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名著阅读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最突出的两个创新点都聚焦在阅读上:一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课外阅读是课内名著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学生阅读积累和能力提升的保证;二是把课外名著阅读纳入教学,名著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教材对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倡导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
  教材每册安排两部必读名著,同时设有自主阅读书目和随文推荐书目。此外,每册还有相应名著阅读的指导性意见和方法。编者紧扣教材内容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同时名著导读介绍的读书方法,便于初中生閱读积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素养;推荐阅读篇目既考虑到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又兼顾时代特点及中学生阅读兴趣,各类文体都有涉及,给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肯定,学生如果按照要求,认真读完这些篇目,阅读量会大大增加,视野会不断拓宽,语文素养会有明显提高。
  目前,比较多的学校对于每学期要求的必读名著还是重视的。比如,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多数学校把名著阅读课程化,纳入本学期教学计划。保证阅读时间,课上让学生阅读,圈画重点,概括要点,评点批注,整理读书笔记,赏析精彩片段,进行阅读交流。像《西游记》的阅读,按照导读要求,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课内阅读指导和课外自读相结合。或按照回目整理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批注人物形象;或每10回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编写人物小传,叙说人物性格,欣赏精彩描写,点评表达效果。如一位老师对《西游记》进行导读时,让学生阅读后,概括填写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名称变化: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又如,一位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完《西游记》后,进行专题探讨:孙悟空取经途中有几次“逃离”取经队伍?每次逃离的原因是什么?每次返回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的导读关注了整本书的阅读,前后勾连,又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七年级下册的《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有老师让学生阅读后编写故事梗概,圈点批注经典语段或人物性格,学生有的有专门的阅读笔记、批注点评本,有的是用图画记下自己的阅读经历或对文章的内容缩写,有的是用手抄本绘制名著阅读的小报。如,一位老师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时,采用指导学生写祥子小传、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品味作品的京味儿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有的老师在指导阅读《海底两万里》时,让学生补充完成小标题,说一说并画一画“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图,探讨尼摩船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总之,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不看到名著阅读离编者的要求尚有不少距离。多数学校只注重必读名著,或者看重中考要考查的几部名著,对于自主阅读篇目或随文推荐的书目基本不多过问,不做要求或指导。事实上,这些推荐的名著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一定买来阅读,老师不一定用心去找,而且有些篇目不一定适合学生阅读,所以,这些自主阅读篇目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即使是必读的名著,有的学校也不对整本书的导读和后续探究阅读做整体规划,只是把别人整理好的知识让学生逐条过目死记硬背,纯粹应付考试,或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助读计划和落实措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有些老师的名著导读方向不对,偏离要求,出手极其偏、难、怪,如,让学生整理《西游记》中所有妖怪的名称,住什么洞,拿何种兵器,他们之间有何关系;让学生记《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座次及名号,等等,既增加学生阅读负担,又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反而没有了阅读兴趣,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素养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名著阅读的策略
  1.调整篇目。温儒敏先生说,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读书兴趣的培养比反复操练更高明、重要。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既要考虑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要想到为他们的精神成长打下厚实的底子,所以,阅读的选择要慎重。初中生要读哪些书?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进行二度开发才能成为好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对教材推荐的名著阅读做适当调整,让学生有所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读书兴趣,提升阅读素养。
  2.指导阅读。初中生三年的名著阅读,我们可采用推荐阅读和自主选择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具体办法如下:推荐阅读和自主选择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读完12部名著;第二层次,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读完8部名著;第三层次,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读完4—6部名著。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阅读篇目,但要整理记录自己本学期阅读的内容介绍或梗概,做读书摘抄或写读书随笔。老师应该根据每学期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策略,或精读、略读,或跳读、猜读,指导学生批注阅读、评点人物、赏析词句,开展专题研究阅读。比如,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中内容探究一些问题: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这些革命领袖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财富?……又如,阅读了《西游记》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并陈述理由,或者让学生谈谈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成功的启示……再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研讨活动,批判性地理解《水浒传》中体现出来的兄弟情义。
  为了保证名著阅读的顺利开展,我们建议每学期每位学生购买2本推荐阅读的名著,读完后班级内交流;也可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后发放每个班级轮流阅读。每周保证有一节阅读课;每周进行课前读书演讲评点;每两周有一次读书经验交流活动;每两月有一次读书随笔、评论或读书手抄报评比活动,或办成读书佳作选刊,进行组与组评比;可以进行读书知识竞赛,进行现场抢答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命题进行名著阅读内容知识比赛。
  我们的做法如下:(1)师生坚持共读整本书,做到有计划地阅读,阅读中圈画一些重要情节和关键内容,做好笔记,定期回看,重点把握;(2)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成立阅读兴趣小组,一部名著安排一个阅读小组长,组长督促组员阅读进度、解答疑问,组员间互相提问、探讨问题;(3)师生每周安排阅读任务,定期或不定期利用课前10分钟进行交流或演讲,老师检查学生整理的阅读笔记;(4)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老师指导阅读;师生进行读书点评,两周进行一次师生共读互评名著活动,交流读书笔记;(5)倡导亲子阅读,引导家庭读书,每学期安排一到二次家长学生共同读书分享会;(6)提倡思辨性、批判性、开放性阅读,多让学生阅读名著后提出问题、进行争论,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评价书中人物,多让学生展示阅读名著后的感受、发现以及得到的启示。如阅读完《朝花夕拾》后,让学生整理讨论:鲁迅丰富的童年生活;青年鲁迅对真理的追求;结合书中内容,谈谈鲁迅对现实的批判思想。如组织学生讨论:《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不是英雄,结合书中内容简述理由。《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价值何在?
  3.阅读建议。名著阅读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如果让他们阅读不感兴趣的作品,很有可能会打击阅读积极性,我们建议教材中的名著阅读可以适当调整必读和自主阅读的位置,或者适当调整一些阅读的篇目,让学生有自由选择阅读的余地。文学名著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学名著阅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出好教材,落实好编者意图,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名著,在阅读名著的路上成长起来,这才是阅读名著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周金良,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莹,无锡市东林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一次语文活动中,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谢嗣极老师上的文言文展示课——《骂鸭》,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谢老师整节课循着学生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言”,探究“文”,课堂逐步走向深入。谢老师的课,让我对“自主学习”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需要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阅读的空間  阅读教学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留足时间给学生读,这样学生才可能有独特发现和真实的阅读体
期刊
学完了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也给老师写一封信。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书信的写作方法,又能够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还能培养和强化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雨果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情的看法、谴责和控诉。我们读过《傅雷家书》,知道写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交流思想和观点。我指导学生也可以尝试在信中就某一个问题与我交换看法,内
期刊
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是有畏惧心理的。原因大致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文言词汇积累少,“言”有障碍,“文”难理解;其二,教师教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学习不积极。  如何让初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保持学习的兴趣呢?谢嗣极老师的《骂鸭》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材料的选择和呈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谢老师这节课,是他为某校初一学生上的一节“文言文启蒙课”。材料的选择与呈
期刊
一、谏书的概况  “谏”意为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说文解字》有:“谏,证也。”在封建王朝建立后,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大臣们的不同意见,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和机构,如:秦代的谏议大夫,汉代的光禄大夫,隋代的门下省,唐代的门下省、中书省。《汉书·儒林传·王式》当中首次出现了“谏书”的提法:“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谏书是正史或文集中保存下来的士臣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劝谏文章,内容涉及
期刊
本专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新天下之耳目”的东坡词,品味苏词特色,走进其思想境界。一方面,让学生在感受苏轼诗词创作独特性的同时体悟苏轼“履险如夷”“任天而动”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词的体式特征和鉴赏规律,获得群文阅读的经验,掌握阅读同类专题的方法,并提升在复杂的情境中用语文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从意象、构思、意蕴、情感态度等多个角度品读
期刊
我们鉴赏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更是鉴赏这些人物在这片广袤的社会图景里散发出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人性魅力。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既来自作者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更来自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艺术。本阅读任务群的设计就是聚焦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带领学生进入通过传统笔法勾勒出的人物群像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学习活动准备工作:利用一周时间,带领学生阅读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故里三陈》《岁寒三友》《八千岁》《
期刊
1.插入相关历史故事,给文言老枝添上一丝文学的新绿,点缀魅力  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针对某些枝节做适当延伸,给文言老树添上几片新叶作为点缀,不但能给单调沉闷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带来一些鲜活的气息,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与《三国演义》及三国史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单就课文内容分析,不熟悉三国历史,不了解诸葛亮及刘禅为人的学生恐怕很难理解诸葛亮在文中表达的“报先帝,忠陛下
期刊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人认为体现了道家思想,如“橐驼所言为官之理在儒道之间更近于道家的无为而治。老子强调‘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1]“无为而治”源自老子的《道德经》,提倡统治者无欲无为,让百姓自发地生产生活。《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种完树后“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确实“无为”。但种树的过程是不是“无为”?橐驼种树
期刊
《赵世家》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善叙事理,其文疏荡”专题,是一段“极奇肆文字”,由“赵氏孤儿”与“胡服骑射”两则故事构成,这两则故事作为节选文字的中心情节,无疑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但在关注中心情节的同时,笔者基于思辨性阅读的理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进入理性思考的阅读状态。  一、于无疑处生疑问  发现问题,并不只是需要“细心”,
期刊
规范的中考试题有助于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及知识应用能力,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一些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存在语用失范现象,不仅给考生答题带来一定干扰,影响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客观评价,而且对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产生负面影响,需要一线语文教师予以重视。本文以2018—2019年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解析命题语用失范现象。  1.祈使语气错用问号  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第7题为:“请同学们谈谈习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