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离婚时,我们被拆成了两份,哥哥和我跟随父亲,弟弟则归了母亲。
  有一个伯伯是父亲的好朋友,他关心我们,时常来坐坐。伯伯坐上两个时辰也说不了几句话,但他的妻子要来,看见她,我就害怕。她曾经当着我的面,对我奶奶说:“……虽然我家里是两个女儿,如果是儿子的话,将来,这样家庭出身的女孩儿是绝对不娶的!”她的优越感是充分展示并享受了,奶奶则又一次以泪洗面,我的尊严受到了轮番践踏。
  我爱好文学,父亲那时候正好从剧团调到了南城文化馆,这个筹建中的小单位有个小小图书馆,借此,我看了不少小说。信手涂鸦,我偶尔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留下心目中主角的形象。有一天,班主任找我,批评我“资产阶级思想”,证据就是我抽屉的草稿纸上画了一個男人、一个女人。她语重心长地教育我:“父母离婚的孩子更应该懂得自爱。”
  继母走进我们家之前,我和哥都已经被教育得完全失去了自我,“听话”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关于她,父亲是这样介绍的:“她原来是织带厂的工人,后来才到了工业供销总公司。她身体不好,有先天性心脏病,你们要对她好,她也会对你们好的。”大人们决定了的事情,我知道我们只有接受的份儿,一切顺其自然,真要是发生了虐待我们的事件,或者,将来生了弟弟妹妹,家里变得鸡犬不宁,那也是命中注定。
  岁月就这么过了,恶劣的情况都没有出现。我们结婚、生子、忙于各自的工作,那边一直有个母亲在陪伴着父亲。哦,对了,她过来没多久,父亲就问我们:“‘阿姨’叫着多难听啊,什么时候改叫‘妈’好吗?”我们当即改口。
  母亲有个哥哥在天津,是50年代浙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的,兄妹、姑嫂的感情好得不得了。所以到晚年,父亲退休后,他俩都喜欢谈起到北方过冬的事。偏偏父亲这边还挂着些工作,故头一次是二老同去,第二次就把父亲一个人扔下了,她有点生气。每天晚饭,父亲到我家来。父亲习惯饭前喝点儿小酒,至于酒菜,他是节俭有些年了,哪怕我摆上满桌的佳肴,他也只是品尝而已,筷子往往只伸向日常的那两盘。有了酒的佐助,就有了话题的蔓延。父亲搛起一段碧绿的西芹,停留在了半空,“现在炒菜的原料跟当年的也有所不同了啊,居然都脆脆松松的!我喜欢芹菜的味道,但它吃起来容易生渣,你知道你妈都是怎么处理了再烧的吗?她一根茎一根茎地剥离,不剩一丝儿夹牙缝……”说完,才把这段西芹送到嘴里。他不是嫌弃我,西芹没有这个问题,他是想念她了。
  这些年里,母亲的心脏做了两次大手术。第一次换瓣膜,主刀的上海专家说:“最理想的状况,可以维持十五年。”当时我女儿才读一年级,在手术室外,人生头一遭经历了为亲人牵肠挂肚的过程,一半文字一半拼音地写下《奶奶生病了》一文,后来被老师相中,发表在她们广场路小学的校刊《读书乐》上,印象深刻。第二次,相比而言规模小一点,就在父亲去世前大约两年,由本地医生做了“搭桥”手术。但此后,她总是感觉不好,父亲在时,就陪她住了好几次院;父亲不在了,我们陪,入院的频率很高很高。
  我们叫来的保姆,长的待个半年,短的一个月就被打发走了。里头有双向的选择,她这一方面,我觉得和她长期的生活习惯有关,她跟着我父亲过了几十年的苦日子,现在付钱让人伺候她,心理上有点难以适应……在前一个保姆和后一个保姆之间,她总要空出来,一个人“自由”一小截。某次出院后,她把我们兄妹三人叫到一起,说:“我和你爸爸总共就这些积蓄,我准备把它分成三份……”弟弟无论如何不肯接受,她说:“你对你爸这么孝顺!这一点给孩子,作个纪念。”
  弥留之际,我按照时间要去机场接从广州赶回来的女儿,车子发动,车头却被锁死了,我坚持要去,于是第二次点火,结果车头正常了。一路狂奔,一路平安……可是,当我带着女儿闯进病房,她已经永远闭上了她的眼。我才想到,那车头的故障,是她想要留住我的脚步,那车头恢复正常,是她对我们的祝福……
  父亲走后三年半,她和他在那个世界相会了。此时,距离上海专家所预言的“十五年”,已经超过了两年有余。
  责任编辑:秀 丽
其他文献
我打小就和爹不和,上小学时,成绩不好,老师告状,我没一次逃脱他“毒”掌。  我目前的生活,百分之五十都是爹安排好的。可面对失业、生活拮据,我时常安慰自己:如果自己是块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爹却开始鄙视我,每次我偕妻儿回老家,他都爱搭不理的。  一天夜里,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你爹犯事了,和人打架,打失手了,人家把他告了,如三天之内不拿出五千元私了,就会上告到法院。一听到爹出事了,睡意一下子全没了。
期刊
从我记事起,外婆总“教育”外公,而外公总是笑笑。  一次,他买菜忘记用了多少钱,外婆就数落他:“真是的,这么大个人了,连买菜用了多少钱都忘记了,你这记性真……”外婆数落之后就渐渐忘了,而外公,好像着了迷一样,每天非把买菜钱记录下来,一天不落,连一分一角都清清楚楚。可外婆又说:“你每天掉进‘钱眼’里了,我真不想说你,唉,你每天净记这东西了,我是让你记着,没有让你一分一角都记着啊!”外公只是笑笑,他依
期刊
春联,故乡称“门对”“对子”,以往年逢  此节,腊月二十七八,家里就要写对子贴对子。写对子自然是我来写,贴对子则是父亲带着我和弟弟贴。对子写起来并不简单,首先是内容讲究,小时候,我喜欢挨家挨户地看人家门上贴的什么字,发现大多人家喜写“ 春安夏泰,秋吉冬祥”“春回大地,福满人家”。除 了常见的对联和福字,各家还有各家特别的发挥。比如做生意的,要写几个民间流行的合体字,诸如“日进斗金”“招财进宝” “
期刊
悟义兄重情,每次文人邀约,总是他声言买单,且毋庸置疑。以至次数一多,受邀的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一次饭局,我说,乔总,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我一把了吧?悟义兄淡然一笑,一句“我比你有钱”,竟令我一时语塞。  夏日的一天,悟义兄打来电话,说晚上约几个好友小聚。我说,好啊,去哪儿?他说,到奥体那边的海鲜自助。我不禁一愣, 印象中,他对海鲜不感兴趣,常说,到酒店吃饭,一碗清汤面足矣。我下意识地说,这也太破
期刊
腊月二十二日晚上,我在床上翻了一夜“烧饼”,一晚上没睡着。  睡不着,怎么能睡着呢?明天就二十三啦,离年下只有七天时间,家里就这一百多块钱,四口之家,年怎么过呀?还有那么多的亲戚,年前年后都得去看望。一家按二十元算计,也得一百多元。不去吧,有些上年纪的人,身体又不好,好长时间没见过面,去吧,又真去不起。家里就那点家底,就是自己不吃不喝,也不够。去借钱吧,不想张嘴不说,去跟谁借呢?  越愁越显时间过
期刊
徐州很古,是华夏九州之一,有六千多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有“东方雅典”之美誉。雅典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产生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先哲、诗人、剧作家,还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雅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当之无愧。拿徐州和雅典类比,我并不喜欢,似有沾光之嫌。但如果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徐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几乎是全方位的,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古城相比,都毫不逊色。仅仅历史悠久还不能说明
期刊
我们老家在蓝田县小寨乡余家沟,二姐比我大14岁,是我们家五朵金花之一,叫王敏花。  我出生的那一年,二姐正在读初中。农村重男轻女。舅舅说,不让二姐上学,回家照顾我。二姐非常生气,她脑子很聪明,在班里学习成绩也在前几名,为此,好长时间不理舅舅。她坚持读完了初中,可是高中还是没有读成。1974年,那个年代推荐上高中,我们家庭成分不好,比她学习差的几个同学都上了高中,可以想象二姐当年多么失落!那些上高中
期刊
我的家乡位于北部湾畔九洲江出海口,是一个既靠海又拥有大片农田的地方,由于田多坡少,农田一般都用来种植作为地方主粮的水稻,而坡地一般用来种植番薯、甘蔗、花生、蔬菜等作物。母亲说,番薯饭一来比番薯粥好吃,二来可以顶白米饭,更耐挨饿。 母亲煮番薯饭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先挑选几篮子质优、个儿大、薯相好的番薯做食材,并将这些番薯放在屋门前晾晒。如果遇上雨季,则用篮子将番薯盛装起来,挂在厨房的墙壁上,让其充分得
期刊
我是吃着母亲晒的干菜长大的。每当吃炖干菜的时候,眼前便浮现出母亲晾晒干菜忙碌的身影。  东北的冬季漫长,有小半年的时间见不到绿色,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早年间不像现在交通运输这么便利,南菜可以北运,如今不少地方都建起栽种蔬菜的塑料大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鲜美可口的新鲜蔬菜供应。那个年代,解决冬季餐桌单调寡淡的办法,除了传统习俗挖地窖贮藏些白菜、萝卜、土豆之外,便是在秋季晾晒各种各样的干菜了。  从我记事
期刊
1939年,家乡闹大饥荒,饿死了许多人。10岁的俊杰被村里的几个人带着闯关东,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辽宁。还没有吃几顿饱饭,就被日本人抓去当了劳T,在一个煤矿上挖煤,每天工作达14个小时。挨打挨骂是经常的事,遇到瓦斯爆炸,一两百个人在井下就相当于被活埋了,俊杰有两个老乡就死在了那个煤矿上。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趁着上厕所的机会,悄悄地逃了出来。  日本淫威笼罩下的东北,到处民不聊生、饿殍遍地。为了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