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于人生的影响从古至今论述很多,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林语堂先生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写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在我看来,人的一生,是离不开阅读的一生。从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里阅读生命的喜悦;从书本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中阅读知识的重要;从走过的道路看过的风景中阅读自然的博大;从人与人的交往中阅读世间的冷暖……人生之“书”不读到最后一页,谁也不能知晓其中的奥秘,唯有走一程,读一程,思一程,悟一程,阅读路上的自己。
读书这个话题很旧,因为说到读书的好处,每个人都能列举出很多,但这个话题又很新,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在新事物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阅读对于人生的影响或许更为重大和深远。
读书可以充实人生,充盈心灵,给予我们前进力量,但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使很多事情变得碎片化了,很多人没有时间和心情静静地读一本好书,甚至一篇好的文章。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能隐隐感到精神世界的荒芜。每个人都像被社会的发展追着拼命往前跑,越来越多人逐渐远离了阅读和思考。
其实,越是繁忙的人越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因为位置越高的人,面对突发事件和应急决策的几率越大,越需要宽广的思想视野、丰富的阅历和高超的智慧。读书虽不能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知道如何在容易和困难、前进和后退、诱惑与内心、理智与冲动之间取舍判断。
但是,读书不等于有智慧,就如同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现今有知识、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却很少,原因也许就在于,现在的书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数字化的,数量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接受能力,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读了许多书却没有留下印象,没有找到可以指导自己思考的方法,这种盲目的读书反而是浪费时间。培根说,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所以读书不在多在于精,要想思想的殿堂坚固,就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有用的好书。
阅读给人以启示,正如启明星在黑暗中给予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失落和迷茫,书也许不会明白地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但会正确地引导我们在迷茫的时候冷静地思考,拨开层层迷雾,找到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能力。“行路”有别于“读书”,它必须走出斗室,步入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与人生领域,亲身体验,感受书外之书。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行路。走的路多了,渐渐发觉世间万物都可以是书。山水是书,是描绘大地风貌的书;鲜花明月是书,是书写人生意境的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行路也是另一种读书。
晨起,读朝阳,在一日日的早起中,读出得到的多与少,全在勤与懒;下雨,读雨滴,在一次次洗尽铅华的雨水中,读出自然的纯净,洗涤内心的世界;涨潮,读海水,在一回回潮起潮落中,读出博大的胸怀,坚持与舍弃。读春,心就不会冰冷;读秋,胸中就会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霞云,从枯黄读出翠绿,从沙漠读出清泉,在一日日的行走中,读出了常人读不到的意境。
当饱览了这些自然之书后,再重展书卷,便会有全然不同的感受。那些文字变得可亲可爱,像熟人似的在那儿等着你,去细嚼,去品尝。踏着先人的足迹,访古览胜,读大地山川,阅林海草木,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
大地是一本读不完、品不尽的书。行过了路,方能读通念过的书。只有“读书”与“行路”有机融合,才会有许许多多充满生命力的华彩篇章和绚丽人生。
会读书,更要会读人。读书,读的是有字之书;读人,读的是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要掌握的是理论和知识;无字之书要吸收的是实践经验。任何人都在读人,也在被人读。人生就是一部复杂难懂,也难于读尽,更难于读透的大书。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一个人的一生,不仅是读的一生,更是读自己的一生。人们一直提倡读书,读好书,却很少提及要好好读自己。看清别人不容易,读懂自己更不易。
阅读自己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自身的优势劣势,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这样,才能淡泊名利,泰然处事。阅读自己的人,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人。这样的人心态平稳,遇事不惊不喜,稳重成熟。阅读自己的人,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不断地与自己谈心,在成功的时候总结失败时的教训,在失败的时候查找成功时的经验,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读自己,读他人,读世界。
阅读自己,不是戴着“放大镜”,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对缺点视而不见,而是把自己的眼光放长放远,把他人当做一面镜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尽量客观的剖析自己,才能更好的看清别人,读懂自己。
阅读他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所以读人要学会宽容、大度,才能读出高尚,读出欢乐,读出幸福。常常阅读自己、阅读他人,自然常有新的感悟,新的启迪和新的收获。在不断的阅读中变得充实、自信、完美!从而使我们更深地认识自己,更广地体验大千世界的人情事理,进而懂得并珍惜生活的精彩与丰富,使我们活得更加清明、豁达、睿智,前行的脚步会更加从容坚定。
喜欢读书,知识就越来越多;喜欢思考,智慧就越来越多;喜欢旅行,阅历就越来越多;喜欢倾听,朋友就越来越多。爱上读书,爱上行路,读得更多,站的更高,走得更远。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在更大的格局里,阅人无数,最终,读懂自己。
(作者系上海市商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
在我看来,人的一生,是离不开阅读的一生。从初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里阅读生命的喜悦;从书本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中阅读知识的重要;从走过的道路看过的风景中阅读自然的博大;从人与人的交往中阅读世间的冷暖……人生之“书”不读到最后一页,谁也不能知晓其中的奥秘,唯有走一程,读一程,思一程,悟一程,阅读路上的自己。
读书这个话题很旧,因为说到读书的好处,每个人都能列举出很多,但这个话题又很新,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在新事物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阅读对于人生的影响或许更为重大和深远。
读书可以充实人生,充盈心灵,给予我们前进力量,但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使很多事情变得碎片化了,很多人没有时间和心情静静地读一本好书,甚至一篇好的文章。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能隐隐感到精神世界的荒芜。每个人都像被社会的发展追着拼命往前跑,越来越多人逐渐远离了阅读和思考。
其实,越是繁忙的人越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因为位置越高的人,面对突发事件和应急决策的几率越大,越需要宽广的思想视野、丰富的阅历和高超的智慧。读书虽不能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知道如何在容易和困难、前进和后退、诱惑与内心、理智与冲动之间取舍判断。
但是,读书不等于有智慧,就如同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现今有知识、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却很少,原因也许就在于,现在的书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数字化的,数量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接受能力,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读了许多书却没有留下印象,没有找到可以指导自己思考的方法,这种盲目的读书反而是浪费时间。培根说,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所以读书不在多在于精,要想思想的殿堂坚固,就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有用的好书。
阅读给人以启示,正如启明星在黑暗中给予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失落和迷茫,书也许不会明白地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但会正确地引导我们在迷茫的时候冷静地思考,拨开层层迷雾,找到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能力。“行路”有别于“读书”,它必须走出斗室,步入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与人生领域,亲身体验,感受书外之书。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行路。走的路多了,渐渐发觉世间万物都可以是书。山水是书,是描绘大地风貌的书;鲜花明月是书,是书写人生意境的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行路也是另一种读书。
晨起,读朝阳,在一日日的早起中,读出得到的多与少,全在勤与懒;下雨,读雨滴,在一次次洗尽铅华的雨水中,读出自然的纯净,洗涤内心的世界;涨潮,读海水,在一回回潮起潮落中,读出博大的胸怀,坚持与舍弃。读春,心就不会冰冷;读秋,胸中就会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霞云,从枯黄读出翠绿,从沙漠读出清泉,在一日日的行走中,读出了常人读不到的意境。
当饱览了这些自然之书后,再重展书卷,便会有全然不同的感受。那些文字变得可亲可爱,像熟人似的在那儿等着你,去细嚼,去品尝。踏着先人的足迹,访古览胜,读大地山川,阅林海草木,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
大地是一本读不完、品不尽的书。行过了路,方能读通念过的书。只有“读书”与“行路”有机融合,才会有许许多多充满生命力的华彩篇章和绚丽人生。
会读书,更要会读人。读书,读的是有字之书;读人,读的是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要掌握的是理论和知识;无字之书要吸收的是实践经验。任何人都在读人,也在被人读。人生就是一部复杂难懂,也难于读尽,更难于读透的大书。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一个人的一生,不仅是读的一生,更是读自己的一生。人们一直提倡读书,读好书,却很少提及要好好读自己。看清别人不容易,读懂自己更不易。
阅读自己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自身的优势劣势,自己最清楚,也只有这样,才能淡泊名利,泰然处事。阅读自己的人,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人。这样的人心态平稳,遇事不惊不喜,稳重成熟。阅读自己的人,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不断地与自己谈心,在成功的时候总结失败时的教训,在失败的时候查找成功时的经验,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读自己,读他人,读世界。
阅读自己,不是戴着“放大镜”,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对缺点视而不见,而是把自己的眼光放长放远,把他人当做一面镜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尽量客观的剖析自己,才能更好的看清别人,读懂自己。
阅读他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所以读人要学会宽容、大度,才能读出高尚,读出欢乐,读出幸福。常常阅读自己、阅读他人,自然常有新的感悟,新的启迪和新的收获。在不断的阅读中变得充实、自信、完美!从而使我们更深地认识自己,更广地体验大千世界的人情事理,进而懂得并珍惜生活的精彩与丰富,使我们活得更加清明、豁达、睿智,前行的脚步会更加从容坚定。
喜欢读书,知识就越来越多;喜欢思考,智慧就越来越多;喜欢旅行,阅历就越来越多;喜欢倾听,朋友就越来越多。爱上读书,爱上行路,读得更多,站的更高,走得更远。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在更大的格局里,阅人无数,最终,读懂自己。
(作者系上海市商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