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小学教学中的教学观、教学观和教师观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各位教育工作者也在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一改过去的传统的灌输模式,如“满堂灌”、“满堂讲”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大语文观,小学课堂变得前所未有的活泼和充满生机,但是在看到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资料 创新
据我们研究及多年的经验所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颇深,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因此,在师生观上,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传统与权威的价值取向。语文课上,教师大都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从而使学生脱离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而老师却一味的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等环节的活动。语文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拘泥于书本,过分的依赖于教师,即使发现问题也有待于老师来解决,从来不会主动的去探索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样在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就可谓日益严重了。
尽管新课改教材改编在全国已经推广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教师对于新课改条件下的教育教学仍然停留在初始的摸索时期,需要广大的语文工作者去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么稳扎稳打,相信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症结都会被一一解决。
一、课前资料的搜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革新,现在的老师将孩子当做最美纯真的少年,等待着老师去为他们传播知识的情况少了,更多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因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这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新课改要求的大语文观。但是往往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美好的一面,我们还应考虑到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的具体的一些困难。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没有分得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一味的多知识,盲目的搜集一些资料,各种资料鱼龙混杂。因此却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学生搜素信息时没有一定的能力,不具备目的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时,可以给学生限定搜索的范围,搜索的要求、目的、怎样搜索等,久而久之,学生们漫无目的,贪多贪杂的搜索方式就会得到改观。另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资料的利用水平的提高上,不能让学生在搜集到资料后,就在那放着,不去看,不去理解。只有学生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实现资料的价值,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曾在听课时,积极的探索发现一种比较好的帮助学生利用所搜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上课最初的十分钟时间内,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对课文的看法,这不仅能够看出学生搜集的资料的相关性,还能让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充分理解,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真实的理解,从而让孩子有丰富的收获,并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不顾学生的实际状态,让他们搜集一些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的一些东西,最后搞得上课前十分钟的资料汇报,变成了学生的照本宣科的宣读会。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自己根本就理解不了,更不用说对它在加以整理、提取,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学生添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劳民又伤财,净做无用功。
二、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言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注重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学习、渗透和整合。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走出过去封闭、单一的教学困境,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在教学实践中大胆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活动化、趣味化、多样化。推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将更多体验、实践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但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语文课本了吗?当前我们的许多老师,过多的强调了实践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美术课、设计科等等,搞得四不像,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文本特点,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自然规律。为了走向这样一种新的极端,必须让整个教学回归文本,让整个教学过程基于文本,并始终围绕文本,不能淡化文本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考虑到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但是对语感和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我们都离不开对文本含义的真实把握。因此,回归课文的听说读写不能丢,只有我们抓好课文这一基础,才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为学生学习课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中强调不要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应该提高语文的实践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里所强调的是针对过去的随意采纳和搜集,而不是让我们彻底的放弃对语文教学文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追求。否则,如果不加强学生对基础语文的学习,去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前,我们必须避免一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脱离它所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要求,脱离中心的,一味的去授课,搞得小学语文教育残缺不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不要让他们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给予他们自我学习探索的机会,但是又不能过份的去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脱离语文教学的内容主体,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残缺不全,而是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文质兼美的教材中来,让他们更多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并受到语文文本内容情感的熏陶。
总结:随着新课改在中国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但是在我们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造我们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如我文中所说的学生对课前资料的搜集只停留在表面上,对所搜集的资料的利用水平不高。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一味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却真正的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文本作用。相信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各位老师,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务实不浮躁,相信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烘艳.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资料 创新
据我们研究及多年的经验所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颇深,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因此,在师生观上,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传统与权威的价值取向。语文课上,教师大都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从而使学生脱离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而老师却一味的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等环节的活动。语文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拘泥于书本,过分的依赖于教师,即使发现问题也有待于老师来解决,从来不会主动的去探索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样在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就可谓日益严重了。
尽管新课改教材改编在全国已经推广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教师对于新课改条件下的教育教学仍然停留在初始的摸索时期,需要广大的语文工作者去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么稳扎稳打,相信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症结都会被一一解决。
一、课前资料的搜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革新,现在的老师将孩子当做最美纯真的少年,等待着老师去为他们传播知识的情况少了,更多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因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这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新课改要求的大语文观。但是往往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美好的一面,我们还应考虑到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新课程的实施给学生带来的具体的一些困难。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没有分得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一味的多知识,盲目的搜集一些资料,各种资料鱼龙混杂。因此却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学生搜素信息时没有一定的能力,不具备目的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时,可以给学生限定搜索的范围,搜索的要求、目的、怎样搜索等,久而久之,学生们漫无目的,贪多贪杂的搜索方式就会得到改观。另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资料的利用水平的提高上,不能让学生在搜集到资料后,就在那放着,不去看,不去理解。只有学生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实现资料的价值,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曾在听课时,积极的探索发现一种比较好的帮助学生利用所搜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上课最初的十分钟时间内,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对课文的看法,这不仅能够看出学生搜集的资料的相关性,还能让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充分理解,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真实的理解,从而让孩子有丰富的收获,并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不顾学生的实际状态,让他们搜集一些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的一些东西,最后搞得上课前十分钟的资料汇报,变成了学生的照本宣科的宣读会。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自己根本就理解不了,更不用说对它在加以整理、提取,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学生添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劳民又伤财,净做无用功。
二、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言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注重各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学习、渗透和整合。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走出过去封闭、单一的教学困境,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在教学实践中大胆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活动化、趣味化、多样化。推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将更多体验、实践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但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脱离语文课本了吗?当前我们的许多老师,过多的强调了实践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美术课、设计科等等,搞得四不像,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文本特点,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自然规律。为了走向这样一种新的极端,必须让整个教学回归文本,让整个教学过程基于文本,并始终围绕文本,不能淡化文本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考虑到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学生思维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但是对语感和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我们都离不开对文本含义的真实把握。因此,回归课文的听说读写不能丢,只有我们抓好课文这一基础,才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为学生学习课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中强调不要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应该提高语文的实践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里所强调的是针对过去的随意采纳和搜集,而不是让我们彻底的放弃对语文教学文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追求。否则,如果不加强学生对基础语文的学习,去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前,我们必须避免一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脱离它所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要求,脱离中心的,一味的去授课,搞得小学语文教育残缺不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想象的空间,不要让他们局限在狭窄的范围里,给予他们自我学习探索的机会,但是又不能过份的去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脱离语文教学的内容主体,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残缺不全,而是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文质兼美的教材中来,让他们更多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并受到语文文本内容情感的熏陶。
总结:随着新课改在中国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但是在我们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造我们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如我文中所说的学生对课前资料的搜集只停留在表面上,对所搜集的资料的利用水平不高。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一味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却真正的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文本作用。相信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各位老师,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务实不浮躁,相信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烘艳.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