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与“宽容”的风格较量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国内人物访谈节目数量日益增加,节目内容也丰富多彩,继央视《艺术人生》、《面对面》开播之后之后各卫视纷纷开辟自己的访谈特色节目,比较著名的有安徽卫视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以及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提问”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必备基本业务能力,它的得当、精彩与否直接关系了一档谈话节目的质量,甚至生死存亡。因此本文试以两档国内比较著名的经典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和《面对面》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比较两位访谈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和王志的提问技巧,以此对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艺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访谈节目;提问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0081-02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国内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两档人物访谈节目,它们虽属同类节目,但是无论是从节目定位还是从主持人自身风格来说,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各有千秋。同其他电视谈话节目“群言体”的话语模式不同,人物访谈节目的访谈一般只介于主持人和嘉宾两者之间,是一种较为单一的谈话方式,节目的推进方式只依靠双方的语言交流,主持人和嘉宾之间形成一个“谈话场”,充分发挥这样一个“场效应”彩能够使节目好看,锁住观众的眼球[1]。那么形式和现场相对简单冷清的人物访谈节目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谈话场”呢?此时,“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主持人需要通过巧妙而自然的提问方式来采访嘉宾,以此来引导和串联嘉宾进行“谈”的部分,挖掘嘉宾身上鲜为人知的事迹,满足观众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央视的《面对面》和安徽卫视的《鲁豫有约》就是在“访”即提问艺术上找准了定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节目风格和主持人风格,最终获得了国内人物访谈节目的高收视成绩。
  一、节目的定位不同导致提问方式不同
  节目的定位决定了主持人提问的落脚点,《鲁豫有约》是一个分享的访问节目:分享回忆,分享故事,分享心境,它的落脚点在人物,看重“显著性”的价值元素,通过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纪录,充满了人情味。虽然《鲁豫有约》的嘉宾大多都有一定知名度,或拥有成功的事业,但是它并不注重对人物业绩的介绍,而是重在对嘉宾的心路历程和个性的展示,通过人物的特殊经历折射出人物的独特思想和个性,让观众能走近他们、读懂他们。鲁豫曾经说过,要在她的节目当中把采访对象还原成一个人,她更想通过节目揭示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性格、气质和生活等个人的东西[2]。这是鲁豫对于节目定位所采取的采访技巧,这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观众的接受和喜爱,使她能够在提问的过程中既保留隐私又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
  相比较而言,《面对面》的定位是对新闻人物进行长篇深度访谈,进入《面对面》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他们中有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权威人物,有时代变革中的风云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因此,《面对面》落脚点在新闻,“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人物只是节目的切入点,更重要的还是要探求人物背后的新闻事件。这种对新闻的解读,使《面对面》更追求“时效性”的价值元素,这种节目的定位同时也给访谈增加了难度,嘉宾大多不是演艺圈的明星,他们的合作态度是打问号的,他们的健谈程度也是不一的,如何在节目开始就打开话匣,这勿毋庸置疑给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主持人必须是事先做好大量功课的,必须首先自己对嘉宾的情况做详细地了解,根据情况的不同来制定自己的提问计划和方式,适当得运用一些“窥探”、“质疑”和“诱导”的方式[3]。
  二、主持人个人风格的不同是形成不同的提问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陈鲁豫在《鲁豫有约》中是以一位冰雪聪明的知识女性的形象而出现的,她在谈话中展现了自己成熟的思想和优良的素质。她以“宽容”的风格特点,成就了《鲁豫有约》这个节目的看点之一。鲁豫在镜头面前很自然,很朴实,她和嘉宾之间的谈话像在聊天,给人感觉是普通朋友之间的心灵沟通,使观众在很轻松很舒缓很有趣的情境之中了解生活中的嘉宾人物,真实的嘉宾。鲁豫的提问注重细节,善于营造“话场”和氛围,让被访者感到舒服,愿意与主持人沟通,愿意把心底最深处的话讲给观众听。
  与鲁豫截然相反,央视《面对面》的节目主持人王志,他的风格则以“质疑”著称,“我觉得只有语言的张力能吸引观众,质疑是我提问的方法,我和被采访人之间,我永远都是个配角,我首先要倾听,再提出问题,我还要在倾听时想办法用我的问题配合他讲出他们内心的故事。我认为质疑是揭示真相的捷径。”央视著名编导赵微也曾经指出,王志的风格一个是敢碰硬,再一个是通过碰硬可以形成精彩的对话。他好像总是站立在被访者的对立面来探询人物和事件,与观众站立于同一视角,观众看后会觉得“真过瘾”。可以说,王志的每一次访谈都使一场博弈,一场智力对抗,他的“争锋相对”深得观众喜爱、佩服,同时也能化险为夷地得到嘉宾的认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王志总可以让他的采访对象——无论他是多么得不容易打交道,多么得不善辞令,多么得不乐意敞开自我——都在摄像镜头前张开嘴巴,甚至于滔滔不绝[4]。
  《鲁豫有约》和《面对面》也邀请过同样的嘉宾,他们在做同一个嘉宾的访谈节目时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就体现得十分明显了。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做过《品三国》的节目以后,顿时成为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新闻性与知名度同时具备,是绝佳的嘉宾人选,《面对面》与《鲁豫有约》都把他请到了节目中,但提问的角度和思路是大不相同的。《面对面》中,王志把一些反对的声音集中在他的提问当中,比如说再谈到易中天这种反传统的“说历史”的方法以及易中天做老师不安分而上电视等等问题的时候,他问得很直接,把观众想知道的争议性很大的问题都抛给了嘉宾。而嘉宾易中天显然是有备而来,针对王志的穷追不舍,“质疑”的层层深入,他机智果断地应对王志的“埋伏”,充分展示了嘉宾易中天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机智头脑,一切对易中天的歪曲理解也自然不攻自破。就是在这种剑拔弩张的谈话氛围之中,王志把一个受人非议的公众人物解读出来,整个节目也因为王志的“质疑”式的提问而表现得十分精彩,很有看点。而在《鲁豫有约》中,易中天是亲和风趣的,鲁豫给大家解读的就是现实生活当中的易中天,问题也就是从易中天成名前后的生活变化谈起,然后谈到他的求学经历在到他出书等一系列很个人,很生活的话题,让观众感觉整档节目很轻松,所以有人说,鲁豫和嘉宾的谈话,是把嘉宾还原成了一个“人”,而不是通过电视传媒把名人的光环放得更大。
  三、嘉宾的选择标准不同会造成提问方式的不同
  《面对面》选新闻人物做嘉宾。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一旦涉及到新闻事件中,就有可能出现在《面对面》中。张志强、刘立早 、陶宏开、邢诒前……这些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出现在《面对面》中因为他们是新闻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鲁豫有约》选嘉宾看重知名度。《鲁豫有约》的嘉宾则是“新闻性”有时具备,“名气”大多数时候具备。如周星弛、璩美凤、马俊仁、李宗盛或者毛主席的古文老师芦荻,所以《鲁豫有约》就像是一个聚集社会名流的电视沙龙。《面对面》重在新闻,《鲁豫有约》重在人物,新闻在于传达给观众以信息,人物则更多的要涉及情感心灵等比较感性的因素。因此,新闻可以尖锐,运用“质疑”的提问;而人物则只能用说故事的形式,去贴近嘉宾的内心世界。
  拿王志访谈于丹的那期《面对面》节目来说,论口才王志不占上风,对付这样的“钉子户”需要智慧和巧妙。王志采取的是面对强大对手的游击战周旋战略,是对付优势一方的定点打击弱点战略,通过把提问的最具体化、用尖锐敏感问题直刺对方下怀,第一句话就将对方一军。
  王志问:咱们今天有没有禁区?
  于丹:你就问吧,我既然已经坐在这了。
  一开始王志就给对方要了口径,既然什么都可以问没有禁区,那就问敏感和尖锐问题。比如:既然害怕公开,王志就问:能不能不去参加活动呢?既然知道成名后带来麻烦,王志就问:“您是搞媒体研究的,当初您不知道会有这样一个结果?”言外之意是什么呢?你是研究媒体的怎么反感起媒介呢?你也是媒介捧红的呀。王志以“质疑 ”的风格来设计一步又进一步的提问,这种尖锐的提问恰恰扩展了于丹的谈话思路,从而使访谈做得激动人心。
  与王志截然不同的是,陈鲁豫很少会给她的嘉宾带来压力。同样是人物访谈节目,陈鲁豫靠自己的宽容和性格美去打动被采访对象,让嘉宾放下戒备倾诉自己。比如说,鲁豫在采访杨钰莹的时候,杨钰莹跟赖文峰的事很敏感,可是要做她的访谈,这又是观众最感兴趣最想听的事,是无法绕开的,所以,鲁豫在节目一开始就很自然地切入话题:
  “那段谈恋爱的日子,现在可以去回忆吗?比如说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感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事中有一些是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吗?”
  这种提问方式,让嘉宾感到就是一种朋友之间善意的关心,而并非是很犀利,直指嘉宾的伤疤和痛处。因此,很多有争议的名人都愿意到《鲁豫有约》吐露心扉,他们来是为了表达自己,也是因为陈鲁豫是他们熟悉和信赖的主持人。陈鲁豫的这种宽容不是无原则地肯定对方,她更是基于“人性本善” 的信念,找到对方的闪光点,使对方在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愿意谈及自己的痛处。
  综上所述,《鲁豫有约》和《面对面》都是较为出色的人物访谈节目,它们都力求挖掘出嘉宾内心最深的感悟, 让听众获取最多的信息,并从中受益。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 主持人将嘉宾的人生展现在听众面前时就要淋漓尽致, 充分展示出人物的个人风采魅力, 让人物专访节目释放出人性的光辉[5]。鲁豫和王志的主持风格和艺术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他们也带动了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进步和发展,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精神享受,更多得还是一种思考。
  
  参考文献:
  [1] 马良军.“访”与“谈”—《面对面》与《鲁豫有约》的话语比较[J].采写编,2006(6).
  [2] 冯珉,张芳.浅谈《鲁豫有约》的细节采访策略[J].新闻界,2007(9).
  [3] 胡明川.记者访谈的提问类型与技巧—以三期央视《面对面》为例[J].新闻记者,2007(12).
  [4] 汪震宇,徐东升.提问的智慧—关于《面对面》的哲学和技术分析[J].新闻实践,2003(8).
  [5] 王琦,谢斌.主持人如何使访谈节目出彩[J].声屏世界,2009(9).
其他文献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11年12月11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给中国入世打出了A+的成绩,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自身发展的必需。入世十年,中国积极履行承诺,通过多次过渡性审议,为适应自身发展,已完成或即将完成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新一轮修改工作。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在北京举办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启动会议暨专家聘任仪式,宣布正式启动著作权法修订工作
期刊
摘 要: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诸多技术优势,网络专题更是对当下热点或者重要事件予以集中的报道,图文并茂、视听共赏,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全面了解西安市民(有上网行为的)行为受网络专题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世园会官方与非官方网络专题的可信度认知,笔者以世园会官方网站和腾讯大秦网世园专题为例,通过发放问卷对世园会专题影响力的接触、认知、说服环节进行分析并作出说明。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网络专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在20年以来体育报道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两次亚运会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方式、报道体裁的比较,从中探析20年以来我国体育报道在报道模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  关键词:人民日报;亚运会;报道理念;人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6.1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利用现代媒介为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强化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拟以CI设计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广告实践教学中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模式创新及新媒体作为教学互动工具如何应用的问题,以期为广告教学乃至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改进的路径与创新方向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CI课程;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F713.8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
期刊
摘 要: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媒体关于对城管执法发生的冲突性新闻报道增加。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网络媒体对于城管形象的污名化再现,网络媒体对城管进行负面报道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城管的媒体形象。  关键词:城管;网络媒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
期刊
摘 要: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民在微博上形成了前所未有强大的舆论力量,微博集结了最广大群众的救援力量,人民群众在网上网下同时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对比三年前的4.28胶济铁路特大事故,前者死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此次7.23动车追尾事故,但是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小于这次动车事故,原因主要归功于微博力量的介入。本文从微博“先声夺人”、“调动力量”、“传递民心”三个角度分析微博在此次动车事故
期刊
摘 要:从早期华人下南洋开始时,以新加坡为例,来看华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到第一份华文日报《叻报》的出现,从《叻报》的创办过程和《叻报》所传达出的华人对文化、国家和族群的意识,推动了新加坡报业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华人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华文报纸;《叻报》;华人;族群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自信是事业的基石,成功是不断地攀登,用自己平凡的脚步走完伟大的征程。每天用心认真的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别人,一天的爱心可能会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编者按:南方电视台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因为年轻,所以它朝气蓬勃,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个覆盖全球的粤语卫星电视频道。年轻的电视台有个年轻主持人,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阿骆”,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他一专多长、集采编播策划于一身,除了播音主持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