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滔滔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的变化是从天空中的云开始的。哀牢山的天空像湖一样蔚蓝,就仿佛是一位高明的画家为大地涂抹的艺术背景。这样蔚蓝的天空、明丽的天空,云歇在上面是多余的,它们停在空中,只会是一种凌乱。因此它们只能飘飘荡荡,像无根的木棉花絮一样向四方游走。飘呀飘,走啊走,在质感的天空中,云无家可归。云走累了,就停留在群峰上,堆成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雪山”。它们看着大地,觊觎着人间的一切。
  别以为这种洁白的“雪山”没有阴谋,实际上,云是在等风。风是云的兴奋剂,只能有风,云才会成活。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其实仅是云的一种速度。风不知是来自天堂,还是生于大地深处?它们到来,仅是一小阵子。它们常常不会提前通知山里的人,但那些寨子里通灵的老者,坐在土墙下也能感知到一种穿寨而过的速度,这就是风。还有山上的树木、寨前的神树、河流上的水草,河滩上的沙尘,它们明显感受到了一种速度的微微到来,就像山寨里的撵山狗,瞬然从你的眼前掠过。当然,风也是阴谋家,它们要作乱,不可能开始就势如潮水,它们常常也是偷偷的、潜移默化的、潜滋暗长的,由微到弱,由弱到强,由强到势不可挡,有时强到江岸上的树无法招架,连根拔起,歪斜的身子倒入江中,不久就会被江水淹没。感知到风的到来,几日来坐在山峰上的云开始作蛊了,它们借着风的速度,身躯慢慢开始变形,面积急速扩张,就像泼在桌面上的墨水,不停地洇开,颜色开始一点点变黑,它们就像一场潜伏已久的怪兽,从群峰之巅慢慢向天空中心逼近,最后首尾交接。天空像得了一场顽固不化
  的皮肤病,终于被黑所淹没。
  天变了,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但阴霾的天气还是没下雨。原来云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云就像一支大战临前的部队,它的先头人马虽然占领了阵地,但面对彩云之南五百里的哀牢山脉,它还没有足够的信心把它击溃。云很有耐心,它有的是时间和韧性,它必须积攒更厚更多的雨,才能保证五百里的山脉长成一座水做的山。
  一条红色的河流从第一湾那边绕道过来,浩浩汤汤,等小镇的人看到它的水面,已变成一道红波荡漾的波光。开春以来,哀牢山的红河干热河谷就很少落雨,年前宽阔肥厚的河水,变成了一条缺养的龙,越走越长,越游越瘦,最后竟只剩江心的重要干流。红河发源于大理巍山县,哀牢山脉之首,它自北向南,一路蜿蜒而来,来到新平的戛洒古镇也不过三四百里,沿岸一层一层的红色沙页岩经年累月冲刷成了河床,从而染红了滔滔而下的红河。河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千百年来,它在山谷中汪洋着,就像瞌睡的龙爬在沙页岩上睡觉。雨季的时候,它睡觉的面积会越来越大,红色的身影摊开来,慢慢占据了整个河床,而等到旱季来到,它睡觉的面积会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河谷傣族的一条细长腰带。
  云堆到不能承受之重,它铅块一样的身躯就变成了古镇东面的矿石,厚实地压下大地。半山以上高耸的山峰消失了,仅有河谷中的古镇,和流过古镇的红河,像混沌世界留给大地的一条光鲜裂缝。就在小镇人都似乎压抑到得了忧郁症的时候,淅淅沥沥的雨开始就像森林中的松毛一样飞落了下来。绵绵密密,来得没有速度,落在干热河谷就像空调里扇出的云絮。但这样淅沥的雨从上午到下晚,一刻也不停,它落下的仅是云絮表面的一部分,等下到深处,雨粒就开始渐渐落大,远山暮雨四合,噗哧噗哧的雨从古镇的房檐上落下来,形成昏暗世界里的一道道瀑布。
  雨不停歇地下了三天三夜,到第四天的时候,强势的雨才小了些。河谷上空洞开一白茫茫亮光。古镇的人在屋里再也憋不住气了,不论是集镇上的村民,还是机关学校厂矿的职工干部,大家纷纷撑着伞,来到堤岸上观河。
  河堤上吹着江风,人们的下半身很快就飘湿了。好在河谷夏季闷热,大多数人都是穿着拖鞋和半截裤,因此并不会被雨弄得很狼狈,从北飘来的雨浸润地落在脚踝上,人心感觉到从里到外的清凉。
  宽阔的江岸是由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和白色的沙石构成的,借着雨水的滋润,我看到几只江鹭在河对岸的木棉树下起落,它们来回蹁跹,就像天堂里放飞的仙鹤。红河水并未明显长高,在偌大宽阔的河床,它要吞没两岸的石头和细沙,还要经过漫长的雨季。但这会儿,红河的颜色更深了,在洞开的一条亮光的反衬下,红河从硬寨上方奔腾而来,在一道转角的滩口,波光粼粼,如一条欢唱的龙。它拐过急口,走过险滩,慢慢地又进入了下方平缓迂回的河床,它首尾相接,摇摆着身姿,不停地蠕动。它要冲破河床的险阻,一路向南,奔向南方的那一片蔚蓝。
  河床上的沙粒,全带着深颜色的湿意。不过却很难看到脚印的痕迹。却有不少车轮碾压留下的轮印。河床如此空旷,摩托车和采砂车在这里来来回回,打上一个个ⅹ。有人在沙地里圈出一片地,在上面种上青苞谷,茁壮的杆上已背上青色的玉米。还有打塘的辣椒,小棵小棵地栽在塘中,恹恹地才开始成活。一只废弃的轮胎,安静地歪倒在杂草丛长的岸上,它的一小半部分已经牢牢地嵌入砂石之中,雨水顺着胶皮不断滑落,最后像一行行眼泪落到岁月深处。顺着風雨飘摇的视线,我渐渐看清一个黑点,他在一潭汪洋着的河水中挪动,他头戴笠帽,下身拖着一条套到胸部的下水裤。这是江畔人的作业,他们常常穿着下水裤入水,从鞋子开始,连裤带裆一直到胸,人可以把自己下半身全部装在里面,穿上它之后,人就可以不湿身地走入水中,甚至带电走进水中。人到了水里,电却不会上身。电会在水里找到鱼。鱼没有办法,它们有的是水涨时从上游窜下来,来到这个汪塘里面,有的是自小就住在这个汪塘里,吃着江流里的蔗渣长大,但这会儿,这个带电的下水裤很快就会把它们捉到,然后带上摩托车,一路飞向古镇的那个交易市场。古镇的农贸市场是连着红河的,这会儿,市场里大大小小的池里已放满了各地带来的鱼,有的活蹦乱跳,而有的却已奄奄一息,它们像来这里集会,却不知已陷在危险的包围中。
  古镇因这场雨开始进入时光的另一个季节。这是一个充满着南国异乡情调的古镇。它就建在河流冲积的沙滩上,车来人往的街子,就是河岸上流动的风景。一间挨一间的高楼,是古镇繁华的标志。而那些雕于门宇上金翅闪闪的孔雀,记录着傣乡妙曼横生的时光。这就是哀牢山主峰脚下的古镇戛洒。戛洒,意为沙滩上的街子。历史上,就是哀牢山闻名遐迩的大街,茶盐古道中转站,一条贯穿南北的茶盐古道蜿蜒在密林深处,每天有 800多匹骡马、1000多商人要从这里通过。商客、马帮在古道上去去来来,晚上常常要在戛洒歇息,次日翻越哀牢山原始森林北上,或渡过波涛汹涌的红河入城。时光如能倒退百年,我们便能看到悠悠马帮长队非常壮观,畅销山内外的布匹、丝绸、烟丝和小手工制品各种百货向西南而去,驮回来的是洋烟、盐巴、茶叶、野生动物的皮毛。   古镇商铺林立、马帮聚集、鱼龙混杂,自古就是冒险家的乐园。上世纪 30年代,当地世袭土司李润之凭借哀牢山的险恶地势,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土司庄园。李润之祖籍陇西,始祖李尚忠,明朝初年宦游来滇,落籍新平,先后居住于戛洒豆丰、东关岭。他的高祖李毓芳以镇压哀牢山区李文学、杜文秀农民起义有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被封为“云骑尉”,一直世袭到他的父亲李国宝。从 1889年到 1945年前后,李润芝继承祖父家业,和他的哥弟在戛洒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陇西氏族庄园”及祠堂,使戛洒在哀牢山区显赫一方。李润之读书不多,却有一定的头脑,他和云南省主席龙云拜把哥兄弟,当上了新平、镇沅、景东、墨江、双柏五县联防指挥官,云南盐区吏署新平运销局戛洒转运站主任,国民党反共自卫义勇军总指挥,云南省抗共救国军总司令等职务。他把持哀牢山茶盐古道要道,收取过路费,并自制枪支、贩卖大烟,开设织布厂、河边街、炼铁厂、铸锅厂等。1951年 3月,李润芝在新平被公审枪决,而他的财富却一夜之间消失。有人说陇西氏族庄园里的不明图案就是他的藏宝图,可惜至今都没人能看懂和找到。
  戛洒是座聚宝盆,奋斗者的乐园。解放后,戛洒如日中天,不断加快发展。戛洒江畔,有一座颜色格外红艳的山峦,因其色艳、山高、峰险、景色优美,得名大红山。就是这座山上,矗立着昆钢和云铜两大矿区。探明及保有铁矿石储量 4.24亿吨,铜金属储量 155.65万吨,占中国及云南省同类储量的 15.6%和 54.8%,是中国境内已知炼铁富矿石储量最多的铁矿区。从上世纪 60年开始,地质工作者餐风露宿,冒着河谷 40多度的酷热,用了 20余年的时间,让这座储量惊人的大型铁矿山露出真面目。上世纪 9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昆钢建设者进驻大红山,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矿山建设工作。“每年50万吨采选试验工程”、“每年 400萬吨采选管道工程”、“每年 700万吨选厂扩产工程”相继完工。20年磨砺,一座以观念新、机制新、管理新为特征的国内特大型、现代化地下矿山展现在人们面前。
  大红山铁矿成为中国最有名的矿山之一。它所采用的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创造了诸多国内外第一:长距离矿浆输送管道铺设,复杂程度世界第一;管线 171公里,长度居全国第一;大型半自磨机容积国内第一;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全国黑色金属矿山第一;1796米长距离胶带机绝对提升高度达 421.15米,为中国之最。大红山为昆钢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使滇中戛洒辉煌成名。昆钢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攀升,国有企业的有力拉动,工业经济的不断助推,使新平的产业比重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根本转变。
  云铜大红山铜矿,2003年建成投产,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品位较高,储量较大,投资效益较好,又连续四年被国家“八·五”计划列为重点建设工程的唯一铜矿山,这顶皇冠上当之无愧的明珠,近年来年产矿石超过 1000万吨,相当于100艘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戛洒是一片创造奇迹的神圣土地,永远不缺敢为人先之人。奋斗者在这里开拓,如滔滔不息的红河。2001年,中国烟王褚时健已 73岁,年逾古稀的他选择从零开始,回到青年时创业过的古镇戛洒,与妻子承包了硬寨梁子的荒山开始种橙。褚老一路坚持,用超过常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种出了“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中国最励志的橙子”褚橙,年产 10000吨,利润超过 6000万元。褚橙品质优良,每年销售一空。褚橙由此风靡全国。褚时健更是被人们称为“中国橙王”。
  古镇矿产丰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得益哀牢山雄奇俊厚的品格、红河水滔滔不息的一往无前。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人,他们不屈不挠,敢想敢干,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做出超凡的业绩。
  等沙滩上都渗出水汁,红河涨水了。2018年夏季的哀牢山,从落下第一阵雨之后,雨水就像通天的河,大大小小,断断续续,再也没有停歇过。据说河流的源头雨下得更欢更大,小坝渗水,还发生了泥石流。红河来势汹汹,身子一天比一天大,腰围一天比一天粗,站在古镇的岸堤,能听到“哄哄”沉闷的声音穿过壁立的峡谷,或宽或窄的河面,巨大的红水翻搅着漩涡。沉闷的水声不知是从哪儿发出,似乎是来自河流的最底部,又似乎是来自河流的表层,似春雷滚过河谷,又似河心的石头不断地在滚动,不断碰撞,发出沉闷般惶恐的声音。宏大的河变成了一条吃沙的龙,它翻卷的浪花就是河的嘴,不断向河两岸延伸、扩张,一口一口地咬掉了原先高于河心的砂石,占领了河滩上浅浅搁置的沙滩。没几天,红水就吞噬了先前大片大片裸露河滩的一切。仅有那么一处,原先渔民在河岸竖起的竹桩,高高地穿出水面,还留有一个晒干的白点,一层细嫩的表皮向上翘着,好像踮起脚尖在向我这边张望。
  河岸上不时就会来些人,是像我一样来观河的,在河谷深处,观河,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诗和远方,仿佛是这条滔滔之河,都撑着雨伞,让布弹开降落的雨水,神情就像芦苇草一样忧伤。河谷的雨还是下着的,但飘动着湿意的躁热,就像闷锅里的饭。这是云南干势河谷典型的特征。有人试图走近路到河对岸,但他们看看滚滚而下的河水,又放下手中的浆,重新系好了靠岸的船。船是抄近路到对岸的工具,河畔的群众,平时划船过河,到河心的沙地上作业,河滩的沙地上,青苞谷、小米辣、西瓜,少雨的年份,他们的劳动常常会收获满满。对岸还有他们祖祖辈辈留下的地和庄稼,种有大片大片的香蕉,用船划过来,能在古镇的集市上卖得好价钱。但今年,河滩上青色翠绿的庄稼地,已成为滔滔翻滚的河床,傣民们先前满怀希望的庄稼瓜果,已变成红河里的一片水域。
  尽管河水很大,但仍有人在作业。我注意到,在一处河水分叉的高处,还裸露着一间风雨飘摇的蓬子,蓬前还有个黑色的人影在晃动。他已被水包围,他在干什么呢?是不是被连夜高涨的水给困住了?我紧着心赶到离他不远的对岸进行
  观察,才断定是一个早晨乘胶轮过去收地网的男人。他的长长的地网就埋在河水回旋的汪洋深处,他今天必须把它拉上来,不然就可能被越来越大的河水卷走。   男人所在的河心,水被突然下陷的河床切割成了四份,他大约是从一处汪洋迂缓的河道小心过的河。他也穿了下水裤,行动笨拙得就像舞台上的圣诞老人,他每向水域中多走一步,艰难的身躯就会自不而然地下沉一截。但他显然已是红河里的老把式,他并不为下沉的身子惧色,相反还不断地走入更深的水流中,在汪塘中打捞收获的希望。江鱼是这个小镇最味美可口的佳肴,在交易市场高达 80元一斤,但他冒着生命危险过河收鱼,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希望他今天运势特好,能网到一条面瓜鱼。面瓜鱼傣语叫做“巴些”、“巴黄”,是红河水系中的“奇鱼”之一,也是江河中的一種凶猛鱼。这种鱼,扁平的身体、无鳞的外表,宽大的嘴,长着胡须,属于鲶鱼一类。常常藏在河道的怪石嶙峋下,当地人以其肉色很像透煮的老南瓜(面瓜),黄生生的,于是叫面瓜鱼。可称得上是江河中的“鲨鱼”,是大江中鱼之上品,肉丝粗犷中含细腻,除脊骨和肋骨外没细刺,味清甜醇绵爽口,特别是那金黄色的汤,喝着极可人。男人的情况当然没有我想象之中的好,虽隔着河面氤氲的水汽,但我看清他今天的收成仅是捞起了三尾鲤鱼,和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河虾。他从地网里把鲤鱼捉出来,又小心地放入身后的胶袋中。然后他从水域中拖出了两三米长的地网,摆在了围城般孤立的沙心上。那时他所在的位置,仅剩下一个高起的白点了。
  他收好了一切物件,准备渡一道岔河过来。凭我的心愿,我希望他能够划向我这边,我还想向他请教和交谈,但我的判断明显是错误的,这是从我看到他挥动双浆的那刻开始。他捆好物件,坐在早晨划过去的一个软轮胎上,从他那儿出发,双臂挥动着两片肘长的木浆,借着红河往下的水势,不停地斜线向下游摆渡,他整整用了半公里的斜线距离,才顺势在下游冲出了湍急的河水。他带着软轮和收获的鱼袋艰难地爬上岸时,他离我已有很远很远的距离。我向他张望,他似乎也望了望上游的我。我希望他能走向我,但远远的,他已被苇岸淹没。
  后来,我又去了一趟河岸,那天男人所在的孤滩,已完全被江水覆盖,丝毫看不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让人牵挂的地方。我望着红色之水,一浪推着一浪,“哄哄”南下,心中怅然若失,又无比的振奋,感慨人的渺小,自然的伟大。人在河流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不如一条河,能够披荆斩棘,开辟大川,奔流至海。找不到它,就顺堤而下,想记起他爬岸的地方。但河畔建起的一巨大采砂厂阻断了我的去路。一条废弃的传送带,笨拙地挡住了我,旁边的沙槽,就像河谷的一道伤口。很多沙就是从这道伤口出发,不断地从传送带走向岸,走向小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关圣庙、平寨、多罗、平田……上岸的沙成了路,成了新房,成了广场,成了墙壁,成了小镇打开致富的金钥匙,然后也成为了古镇的一道致富产业。我突然想起一些事,据说先前在红河里掉下一个人,基本一钱不值,但如果是今天采砂掉下一个人,老板得花二三十万。看来,人的价值,很多时候是和你的工种或物价联系在一起,沙涨价了,成本增加,采沙人
  的生命也跟着抬价。
  河头上方,一队花腰傣群众,敲锣打鼓从宽大的桥面上经过,据说今天是集镇的脱贫攻坚项目——千家寨建设竣工,他们要去那儿演出庆贺。这是古镇的一个耗资上亿的民心项目,从开工到建好,却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迁下的,大多是哀牢山半山以上的贫困群众,也就是以前马帮留下的后代。现在政策好了,大家都想到集镇上来发展,于是政府就在关圣庙征收了一大片地,出资规划建设千家寨安置点。千家寨的建设就像改革的速度,一年多的时间,古镇的规模又扩大了一大片。集镇的不断扩大,代表了古镇的兴旺发展。这是幸福的家园。房子建好,河谷里的花腰傣群众就想去为他们庆贺,于是组成队伍,敲锣打鼓地出发。花腰傣群众来到桥上,他们无比的开心。很早以前,这儿还是一个古渡口,骡子马帮和人都必须从河面上划船渡过,人和马分开,人和物分开,一船一船地摆渡,就像落难的败军。洪水泛滥的季节,常常会有重大的水难发生。但自从政府修好了桥,人和车、物,一切都可以从桥面上快速通过,特别是矿山的运输,大大提升了效益。花腰傣群众在桥上敲锣打鼓走来,也许是宽大的桥面让他们走累了,也许是河水的轰响吸引了他们向前的脚步,他们纷纷走到桥边依栏观河。河水还是那样红,那样急,那样深不可测,它速度之快,让桥上的人突然间产生了大桥向后飞奔的错觉。桥动起来了,不停地在河面上跑,不停地跑,如一枚秋意里在河面上漂浮的落叶。花腰傣群众大惊失色,他们纷纷逃向河岸,那狂奔的速度,如一列穿过桥面的高快。
其他文献
我含着梨花来到人世  不知道,皲裂的树皮  在等待一场春暖来愈合  寒意拉开白色帘幕  冰霜过后,坐等一片梨花带雨  花苞绽放如同爱情来临  我要給你在梨园穿上纱裙  在枝头,系上红丝巾和风铃  流水守卫青山,目睹物哀  的过程。梨树像极我的一生  崩裂的外部,藏满生活的意像  日子反复,在春天格外轻快  多年以后,老夫妻  屋檐的炊烟,袅袅升起  逆流而上的唯有回忆  我走过纵横的乡野,忘却霓虹
期刊
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似乎在冥冥之中与今后的命运走向有了极其隐秘的关联。  赫尔曼·黑塞对自己的出生时间(1877年7月2日星期一,黄昏。巨蟹座,水象星座)是这样的自我认识(母亲对他的评价则是聪明可爱,但也非常顽固、执拗):“在一个炎热的七月,夜色降临时分,我来到这个世上,那一刻的炎热无意中成为了我一生都极为珍爱,并想寻回的事物,当它离开我的时候,我是那样疼痛地想念它。”(《略传》)  林语堂也格外
期刊
画匠柳  画画的称匠,柳子唯一,画匠柳是小城的绝称。  画匠和木匠、铁匠、篾匠一样,靠一双手来吃饭,只是活计细致,一纸一墨一笔,不动响器,文气、有品。  画匠柳画画技艺乃祖传的,一代代的传,到他这辈子登峰造极,画龙是龙,画凤成凤,画人传神,只差眨巴眼睛了。  小城得有画匠,有些事情离不开,比如老了人,得有遗像,就得找画匠。小城不大,还有周边的村庄,总有人故去,又总得留下点念想吧。  画匠柳的生意不
期刊
我们县城四面环山,只西北边豁了个口,流经县城的三条河流便挤在一起,从那道口子钻出去。虽然都是小河,河面也不过百十米宽,但夏秋时节,山水暴涨,磅礴的水势就显得张牙舞爪,像某个熟人从科员升为副科后,举手投足与说话的腔调突然变了。而春冬之时,那水瘦骨嶙峋,倒像某年妻子因过度减肥导致营养不良一样,让我看了有种哭笑不得的心疼。  既然有河,便会发生一些跟河有关的故事。比如有小学生放学后在河里玩耍溺亡,尸体被
期刊
就像轻轻吹拂的微风——悼郭风  元月三日,从 2009年一直下到 2010年的冬雨突然停了,天气悄然转暖,空中不见阴霾,退却的云层为他让开了一条天蓝色的路。  他九十二,我四十一,他是我的祖父辈。若依家乡送葬旧俗,倘若我能为他提火笼引路,是我一生的荣幸。  提火笼引路,是长孙才拥有的资格。即便是一种文学的比喻,我也未敢忝幸。  实际上,二十年前我刚刚出道的时候,郭风已经就是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我可
期刊
你静静的在忽悠夜空  卖水果的商贩攀谈着  跑步的我 在你眼中  如一粒尘埃 微不足道  而在我心里 你便是故乡  我全部的情思都寄托在你那儿  你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生怕被有情人发现  你我的秘密约定就这样守着  仿佛这约定亘古不变  月儿月儿 此時此刻  莫忘了一颗赤子之心  心儿永远向着你  老虎的忧郁  在狭小的空间  日复一日的重蹈  不长的距离来回踱步  或在台上表演  供游客驻足观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对于好多人家来说 ,鸡蛋是油盐酱醋、是衣物鞋袜、是书包学费、是产妇的奶水是男人的茶叶。在我家,姐弟四人之中我是老大,父母忙于挣工分或盘好自留地里的庄稼,母鸡下蛋的事务管理,经过他们言传身教后就基本上交给我负责,多年的反复实践,我还真积累了一些关于管理下蛋鸡的系列感受,如今忆起来,竟比鸡蛋还香。  刨食  在纯粹的农耕时代,各家各户的鸡当然都是散放着养的,白天鸡们会成群结队地
期刊
1  公元前 202年 12月,项羽从陈县撤退到沱河南岸的垓下,期待与一直躲躲闪闪的刘邦进行一次正面阵地战。几年来刘邦召集蚂蚁般的农民进行的迂回、包围,项羽实在厌烦了。自古以来,军事总是关涉到荣誉、生死、决断……而不是现在这种古怪鄙陋的战法,被迫指挥江东子弟屠杀那些面有菜色、说着难懂方言的饥民,项羽感到为难。  更为难的人是韩信。  从齐国一直赶到垓下,沿途流传的总是“斩白蛇”与“万人敌”的故事,
期刊
我要跳跳舞  送走了病人,叶医生没有离开的意思,他将无菌手术衣从身上卸下,团了几团扔进角落里。角落里堆着手术巾单,能看见那些巾单上沾染的血迹,就像一朵朵踩烂的鲜花。那些巾单因为反复进出高压消毒锅,早已没有了最初的洁白,微微泛出些黄头,就像染了毒瘾又患了梅毒的某类女性的皮肤。手术室里空调嗡嗡响着,开得很足,叶医生只穿了一件手术工作衣,但一点儿也没感到寒冷。而坐在没有取暖设备的病房值班室里却大不一样,
期刊
1  晨起讀书。  如今慢慢地感觉得,读书更多地已不是为增长知识,或是为了有益写作,而更像是一种无为的修行,一种心灵的道场。书读得特别慢,一上午,读十来页,像绣花似的。阳光慢慢在阳台上移动着。院子里很安静。  读书之后洒扫。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这么清扫着,地板,家具(——呀呀,我竟已早早地安然在其间了!)。茶几上的杂物稍作整理。衣服等着下午再洗。  然后上街买菜。那个卖莲藕的大约五十岁的男子,稍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