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子是相对于内心而言的,而英雄则是相对于形象而言的。有很多历史上的人物,他们不能算君子,但却是英雄。英雄是作为一种道德评价而存在的。
例如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他们的形象是在民间传说中慢慢形成的,是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按人心中的理想勾勒的一副脸谱。而真实的曹操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而且他那样求贤若渴、招贤纳士、平定天下,这是他的情怀。可是为什么在戏曲舞台上,他的脸谱永远改不了,永远就是代表奸邪的白脸呢?
而关公这个人真正站起来了,关公的髯口,红脸,一切扮相在各个戏曲中都不会变。关公的单刀赴会,那在昆曲里面有一句,就是关公一捋髯口,在船上叫周仓,你看这下面是什么?周仓说是长江。他说这哪里是长江,这是二十年滚滚不尽的英雄血。
关公这个人永远作为一个忠勇的形象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仁义忠勇都不是停留在文字概念上的,它一定要有某种外化,要兑现在某个人身上,而这种仁义忠勇是一种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很多时候会出现一种“二元悖反”。
关于英雄的故事不是从曹操、关公开始的,更早的时候,还有刺秦的故事。
秦始皇万古一帝,平定天下,统一六国,如果没有他,没有公元前221年这样一个历史坐标的话,我们无法想象这两千多年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动,历史会走出什么样的一个境遇。所以说这样一个人,万古一帝,在历史评价上,是一个坐标。而荆轲是什么?那样的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英雄一去不返,高渐离悲筑,樊於期可以把人头给他作为托付,这是一种道德的承载,这是一种道德评价上的真英雄。所以两个英雄之间的较量是分不出胜负的,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剧。老百姓的心中,荆轲永远带着这“萧萧易水”活在人心里,而历史上,秦始皇的名字就写在里程碑上。
再往后走,是楚汉之争。我们看到的刘邦和项羽是什么样呢?且不要说民间的评价,看一看司马迁是怎么写的。说到出身,刘邦是一个亭长,干的那些事,大家觉得他几近无赖。但史书上记载,刘邦自己说我不善将兵,但我善将将。他说,你看项羽这个人,他那么仁爱忠勇,但是他只有一个亚父范增,还不能人尽其用,我之所以能战胜他,就是因为能用人。让人感觉就是这人啥都干不了,只好让他当领导!所以你说项羽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从他个人的那种品德,那种忠勇,方方面面的评价都高于刘邦,但这个人在整个历史上是惨败的;可是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演西楚霸王的戏有很多,从电影到流行歌曲都有表现,怎么就没有几个人唱刘邦呢?就是谁都不喜欢他, 由此可见,中国的鼎盛时代之君,未必是在道德评价中活得最久远的人。
一个荆轲,当场刺秦未果,就死在金殿之上了;一个西楚霸王,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惨的,从三千子弟兵起家,后来号称大军百万,而最后垓下之围被五千汉军精英给追得只剩二十八骑,就这么点人,到最后死在乌江边。
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能传下来?因为他们的死在民间的情感倾向中极尽辉煌,他们是老百姓情感中的英雄,英雄的生命可以坚持、可以放弃。但坚持不是因为别人的怂恿,放弃也决不死在敌人的剑下。其实,这里面有一种贫穷困顿乃至死亡都不能剥夺的骄傲,这就叫“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为什么民间的观点中关公永远忠勇?为什么项羽就是一个霸王盖世?其实这就是道德评价上给他们的一个支撑。
(王英 摘)
例如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他们的形象是在民间传说中慢慢形成的,是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按人心中的理想勾勒的一副脸谱。而真实的曹操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而且他那样求贤若渴、招贤纳士、平定天下,这是他的情怀。可是为什么在戏曲舞台上,他的脸谱永远改不了,永远就是代表奸邪的白脸呢?
而关公这个人真正站起来了,关公的髯口,红脸,一切扮相在各个戏曲中都不会变。关公的单刀赴会,那在昆曲里面有一句,就是关公一捋髯口,在船上叫周仓,你看这下面是什么?周仓说是长江。他说这哪里是长江,这是二十年滚滚不尽的英雄血。
关公这个人永远作为一个忠勇的形象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仁义忠勇都不是停留在文字概念上的,它一定要有某种外化,要兑现在某个人身上,而这种仁义忠勇是一种道德评价,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很多时候会出现一种“二元悖反”。
关于英雄的故事不是从曹操、关公开始的,更早的时候,还有刺秦的故事。
秦始皇万古一帝,平定天下,统一六国,如果没有他,没有公元前221年这样一个历史坐标的话,我们无法想象这两千多年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动,历史会走出什么样的一个境遇。所以说这样一个人,万古一帝,在历史评价上,是一个坐标。而荆轲是什么?那样的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英雄一去不返,高渐离悲筑,樊於期可以把人头给他作为托付,这是一种道德的承载,这是一种道德评价上的真英雄。所以两个英雄之间的较量是分不出胜负的,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剧。老百姓的心中,荆轲永远带着这“萧萧易水”活在人心里,而历史上,秦始皇的名字就写在里程碑上。
再往后走,是楚汉之争。我们看到的刘邦和项羽是什么样呢?且不要说民间的评价,看一看司马迁是怎么写的。说到出身,刘邦是一个亭长,干的那些事,大家觉得他几近无赖。但史书上记载,刘邦自己说我不善将兵,但我善将将。他说,你看项羽这个人,他那么仁爱忠勇,但是他只有一个亚父范增,还不能人尽其用,我之所以能战胜他,就是因为能用人。让人感觉就是这人啥都干不了,只好让他当领导!所以你说项羽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从他个人的那种品德,那种忠勇,方方面面的评价都高于刘邦,但这个人在整个历史上是惨败的;可是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演西楚霸王的戏有很多,从电影到流行歌曲都有表现,怎么就没有几个人唱刘邦呢?就是谁都不喜欢他, 由此可见,中国的鼎盛时代之君,未必是在道德评价中活得最久远的人。
一个荆轲,当场刺秦未果,就死在金殿之上了;一个西楚霸王,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惨的,从三千子弟兵起家,后来号称大军百万,而最后垓下之围被五千汉军精英给追得只剩二十八骑,就这么点人,到最后死在乌江边。
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能传下来?因为他们的死在民间的情感倾向中极尽辉煌,他们是老百姓情感中的英雄,英雄的生命可以坚持、可以放弃。但坚持不是因为别人的怂恿,放弃也决不死在敌人的剑下。其实,这里面有一种贫穷困顿乃至死亡都不能剥夺的骄傲,这就叫“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为什么民间的观点中关公永远忠勇?为什么项羽就是一个霸王盖世?其实这就是道德评价上给他们的一个支撑。
(王英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