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原始社会的自由经济管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结构,西方管理学理论非常强调科学化的制度管理,在基本意义上进行了基于利益导向的假设。可以看到,西方经济在管理思想等各个方面强调科学层面的激励。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内的行业发展必然离不开与其它国际对手之间的竞争,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学习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嬗变过程有助于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一、引言
整体来看,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泰勒科学管理的古典理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管理,更加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追求,未能基于人性进行有效的阐述,偏重于以定量分析的方式来确定科学管理的方法,让部门工作的效率最大化。但这种方法是否合理,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发展空间? 这也需要从其嬗变过程中进行讨论研究。
二、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古典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和古典组织两个方面,基于早期的管理范式所进行研究。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直至 20 世纪早期,这种管理理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让西方管理模式更加精确化,注重从外部角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在当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家,其管理经验和思想意识形态为后续的管理理论完善打下了充实的基础。例如泰勒的思想形态中,重视劳动效率的提高,基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要求来进行制度管控。他的思想并不是要寻求某个方面的完善改善,而是从当时的社会形态入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哲学体系,以科学管理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重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将员工分配至其应该匹配的岗位当中,保障员工的工作能力。另外,将过去的一个人管理职责分配给不同的人,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分权管理,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重要的管理原则。所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突出了“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然而古典管理理论并不是没有缺陷,其一切工作展开都以制度约束为重点,忽视了人存在的价值。
整体来看,这种管理理论更加适用于管理者层次,坚持工作效率也可以成为降低工作成本的主要方案,让管理者获取更加稳定的經济效益,也保障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内部员工仍然是被看做“零部件”,没有成为一个个的“自然人”,对于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于 20 世纪初期,一直发展至 20 世纪中期,从古典管理过渡发展而来,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梅奥所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进一步延伸。他与他的研究组用了接近 10 年的时间进行了实验,实践结果也正是,休息时间、工资收入等条件并不完全影响到生产率,人际关系、心理因素等同样会产生影响。所以人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经济下的“工具人”。企业之间应该以更加正式的组织结构,让管理者在效率与感情中获取动态平衡, 实现对于员工的进一步激励,保障生产率。行为科学理论更加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需求与被需求,充分发挥了人的思想积极性。
然而这种管理学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过分强调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某些技术层面的硬性条件可能被忽视,甚至是影响到企业发展的部分条件。行为科学理论片面地基于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不能真正地从根源上解决“工具人”的存在。企业的生产效率仍然较低,生产效率要想提升,离不开“工具人”的支持。
(三)现代以人为本理论
现代以人为本理论的意图非常明确。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都得到了革新,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也纷纷出现。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各个国家的思想家和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内容分析,让现代管理理论得到了本质上的创新,且这种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西方国家。例如日本, 就充分地借鉴了美国的发展模式,从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原因在于其企业文化加速了经济文化的推进,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推上了社会层面。
所以现代社会企业更加看重人员的发展,将其职业生涯
的规划工作看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社会效益。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强调员工的行为价值层面,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价值观引导的方式来有效调解了人员和企业之间的潜在利益矛盾问题,形成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文化理论,展现出了管理在现代化的特征。
三、我国管理学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从儒家时期开始就强调以人为本,发展至今,也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所以现代企业管理也应该进一步强调人的现实作用,让系统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另外,人作为企业中的活跃个体,是企业得到发展并成功的关键,未来的企业也需要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员工,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强化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样一来,员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发挥,有助于他们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当然,中西方管理学理论中都能够意识到人的经济和物质欲望,在人性角度对经济层面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虽然这些因素会受到环境影响,但当人们具有稳定的信念时,也能对自身进行控制管理,实现个体化的发展目标。
(二)文化思想层面的建设工作
文化作为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团结人员力量,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去基本的制度文化外,最核心的内容在于精神文化的构建,包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也应该制定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准确地把握文化建设的内涵, 避免其单纯地流于形式。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之下, 可以借助管理学的理论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视情感因素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嬗变过程中以人性假设为中心,重视人的潜能激发,在管理思想上缺乏理性分析,排除了过多的情感因素。显然这种硬性管理模式过于正式化,定量分析获取的规律性虽然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但不利于现代员工的职业生涯推进。因此,企业也应该站在人性化的角度,实现有效的“软管理”与“硬管理”结合模式。具体来看,可以从人才的管理、选拔、人际关系等各个角度来彰显出管理的具体作用。
四、结语
西方管理学理论历经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性的价值也会进一步降低,随着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制度化变得生硬。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应该意识到管理理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企业具备社会竞争力的条件,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中国管理理论和西方理论之间差异明显,但文化融合趋势明显,如何将优秀的精华内容进行结合,让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符合国情的管理体系,也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作者单位:渤海理工职业学院)
一、引言
整体来看,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泰勒科学管理的古典理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管理,更加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追求,未能基于人性进行有效的阐述,偏重于以定量分析的方式来确定科学管理的方法,让部门工作的效率最大化。但这种方法是否合理,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发展空间? 这也需要从其嬗变过程中进行讨论研究。
二、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古典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和古典组织两个方面,基于早期的管理范式所进行研究。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直至 20 世纪早期,这种管理理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让西方管理模式更加精确化,注重从外部角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所以在当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管理思想家,其管理经验和思想意识形态为后续的管理理论完善打下了充实的基础。例如泰勒的思想形态中,重视劳动效率的提高,基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要求来进行制度管控。他的思想并不是要寻求某个方面的完善改善,而是从当时的社会形态入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哲学体系,以科学管理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重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将员工分配至其应该匹配的岗位当中,保障员工的工作能力。另外,将过去的一个人管理职责分配给不同的人,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分权管理,在现代社会仍然是重要的管理原则。所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突出了“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然而古典管理理论并不是没有缺陷,其一切工作展开都以制度约束为重点,忽视了人存在的价值。
整体来看,这种管理理论更加适用于管理者层次,坚持工作效率也可以成为降低工作成本的主要方案,让管理者获取更加稳定的經济效益,也保障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内部员工仍然是被看做“零部件”,没有成为一个个的“自然人”,对于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于 20 世纪初期,一直发展至 20 世纪中期,从古典管理过渡发展而来,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梅奥所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进一步延伸。他与他的研究组用了接近 10 年的时间进行了实验,实践结果也正是,休息时间、工资收入等条件并不完全影响到生产率,人际关系、心理因素等同样会产生影响。所以人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经济下的“工具人”。企业之间应该以更加正式的组织结构,让管理者在效率与感情中获取动态平衡, 实现对于员工的进一步激励,保障生产率。行为科学理论更加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需求与被需求,充分发挥了人的思想积极性。
然而这种管理学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过分强调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某些技术层面的硬性条件可能被忽视,甚至是影响到企业发展的部分条件。行为科学理论片面地基于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不能真正地从根源上解决“工具人”的存在。企业的生产效率仍然较低,生产效率要想提升,离不开“工具人”的支持。
(三)现代以人为本理论
现代以人为本理论的意图非常明确。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都得到了革新,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也纷纷出现。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各个国家的思想家和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内容分析,让现代管理理论得到了本质上的创新,且这种思想已经不再局限于西方国家。例如日本, 就充分地借鉴了美国的发展模式,从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原因在于其企业文化加速了经济文化的推进,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推上了社会层面。
所以现代社会企业更加看重人员的发展,将其职业生涯
的规划工作看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社会效益。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强调员工的行为价值层面,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价值观引导的方式来有效调解了人员和企业之间的潜在利益矛盾问题,形成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文化理论,展现出了管理在现代化的特征。
三、我国管理学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中国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从儒家时期开始就强调以人为本,发展至今,也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所以现代企业管理也应该进一步强调人的现实作用,让系统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另外,人作为企业中的活跃个体,是企业得到发展并成功的关键,未来的企业也需要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员工,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强化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样一来,员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发挥,有助于他们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当然,中西方管理学理论中都能够意识到人的经济和物质欲望,在人性角度对经济层面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虽然这些因素会受到环境影响,但当人们具有稳定的信念时,也能对自身进行控制管理,实现个体化的发展目标。
(二)文化思想层面的建设工作
文化作为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团结人员力量,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去基本的制度文化外,最核心的内容在于精神文化的构建,包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也应该制定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准确地把握文化建设的内涵, 避免其单纯地流于形式。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之下, 可以借助管理学的理论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视情感因素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嬗变过程中以人性假设为中心,重视人的潜能激发,在管理思想上缺乏理性分析,排除了过多的情感因素。显然这种硬性管理模式过于正式化,定量分析获取的规律性虽然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但不利于现代员工的职业生涯推进。因此,企业也应该站在人性化的角度,实现有效的“软管理”与“硬管理”结合模式。具体来看,可以从人才的管理、选拔、人际关系等各个角度来彰显出管理的具体作用。
四、结语
西方管理学理论历经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性的价值也会进一步降低,随着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制度化变得生硬。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应该意识到管理理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企业具备社会竞争力的条件,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中国管理理论和西方理论之间差异明显,但文化融合趋势明显,如何将优秀的精华内容进行结合,让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符合国情的管理体系,也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作者单位:渤海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