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29例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1995~2004年临床诊断为肺栓塞的病人共29例。随机分为溶栓抗凝治疗组15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6~77岁,平均52岁,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加抗凝治疗;对症治疗组为对照组,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1~73岁,平均53岁,应用吸氧、抗感染、抗休克、纠正心力衰竭等综合治疗。本组29例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以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惊恐较多见,体征以心率增快、发热、呼吸频率增速多见。而典型的肺栓塞三联征(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仅有3例,占10.34%。29例中,首诊为肺栓塞者5例,3天内诊断11例,1周内诊断4例,2周内诊断者2例;将大于2周诊断者统计为延误诊断,共7例。
  全部病人行心电图、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和血气分析检查: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典型S1QⅢTⅢ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血栓2例,肺动脉高压13例,右心室扩大9例,右室肥厚5例;血气分析发现低氧血症者21例;经胸片、肺CT确诊肺栓塞5例;下肢深静脉超声多铺勒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占41.37%)。
  29例肺栓塞发病当日诊断情况:诊为急性肺栓塞5例(占17.24%),缺血性心脏病17例(占58.6%),主动脉夹层2例(占6.8%),胸膜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6例(占20.6%)。
  
  结 果
  
  溶栓抗凝组中应用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的15例,其中治愈10例,显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3%,治疗无效1例。对症治疗对照组14例,其中好转4例,治疗无效10例,总有效率(28.57%)。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溶栓后2小时患者呼吸困难开始改善,胸痛减轻。但血压脉搏改善需时间稍长,一般在24 小时趋于稳定,症状完全缓解需1~5天,平均2天。而单纯抗凝组症状好转在1~15天,平均7.5天。
  
  讨 论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备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均颇高,是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有密切的关系。PE的栓子70%~90%来自下肢深静脉。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约半数可能发生PE,因此,DVT被认为是PE的标志,故下肢深静脉的检查对诊断和防治PE十分重要。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血流停滞、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壁损伤。常见的诱因是卧床少动、创伤、 术后慢性心肺疾病、肥胖、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某些凝血、纤溶机制的先天性缺陷等。急性PE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两个方面。心肺功能改变的程度决定于肺动脉堵塞的范围、速度、原心肺功能状态及肺血管内皮的纤溶活性等。轻者可无明显改变,重者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急性右心功能不全及猝死。P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际上是一广泛的临床谱,主要取决于堵塞的肺段数。从轻症患者的2~3个到严重患者15~16个肺段不等,但基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梗死,“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PE的症状和体征都是非特异性的。文献报道最常见的有:呼吸困难(90%),胸痛(88%),咯血(30%),惊恐(55%),咳嗽(50%),晕厥(13%)等。而临床有典型肺梗死三联征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不足1/3。动脉血气检查是PE的筛选方法。肺血管床堵塞15%~20%时可出现低氧血症,发生率约76%,PaO2也可完全正常;93%有低碳酸血症;86%~95%有P(A~a)O2增大。后两者正常可能有助于排除较大的PE。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E最可靠的方法,是所谓的金标准,可惜不是基层医院能够做到的。我们体会:适时心脏及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气分析是基层医院诊断肺栓塞的经济有效方法。
  肺栓塞患者早期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而延误诊断与病死率有明显关系。本组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较高,考虑与多数在3天内使用溶栓、抗凝治疗有关。而对症治疗组因当时对肺栓塞认识不足,误诊、漏诊较多,治疗仅限对症处理而贻误治疗,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组肺栓塞误诊原因:①病情复杂、危重、紧急,原有心肺等疾病,当时只考虑对症处理,无暇考虑行肺栓塞有关检查;②有些临床医师对肺栓塞警惕性不足;③过分强调肺动脉造影等金指标,刻意要求按教科书上的典型改变才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势必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评价中药对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痛风汤,对照组用秋水仙碱,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安全评价、疗效评价。结果:其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体征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室结果显示痛风汤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均出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痛风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感的治疗效果。方法:把250例符合标准的上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对症治疗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用清开灵针,用药时间均为3天。结果:使用同一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13.55,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感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乌头汤加味,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月。结果: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及功能障碍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1)。结论: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理想。  关键词 乌头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资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本人2004~2005年试用聚肌胞与甲氰咪胍联合应用治疗15例水痘,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注射液。  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3~10岁,多在发病2日内就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发热12例,对照组10例。  治疗组给予聚肌胞1~2mg肌肉注射,1日1次,甲氰咪胍10~15mg/(kg日),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
期刊
关键词 妊娠 子宫肌瘤 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1年5月~2006年5月5年间我院分娩总数3450例,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4例,发生率1.85%,年龄在21~43岁,其中30岁以上者占68%。  发现时间及方法:孕前发现10例,孕早期发现18例,孕中期发现8例,孕晚期发现10例,术中发现18例。其中妇科检查发现12例,B超发现34例,术中发现18例。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类型及生长部
期刊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尿潴留    患者,男,27岁。因右臀部、腰骶部簇集水疱伴疼痛4天,排尿困难半天,于2006年9月23日来本院就诊。4天前,患者右侧臀部及腰骶部出现皮肤潮红,进而出现成群簇集水疱伴有疼痛,因在海上执行任务未予治疗。半天前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同时有排尿困难,患者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延长,排尿量少。既往无前列腺疾病史、无尿路感染史。皮肤科检查:右臀部、腰骶部有簇集水疱,疱液澄清,部
期刊
患者,45岁。因外阴瘙痒及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6个月入院。查体:血压230/115mmHg,四肢冷,易出汗,心肺未见常,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阴道壁黏膜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无臭味。阴道前壁有6cm×6cm×4cm肿块,表面光滑,质韧,有囊性感,可活动。宫颈、宫体及附件未见异常。初步诊断:①阴道前壁囊肿;②非特异性阴道炎;③原发性高血压。入院后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尼莫地平等降压药,降压效果
期刊
患者,男,40岁。于2005年4月20日,因右枕部镰刀刺入伤10小时,右枕部金属异物,昏迷入院。查体:呈浅昏迷状态,右枕部横窦上方1cm左右可见直径约2cm扁形金属异物外露,局部皮肤肿胀,有少许渗血。右侧瞳孔散大,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张力高,左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头部CT示:金属异物刺入脑内,深约5cm,方向由枕叶指向颞叶,颅内积气,右颞枕叶脑挫裂伤
期刊
患者28岁,孕1产0,以主述“停经27周,有阵发性腹痛” 于2005年4月5日入院。孕期无毒物及X线接触史,既往体健。查体:腹围0.90cm,宫高0.30cm,头先露,LOA,胎心140次/分,B超提示中期妊娠(BPD6.9cm)羊水过多。入院后给予保胎治疗失败,宫缩逐渐规律,顺娩男婴,体重1400g,Apgar评分即刻评6分,抢救10分钟后评分无改善,转小儿科后死亡。胎盘娩出后按压宫底,自子宫内
期刊
患者,女,33岁,孕36+4周,于2小时前出现阵发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以“待产”收入院。既往健康。查体:T37.4℃,P90/分,R 18/分,BP 118/78mmHg。产科检查:腹围106cm,宫高36cm,左枕前位,胎心音140次/分,先露头,偶有微弱宫缩,无阴道流液、流血。肛门指诊:宫口未开,先露,棘上3cm,胎膜存在。B超检查示:双顶径90cm,头位,胎盘成熟度Ⅱ级,羊水42mm。入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