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殿堂,从而使教学进入“教而有序,学而有味”的最佳状态。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粗浅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一、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愉悦中索取。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学生读课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有些难度。若借助计算机设置课件:沿路溪流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在看那细细的孔隙,只容一只小船进出;内洞洞顶蜿蜒着一青一黄两条龙,又添上形状不同的石钟乳和石笋,更给双龙洞增添了神气的色彩。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有关知识景象组合在一起播放,创造了优美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 化静为动,调动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做到文道统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意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感受。首先根据文字描绘和南国水乡迷人的录像,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听着美妙的“漓江曲”,看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使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强烈的美感教育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劳动人民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 化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那么,突破难点则是语文课取得成功的标志。难点是一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地方,单凭文字叙述学生很难理解。运用电教多媒体,就能形象具体地展现课文的外在和内在的联系,使学生从繁复的表象联系中更好地理清课文的必然联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二、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語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朗读,体会情感旨趣
多媒体提供的现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课文《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对景色变化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借助于多媒体将文字描写的景色逐次展示出来,不但丰富了课堂所学内容,而且使从未到过济南的学生对济南的冬天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并进而促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更为丰富的景色。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多媒体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作文教学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训练,对挖掘学生的作文思维潜力,形成良性循环,有深远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抓实口语交际教学。例如,进行演讲和辩论的口语交际时,针对演讲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观摩一些演讲视频,学生在无形中既接受教育,又对演讲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跃跃欲试,积极撰写演讲词,在配乐中展示自己,很有成就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会陷入想写不知怎么写,不知写什么的困境中。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如我设计的将《孙权劝学》改写成话剧时,同学们都不知该如何入手,我将《孙权劝学》的视频播放给同学看了之后,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
三、 使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由于多媒体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像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结合,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将语文课外阅读搬进网络世界,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工具,利用网络的服务功能,与学生们一起上网搜索课本中介绍的作家简介,了解他们的写作风格,认识他们的其他作品等等一系列的知识。利用网络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连平时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提起十分的精神,认真地搜索,认真地阅读,并将自己搜索到的内容与其他同学共享。
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介绍的几个作家以及他们在文中的作品,为了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宽,阅读范围更广,要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怎样阅读电子图书。利用网络提供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网络上也能看书?学生们可来劲了,不用上图书馆,电脑里就可以看了,打开百度,输入电子图书几个字,或者作家的名字,你很快便能看到你想要看的文学作品了,还可以在一些论坛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运用,每个学生都参与独立思考和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使科学与人文有机整合,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改变了学习工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的发展,同时丰富了学生们的语言,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坚持适当、适量的原则,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进入“教而有序,学而有味”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M].北京: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2003.
[2]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作者简介:
李小容,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普仁学校。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一、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抓住最佳时机,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愉悦中索取。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学生读课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有些难度。若借助计算机设置课件:沿路溪流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在看那细细的孔隙,只容一只小船进出;内洞洞顶蜿蜒着一青一黄两条龙,又添上形状不同的石钟乳和石笋,更给双龙洞增添了神气的色彩。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有关知识景象组合在一起播放,创造了优美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 化静为动,调动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的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做到文道统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意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感受。首先根据文字描绘和南国水乡迷人的录像,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听着美妙的“漓江曲”,看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使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强烈的美感教育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劳动人民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 化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那么,突破难点则是语文课取得成功的标志。难点是一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地方,单凭文字叙述学生很难理解。运用电教多媒体,就能形象具体地展现课文的外在和内在的联系,使学生从繁复的表象联系中更好地理清课文的必然联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二、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語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朗读,体会情感旨趣
多媒体提供的现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课文《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对景色变化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借助于多媒体将文字描写的景色逐次展示出来,不但丰富了课堂所学内容,而且使从未到过济南的学生对济南的冬天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并进而促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想象更为丰富的景色。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多媒体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作文教学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训练,对挖掘学生的作文思维潜力,形成良性循环,有深远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抓实口语交际教学。例如,进行演讲和辩论的口语交际时,针对演讲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观摩一些演讲视频,学生在无形中既接受教育,又对演讲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跃跃欲试,积极撰写演讲词,在配乐中展示自己,很有成就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会陷入想写不知怎么写,不知写什么的困境中。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如我设计的将《孙权劝学》改写成话剧时,同学们都不知该如何入手,我将《孙权劝学》的视频播放给同学看了之后,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
三、 使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由于多媒体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像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结合,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将语文课外阅读搬进网络世界,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工具,利用网络的服务功能,与学生们一起上网搜索课本中介绍的作家简介,了解他们的写作风格,认识他们的其他作品等等一系列的知识。利用网络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连平时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提起十分的精神,认真地搜索,认真地阅读,并将自己搜索到的内容与其他同学共享。
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介绍的几个作家以及他们在文中的作品,为了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宽,阅读范围更广,要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怎样阅读电子图书。利用网络提供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网络上也能看书?学生们可来劲了,不用上图书馆,电脑里就可以看了,打开百度,输入电子图书几个字,或者作家的名字,你很快便能看到你想要看的文学作品了,还可以在一些论坛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运用,每个学生都参与独立思考和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使科学与人文有机整合,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改变了学习工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的发展,同时丰富了学生们的语言,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要坚持适当、适量的原则,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进入“教而有序,学而有味”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M].北京: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2003.
[2]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作者简介:
李小容,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普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