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风儿吹开的花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岁那年,我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时,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我忍住狂乱的心跳,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写了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第二天,又像做贼一样把信投进邮筒。
  在稿子寄出后的好长时间里,我一直都沉浸在幸福和忐忑中。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每天还依然是上学,放学。
  一日,当我吃完午饭到教室时,看到有好多同学正围着班长狂笑不已。看到我进来,笑声更是像决堤的洪水。他们用手指着我大声说:“看,咱班的大作家来了!”我一惊,顿时愣住了。正不知所措之时,班长兴冲冲地走到我跟前:“作家同志,我们班因你而骄傲!”他的话刚说完,笑声再次轰然而起。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守候在教室的角落里,有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我的名字,现在猛地被推到风头浪尖之上,一时变得手忙脚乱。“怎,怎么了?”“怎么了?”班长脸一扬,“你的文章发表了!”“啊!”我忽然有一种被抛到半空的感觉,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抓住班长的肩膀使劲晃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哈哈,教室里再一次响起哄堂的笑声,还有的干脆使劲敲起桌子。“真的!”班长说着把一封已经开口的信扔到我的身上。我匆匆打开,里面就是我的那篇文章,只是第一页多了几个字:“退回,继续努力!”
  时间顿時凝固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失望的深渊,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的理想不是当作家吗,我看你干脆当‘家作’得了,在‘家’里‘作’!”他的话就如鞭炮的捻子,再一次引爆了全班。我就像孔乙己,给教室内外带来了快活的空气。
  
  那个中午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不觉哭起来。妈妈慌了,问发生了什么。我抽泣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也没有说。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她拿出一盒火柴,抽出一根轻轻一划,顿时一个如豆的火苗燃烧起来。她说:“孩子,吹灭它!”我不明白妈妈究竟要干什么,只是对着火苗,噗的一声,火熄了,剩下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和一截烧焦的木棒。母亲又用火棍挑起锅底正在燃烧的柴火,对我说:“对这里面吹。”我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锅底狠狠地吹了过去。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一般挤出了灶膛。母亲随手往锅底又加了一把柴禾,对我说,“继续吹,吹灭它。”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说:“火太大了,吹不灭。”
  好久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火柴一口气就轻易吹灭了,而锅底下的火越吹越旺,你愿意做火柴还是愿做柴火啊?”“我要做柴火。”我重重地说。
  
  当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就像卸掉了负载的重担一样,顿觉身轻如燕。五年级,我终于在一家小学生读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继而,第二篇、第三篇也纷至沓来。我成了班级和学校名副其实的“作家”。面对同学钦羡的目光,我终于明白,之前之所以受到讽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如今,无论做什么,每当我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听到别人讽刺打击、遇到困难和挫折想停下脚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锅底下的那堆柴火,它如一朵无比美丽的花朵迎风怒放,催我上路。
  (摘自《小品文选刊》)
  
  技巧点拨
   文章构思新颖,将母亲燃起的柴火比喻成 “心灵中开出的花朵”,也是内心里激发出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选材贴近生活而又富有内涵。本文的核心事件是,母亲让我吹灭燃烧的火柴和柴火的火苗,使我明白了面对讽刺、打击、困难、挫折,应该努力使自己更优秀和坚强。语言生动,描写细致,运用场面、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其他文献
爱德华·蒙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给人强烈的刺激感,也充满着紧张不安、压抑悲伤的情绪。  蒙克饱受亲人离世、糟糕的健康及精神状况、坎坷的情感经历的折磨,他却用绘画创作来对抗生命中的苦痛。他在画中强烈地传达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笔触大胆奔放,色彩艳丽丰富,被描绘的对象的具体细节被简化,
期刊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在1920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的一首爱国诗歌。我们在诵读这首诗时,要首先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  作者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他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里的“她”指的是祖国。时逢中国内忧外患,作
期刊
闲寂古池塘,  青蛙跳入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古池》  月明如昼,  门前涌入潮头。  ——《犀川》  章鱼在陶罐,  犹自沉醉黄粱梦,  夏夜月满天。  ——《蛸壶》  诗歌赏析   俳句是日本独创的一种古典短诗,被称为“世界最短的诗”。诗句很短,只有三行。但要求严格:第一,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音组成;第二,诗中要有“季语”,即表达春、夏、秋、冬等季节特点的字,或者是“蝉”“菊”
期刊
上小学时,和大多孩子一样,我在学校里很快清楚了一件事:差生没地位。只有我们三班不同,因为我们有一个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的班主任。她姓李,当时有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左侧脸颊有一粒小酒窝,笑起来特别好看。  李老师教我们数学和美术。对待课堂上总是忍不住交头接耳、走神或者做小动作的学生,李老师会走下讲台,走到他们身边,伸出手轻轻摸摸他们的脑袋瓜儿,或者用手指在他们面前的课桌上轻轻敲几下……  这种无声的动
期刊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副描写潼关景物的风景联,读后使人不仅体会到潼关的宏大气派,而且还从这种气派中领略到一种雄伟向上的精神。  潼关作为全国著名的关隘之一,险峻挺秀,可写的景很多,但作者只写了潼关的“峡”“黄河”“万仞”“太屋”等几个近、远景,就把潼关的雄伟险峻的气势栩栩如生地刻画出
期刊
小时候怕黑,每次走夜路,总是心惊胆战。直到家人在后面打开手电筒,一瞬间,明亮的光毯随着脚步一路延伸,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长大后,发现许多光都储存在人们心里,这让他们显得从容而自信。  什么是心中的光?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把控,是不断搭建自己生命的格局,愿意照亮他人。《我非常佩服的表哥》就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失去了求学机会,他就有声有色地办起绿色养殖。生活刚有起色,妻子身患重病,他就用全部积蓄救回妻子
期刊
跟蒋老师学做旗袍,学了7个月,从秋到春,老师没教如何量体裁衣,只教了如何做各式各样的盘扣。已经是春天了,徒弟灵慧每天来蒋老师家,都见她戴着老花镜,在安安静静地手缝旗袍。宅院中精心布置了小小的景致,太湖石、芭蕉樹、绿萼梅,柳丝正在露出饱满的鹅黄色绿芽,一只戴胜鸟在柳丝间跳来跳去,抒发对地气舒暖的欢喜。  对灵慧这种急性子来说,学个盘扣就学了那么久,啥时候才能把做旗袍的108道工序学齐呢?她心中焦躁,
期刊
十六岁生日那天,没有家人祝我生日快乐。我耿耿于怀很久,躺在床上时,还悄悄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便是月假,回家后,妈妈一脸开心地对我说:“就等你了,我们一起去给外婆过生日。”我与外婆的生日只相隔一天,他们总说要“好事成双”,便将庆祝全部留到了外婆生日这天。  我知道他们爱我,所以我从来不敢将这计较表露出来。可生活中总有些小事,让我觉得他们对我的爱不够。  收拾好东西,爸爸就带着我和妈妈出发了。外公外
期刊
终于看到了豹子。在一片茂密的树叶下,这只豹子正趴在一根树干上睡午觉。这根横向伸展的树干非常粗大,所以豹子趴在那里睡得很安稳。它侧着头,把左前肢蜷在颈下,把右前肢和两只后肢都挂在树干上,尾巴也是挂着的。当酷夏的阳光穿过枝叶落在它的尾巴上时,我还以为那是一根藤蔓呢,原来却是豹子的尾巴。  虽然相机的咔嚓之声此起彼伏,但它根本就不在意。有一会儿,它似乎觉察到了,微微睁开眼睛,朝着咔嚓声起伏的方向,漫不经
期刊
司马迁注重写人物的性格、禀赋,这往往是他用笔的着力点、精彩之处。《商君列传》的开篇,写商鞅在魏国时做魏相公叔痤的幕僚,公叔痤年老病重,便向国君魏惠王推荐商鞅接自己的班,魏惠王当时没有表态,公叔痤就说:“鞅有奇才——大王若不想任用他,就该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过后,公叔痤又把自己与魏惠王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商鞅,并劝说商鞅赶快离开魏国,以防不测。商鞅听后只是一笑,说:“既然大王沒有听信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