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要求从业者知识、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必须做出调整,认清和理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变化规律的本质,才能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任务 教学模式
工业经济初期,社会分工变细,技艺型劳动岗位增多,各种专业人才应运而生,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所限,劳动技艺较为简单,职业岗位相对稳定,因而出现了得一技受益终身的现象。在这种社会经济形态下,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培养胜任某种岗位要求的各类职业人才,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比较单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三大产业”的发展及其人才结构的要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昔日的某一岗位,在今天平添了许多新技术和复杂技术,有的两三个岗位变成了一个岗位;有的岗位被彻底淘汰,岗位的更新日益加快。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要求从业者知识技艺经常更新,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认清和理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变化规律的本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有三种观点:一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能够胜任眼前就业能力和具备长远发展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三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部人才。
第一种观点就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质而不反映量;第二种观点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理性的要求,学校实际运作较为抽象;第三种观点既体现了质的要求,又反映了量的規模,相对形象,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从现代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从业状况看,一般要经历一个试用期后,才最终决定是否聘用。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难以定位在一个不变的标准之上,当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一个期望值很高的层次。当代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既可以加入技术劳动大军、又可以进入专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比较过硬、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可跨行业、宽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里的“宽”体现了“宽基础”特征,“跨行业”,则体现了“活模块”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就是既要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又要完成具有高级技工实践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对就业岗位的更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产学研结合模式,一种是产教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我国现行本科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内涵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教学开发现代化和科学研究普及化,这种模式适应我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需要。而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普遍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如果沿袭这一提法,简单地将其模拟,是将其地位人为提高的一种主观愿望,并不是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它的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不是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性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明确了其应用性和职业性特征,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出校门的首选工作是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大量依托企业现场作为学生学习技能训练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求职从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高职院校需要企业提供的是工作场所和生产建设条件,而企业则需要学生的技术性劳动,协助其进行生产或建设,从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求学校培养较高素质的实用型备用人才,这在一些人事和用工相对独立的民营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已是十分明确的,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也为此给学生找到了就业出路,显然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双师型”,即既是教师,又具备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质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应用,对于高职教师,为产业所做的主要贡献就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但却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行为,属于产业开发的补充和完善,不属于产业开发的主体。尽管其中的工作也会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但这些创新只限于服务创新的范畴,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又一结合点。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产教结合为好,它既适应高职教育的任务,也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任务 教学模式
工业经济初期,社会分工变细,技艺型劳动岗位增多,各种专业人才应运而生,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所限,劳动技艺较为简单,职业岗位相对稳定,因而出现了得一技受益终身的现象。在这种社会经济形态下,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培养胜任某种岗位要求的各类职业人才,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比较单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三大产业”的发展及其人才结构的要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昔日的某一岗位,在今天平添了许多新技术和复杂技术,有的两三个岗位变成了一个岗位;有的岗位被彻底淘汰,岗位的更新日益加快。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要求从业者知识技艺经常更新,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认清和理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变化规律的本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有三种观点:一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培养能够胜任眼前就业能力和具备长远发展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三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部人才。
第一种观点就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质而不反映量;第二种观点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理性的要求,学校实际运作较为抽象;第三种观点既体现了质的要求,又反映了量的規模,相对形象,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从现代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从业状况看,一般要经历一个试用期后,才最终决定是否聘用。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难以定位在一个不变的标准之上,当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一个期望值很高的层次。当代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既可以加入技术劳动大军、又可以进入专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比较过硬、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可跨行业、宽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里的“宽”体现了“宽基础”特征,“跨行业”,则体现了“活模块”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就是既要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又要完成具有高级技工实践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对就业岗位的更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产学研结合模式,一种是产教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我国现行本科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内涵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教学开发现代化和科学研究普及化,这种模式适应我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需要。而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普遍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如果沿袭这一提法,简单地将其模拟,是将其地位人为提高的一种主观愿望,并不是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它的创新是建立在生产建设中的创新、产业服务中的创新和生产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不是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性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明确了其应用性和职业性特征,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出校门的首选工作是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大量依托企业现场作为学生学习技能训练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求职从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高职院校需要企业提供的是工作场所和生产建设条件,而企业则需要学生的技术性劳动,协助其进行生产或建设,从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求学校培养较高素质的实用型备用人才,这在一些人事和用工相对独立的民营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已是十分明确的,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也为此给学生找到了就业出路,显然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双师型”,即既是教师,又具备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质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应用,对于高职教师,为产业所做的主要贡献就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但却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行为,属于产业开发的补充和完善,不属于产业开发的主体。尽管其中的工作也会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但这些创新只限于服务创新的范畴,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又一结合点。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产教结合为好,它既适应高职教育的任务,也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