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荟萃——郑家栋:“魂不附体”与当代儒学的定位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meng611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以来的变化是与西方的影响分不开的。西方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与其说是表现在观念的层面,不如说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层面。新教育体制的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中国特色的大家庭的解体,等等,正是这些改变而不只是所谓“观念的更新”,使人们开始远离传统。这也就是所谓现代化的过程,只是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过程是在西方的影响下进行的。
其他文献
《回到马克思一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回到马克思》)一书付梓之后,近两年我已经又回到了自80年代中后期自觉中断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就像我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投入到“马克思如何走向当代这样一个更令
在西方学术界,自韦伯提出价值判断不能从理性上被肯定下来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事实与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科学与伦理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普特南否定了事实的形而上学基础,也就意味着他必定要否定事实与价值的分裂,否定科学与伦理学的本质区别。
人性是人类思想史上古老而又常新、永远充满无穷魅力的话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既不因每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都能思考,都在思考而使答案变得不言而喻,也不因其复杂繁难、缠绕不清、而使思想家们望而却步。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力图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人的存在本性,形成反映时代精神的人性论,并以此
按照传统的理解,复杂与简单只能相比较地把握。一种事物未被认识或一个问题未找到解决办法时被当作复杂的,一旦认识或找到解决方法后就成为简单的了。但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要求超越这种传统理解,给复杂性以相对确切的界定。科学自身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逐渐使人们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复杂事物,即使人们认识了,即使一个复
中国保护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生态平衡,避免十几亿人的道德沦丧、人欲横流,便是为人类作出了较大贡献。理由如下:
戴震是18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在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及释、老思想的同时,从自然、必然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不同的新伦理观。
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深圳市委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7月8日-11日在深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研讨会发了贺信.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市委副书记庄礼祥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李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深圳市市长于幼军,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吴志攀等发表了讲话.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1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期刊
一"自由思想"的追求与失落:传统哲学观的重大悖论 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1].
元科学,但不是超科学`哲学能对科学做些什么: 将科学作为认识的方式进行分析; 以其他术语对科学进行重新解释; 从外部将科学视作整体进行观察; 将科学与其他的知识体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