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清风亭上》讲述了是明代发生的故事,薛老爷赴京赶考,薛府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大夫嫉恨无奈被迫抛在荒郊让狼拉狗啃,好心的周小哥不忍心将小少爷放置荒郊,放在清风亭后,卖豆腐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观灯回家路过清风亭听见孩童哭声拾得,又观身有血书,是无人向要之人,取名张继保,带家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抚育成人。13年后,继保回到家中说自己不是二老亲生,张元秀一气之下要打继保,继保跑出家中跑到清风亭上,碰见自己的亲生母亲几经周折继保被生母周氏带走。二老夫妻思儿成疾,张老夫人泪流成河哭瞎双眼沿街乞讨,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二老上前相认,张继保忘恩负义,贪图荣华富贵不肯相认,把二老当成乞丐,给他们二百铜钱。让他们速速离去,贺氏悲愤已极,把铜钱扔在他脸上,撞柱身亡,张元秀气血上头一气身亡,夫妻相继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张元秀是该剧的男主角,剧中通过对张元秀的刻画,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纯朴而倔强的形象。本文将通过人物背景,表演,音乐等方面的介绍,来剖析张元秀这一角色,从而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清风亭上,张元秀,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176-01
引言
在2015年的年,我在河南人民会堂观看了一场由李树建饰演“张元秀”的《清风亭上》,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被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的打动了。李树建饰演的张元秀,将这一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在被这部戏震撼之余,我也逐渐对“张元秀”这一角色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此次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归纳总结,以使自己对这部优秀的豫剧作品达到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作品概述
《清风亭上》这部豫剧作品剧情跌宕起伏,演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是我国近年来少见的优秀的豫剧作品之一,在我国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创作背景。
豫剧《清风亭上》是在豫剧《清风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新剧目。2007年,在文化部、各个部门的支持下强强联手聘请国内知名主创人员加盟,对《清风亭》一剧进行了深度改革,剧名更改为《清风亭上》。做了大段删减,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在舞美灯光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舞台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音乐唱腔及人物概述
张元秀此人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生,在他身上不仅能够看到憨厚朴实,还能看到善良正直不屈不挠的浩然正气。
音乐和唱腔两者有机交融,声腔哀怨低沉,人物形象立体感强作为戏曲,音乐和唱腔自然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擅长表现苍凉、悲壮气氛的豫西调,在表现主人公精神世界和人物复杂痛苦的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剧情概述
1、清风亭上捡弃子,清风亭上一曲悲歌-发展“悲悯美”分析。
13年后,继保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回到家中说自己不是二老亲生,张元秀一气之下要打继保,继保跑出家中跑到清风亭上,张元秀追子至清风亭上,恰遇继保亲娘到清风亭寻子。 得知继保就是当年自己被迫丢弃在清风亭上的亲生儿子时,跪地苦苦哀求张元秀归还儿子 。 张元秀恐怕自己无力把继保培养成才,便忍痛把继保还给了周桂英 。几经周折继保被生母周氏带走,其中讲述了十三年的心酸历程。
2、传统孝道中的人伦操守-一人物经历“悲悯美”分析。
《清风亭上》是一本老牛戏,该剧立足人物多蚌的情感命运,并主题立意超越传统道德层面,对人性善恶做了深人音析,尤其是增加了对逆子张继保心理转变的情节刻画,使这一人物给人以丰满可信之感,对表现了剧中人物经历的“悲‘悯”之情感是一个有力之支撑。
张元秀夫妻以卖豆腐为生,无儿无女,相依为命,以苦为乐 。戏从元宵之夜欢快开锣,观灯回转意外得子,真是欢天喜地,无不牛动的刻画了老年得子,对于张元秀夫妇是何等的高兴。十三年就这样一晃而过,这时场景工笔画似的描绘了一段平静牛活被打破前的温馨时光。这样辛苦而清贫的牛活,十三年来浑然不觉,到后来回味,给观众以珍贵和难得之感。这一切都如牛活般朴实和自然。
因爱之深,失才之痛,寻子心切,贺氏更是急火上头导致双目失明,寻子之路家业破败沿街乞讨。这境遇,怎一个惨字了得啊!张元秀心想儿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高官厚禄,老两口也能“老有所靠后来甜”的美好愿望。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元秀夫妇沿街乞讨,挣扎在生死边缘,张继保在享乐和良知之间。大夫人和二夫人悬殊太大,张元秀自身处境之凄惨,内心世界悲凉,他们苦苦寻找的希望已经在实际意义上蜕变成杀人之刀,更为这寻子之惨多了一层寒意。
当面对六亲不认没有良心忘恩负义,没有半点人心肝的张继保时,张元秀夫妇听从了周小哥的劝说,期望他能良心发现在清风亭上,两位老人颤巍巍向着他们的养子继保跪下。这一跪,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这一跪,风云为之变色,大地为之动容;这一跪山河湖海悲其不幸,鸟兽虫鱼悯其遭遇。
中国自古以来,孝道是中华统美德。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数千年来文化牛牛不息的孝道文化,无论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均以遵守“孝道”为人之根本。
四、张元秀的舞台表演特点
强化人物内心情感,丰富表演动作,人物心理多层次对于剧中主人公张元秀,他物质缺乏,但精神高尚,他身上不缺少中国文化给他的正直、善良、刚强、仁义的素养。
在表演上,自始至终用大喘气表现年迈苍苍的生理特征。在“养子”一开场,张元秀用挑子的来回换肩来表现十三年的喜悦心情。用呼天抢地、近乎疯癫的表演表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无奈和无助。他只能将这一切善恶颠倒的不公归罪于苍天,他绝望地伸出双手,仰天长啸,喊出了“苍天哪”三个字,奈何不了苍天的张元秀也只能气绝身亡。这是对正义的呼唤,是对丑恶的鞭挞!那表演、那做派又分明是麒派的风范,悲愤而苍凉。
五、结论
中国戏曲中人物的塑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演员长时间的磨练,体会,总结。在表演体系上,中国戏曲传统上多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来刻画人物,这不同于其他剧种主要运用写实的创作以及表演手法,这也需要演员个好的把握其中的“度”。只有自己真正体会到了,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再辅以相应的表演技术才能更好的在舞台上塑造人物。
参考文献
[1] 闫丽.清风亭上一曲悲歌—戏曲电影《清风亭》拍摄有感.《魅力中国》,2011年5月.
[2] 荆桦.清风亭悲歌一曲感天动地.中国文化报,2009年9月11日.
[3] 龙骤.看《清风亭》说李树建.中国文化报,2000年1月21日.
[4] 电影《清风亭》音像资料.
作者简介:王提,河南大学,河南省,开封市,475000 ,1990 11,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河南省开封市名伦街85号,河南大學艺术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在读
张元秀是该剧的男主角,剧中通过对张元秀的刻画,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纯朴而倔强的形象。本文将通过人物背景,表演,音乐等方面的介绍,来剖析张元秀这一角色,从而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清风亭上,张元秀,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176-01
引言
在2015年的年,我在河南人民会堂观看了一场由李树建饰演“张元秀”的《清风亭上》,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被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的打动了。李树建饰演的张元秀,将这一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在被这部戏震撼之余,我也逐渐对“张元秀”这一角色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此次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归纳总结,以使自己对这部优秀的豫剧作品达到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作品概述
《清风亭上》这部豫剧作品剧情跌宕起伏,演出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是我国近年来少见的优秀的豫剧作品之一,在我国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创作背景。
豫剧《清风亭上》是在豫剧《清风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新剧目。2007年,在文化部、各个部门的支持下强强联手聘请国内知名主创人员加盟,对《清风亭》一剧进行了深度改革,剧名更改为《清风亭上》。做了大段删减,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在舞美灯光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舞台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音乐唱腔及人物概述
张元秀此人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生,在他身上不仅能够看到憨厚朴实,还能看到善良正直不屈不挠的浩然正气。
音乐和唱腔两者有机交融,声腔哀怨低沉,人物形象立体感强作为戏曲,音乐和唱腔自然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擅长表现苍凉、悲壮气氛的豫西调,在表现主人公精神世界和人物复杂痛苦的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剧情概述
1、清风亭上捡弃子,清风亭上一曲悲歌-发展“悲悯美”分析。
13年后,继保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回到家中说自己不是二老亲生,张元秀一气之下要打继保,继保跑出家中跑到清风亭上,张元秀追子至清风亭上,恰遇继保亲娘到清风亭寻子。 得知继保就是当年自己被迫丢弃在清风亭上的亲生儿子时,跪地苦苦哀求张元秀归还儿子 。 张元秀恐怕自己无力把继保培养成才,便忍痛把继保还给了周桂英 。几经周折继保被生母周氏带走,其中讲述了十三年的心酸历程。
2、传统孝道中的人伦操守-一人物经历“悲悯美”分析。
《清风亭上》是一本老牛戏,该剧立足人物多蚌的情感命运,并主题立意超越传统道德层面,对人性善恶做了深人音析,尤其是增加了对逆子张继保心理转变的情节刻画,使这一人物给人以丰满可信之感,对表现了剧中人物经历的“悲‘悯”之情感是一个有力之支撑。
张元秀夫妻以卖豆腐为生,无儿无女,相依为命,以苦为乐 。戏从元宵之夜欢快开锣,观灯回转意外得子,真是欢天喜地,无不牛动的刻画了老年得子,对于张元秀夫妇是何等的高兴。十三年就这样一晃而过,这时场景工笔画似的描绘了一段平静牛活被打破前的温馨时光。这样辛苦而清贫的牛活,十三年来浑然不觉,到后来回味,给观众以珍贵和难得之感。这一切都如牛活般朴实和自然。
因爱之深,失才之痛,寻子心切,贺氏更是急火上头导致双目失明,寻子之路家业破败沿街乞讨。这境遇,怎一个惨字了得啊!张元秀心想儿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高官厚禄,老两口也能“老有所靠后来甜”的美好愿望。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元秀夫妇沿街乞讨,挣扎在生死边缘,张继保在享乐和良知之间。大夫人和二夫人悬殊太大,张元秀自身处境之凄惨,内心世界悲凉,他们苦苦寻找的希望已经在实际意义上蜕变成杀人之刀,更为这寻子之惨多了一层寒意。
当面对六亲不认没有良心忘恩负义,没有半点人心肝的张继保时,张元秀夫妇听从了周小哥的劝说,期望他能良心发现在清风亭上,两位老人颤巍巍向着他们的养子继保跪下。这一跪,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这一跪,风云为之变色,大地为之动容;这一跪山河湖海悲其不幸,鸟兽虫鱼悯其遭遇。
中国自古以来,孝道是中华统美德。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数千年来文化牛牛不息的孝道文化,无论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均以遵守“孝道”为人之根本。
四、张元秀的舞台表演特点
强化人物内心情感,丰富表演动作,人物心理多层次对于剧中主人公张元秀,他物质缺乏,但精神高尚,他身上不缺少中国文化给他的正直、善良、刚强、仁义的素养。
在表演上,自始至终用大喘气表现年迈苍苍的生理特征。在“养子”一开场,张元秀用挑子的来回换肩来表现十三年的喜悦心情。用呼天抢地、近乎疯癫的表演表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无奈和无助。他只能将这一切善恶颠倒的不公归罪于苍天,他绝望地伸出双手,仰天长啸,喊出了“苍天哪”三个字,奈何不了苍天的张元秀也只能气绝身亡。这是对正义的呼唤,是对丑恶的鞭挞!那表演、那做派又分明是麒派的风范,悲愤而苍凉。
五、结论
中国戏曲中人物的塑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演员长时间的磨练,体会,总结。在表演体系上,中国戏曲传统上多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来刻画人物,这不同于其他剧种主要运用写实的创作以及表演手法,这也需要演员个好的把握其中的“度”。只有自己真正体会到了,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再辅以相应的表演技术才能更好的在舞台上塑造人物。
参考文献
[1] 闫丽.清风亭上一曲悲歌—戏曲电影《清风亭》拍摄有感.《魅力中国》,2011年5月.
[2] 荆桦.清风亭悲歌一曲感天动地.中国文化报,2009年9月11日.
[3] 龙骤.看《清风亭》说李树建.中国文化报,2000年1月21日.
[4] 电影《清风亭》音像资料.
作者简介:王提,河南大学,河南省,开封市,475000 ,1990 11,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河南省开封市名伦街85号,河南大學艺术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