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将学习的方法教給学生,教师应在课前让学生明晰这课堂的学习目标、活动过程;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拓展、引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FL(K5mm]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的参与度,进而使学生真正从行为到认知上全面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进行深入探究.这是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关键所在.下面就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圆的认识(一)》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BT3]一、明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又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体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每堂课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分别是什么,并围绕该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还要能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检验完成情况.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一)》一课中,先通过幻灯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再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圆”,这时学生心里肯定会产生疑问:到底要学习关于圆的哪方面知识呢?这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了,为此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学生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会画圆;(3)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当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学习时,就能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对照学习目标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BT3]二、自主参与教学过程
“自主”课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回忆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画圆的场景,来加强学生对圆的感知认识,于是学生得出了:拉着皮尺的一端站着不动,再拉着皮尺的另一端用白灰画一圈,就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动了皮尺一端的位置,或者皮尺没拉直,还能画出圆吗?学生立刻领悟到画圆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圆,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画圆方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提炼,初步形成对圆的认识.
[BT3]三、动手操作辅助自主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既是学生获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自主”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探索中体验学习方法;在交流互动中明晰学习方法;在总结归纳中优化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画圆的方法,可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圆规画圆.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分哪几步?画时要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叙述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根据交流,归纳出画圆的步骤,即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3)比较.以前画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是用什么画的?通过今天画圆,你发现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学生在画圆过程中体会到用圆规画圆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即定点、定长、固定、旋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画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画圆方法的探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BT3]四、小组合作交流辅助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自主探究新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提高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经验.
例如,教师提出:为什么有些同学画的圆大些,有的同学画的圆小些?有的位置高些,有的位置低些?圆的大小和位置跟什么有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圆半径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的位置决定了圆的位置.然后教师请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内画出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并让他们发现所画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规律.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
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互相比较各自画的圆的位置、大小,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己发现圆的特征,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发现和掌握了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BT3]五、拓展引申,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外,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又要通过数学学习感悟人生,健康发展.
在《圆的认识(一)》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还进一步拓展引申、总结提炼.设计了问题串: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做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圆有什么特征?怎样知道的?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自主交流、汇报.当学生知道了自己是怎样学习的,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没有教师,也能自学.就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自主发展也有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重视学生自主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和整理了学习过程.通过问题串提问的拓展引申,学生归纳总结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意识、习惯和意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自我进行认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ZK(#]张胜荣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J]中小学数学,2006(12)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FL(K5mm]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的参与度,进而使学生真正从行为到认知上全面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进行深入探究.这是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关键所在.下面就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圆的认识(一)》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BT3]一、明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又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体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每堂课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分别是什么,并围绕该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还要能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检验完成情况.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一)》一课中,先通过幻灯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再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圆”,这时学生心里肯定会产生疑问:到底要学习关于圆的哪方面知识呢?这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了,为此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给学生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会画圆;(3)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当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学习时,就能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对照学习目标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BT3]二、自主参与教学过程
“自主”课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回忆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画圆的场景,来加强学生对圆的感知认识,于是学生得出了:拉着皮尺的一端站着不动,再拉着皮尺的另一端用白灰画一圈,就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动了皮尺一端的位置,或者皮尺没拉直,还能画出圆吗?学生立刻领悟到画圆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圆,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画圆方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提炼,初步形成对圆的认识.
[BT3]三、动手操作辅助自主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既是学生获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自主”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探索中体验学习方法;在交流互动中明晰学习方法;在总结归纳中优化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画圆的方法,可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圆规画圆.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分哪几步?画时要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叙述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根据交流,归纳出画圆的步骤,即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3)比较.以前画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是用什么画的?通过今天画圆,你发现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学生在画圆过程中体会到用圆规画圆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即定点、定长、固定、旋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画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画圆方法的探究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BT3]四、小组合作交流辅助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自主探究新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提高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经验.
例如,教师提出:为什么有些同学画的圆大些,有的同学画的圆小些?有的位置高些,有的位置低些?圆的大小和位置跟什么有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圆半径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的位置决定了圆的位置.然后教师请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内画出三条半径和三条直径,并让他们发现所画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规律.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且直径是半径的2倍.
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互相比较各自画的圆的位置、大小,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己发现圆的特征,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发现和掌握了圆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BT3]五、拓展引申,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外,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强调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又要通过数学学习感悟人生,健康发展.
在《圆的认识(一)》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还进一步拓展引申、总结提炼.设计了问题串: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做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圆有什么特征?怎样知道的?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自主交流、汇报.当学生知道了自己是怎样学习的,用了什么方法,即使没有教师,也能自学.就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自主发展也有了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重视学生自主动手、动脑,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和整理了学习过程.通过问题串提问的拓展引申,学生归纳总结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意识、习惯和意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自我进行认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ZK(#]张胜荣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J]中小学数学,2006(12)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