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谏书群文阅读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谏书的概况
  “谏”意为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说文解字》有:“谏,证也。”在封建王朝建立后,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大臣们的不同意见,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官职和机构,如:秦代的谏议大夫,汉代的光禄大夫,隋代的门下省,唐代的门下省、中书省。《汉书·儒林传·王式》当中首次出现了“谏书”的提法:“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谏书是正史或文集中保存下来的士臣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劝谏文章,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生活等各方面。谏书的语言风格各异:有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有的含蓄委婉、以古讽今。士臣的出发点都是维护统治,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忠心耿耿,竭力尽到读书人的职责。史实证明,广开言路的时代,也是封建社会中的繁荣时代。由此可见,大臣的谏言对封建统治者有着巨大的价值,有些谏言对当下也有着借鉴的价值。
  二、何为谏书群文阅读
  倪文锦教授认为,群文阅读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有联系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方法,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由读懂“一篇”走向读懂“一类”。
  统编教材中《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谏逐客书》这五篇古文的共同点是都属于谏书,是应用文,都面对君王这个读者,围绕一定的话题(军事主张、人才政策、王室生活等),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主战或主和、引进或驱逐人才、戒奢以俭等),运用不同的劝谏策略构建文章,属于“交际语境写作”的范畴。
  这五篇古文,文体不同,内容不同,写作者的心理不同,谏诤策略各不相同,进行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劝谏文这一应用类文章的特点,且这五篇古文皆体现了士人情怀、臣子责任,对培养学生的責任意识和爱国热情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文言、文学、文化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这五篇谏书依据不同标准分类如下。
  1.按进谏内容分类
  从谏书的内容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很多,从内容上看主要有这么几点:(1)臣对君的要求;(2)国家大政方针;(3)当下最具时效性的国家问题。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希望唐太宗能够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武并用”,同时告诫唐太宗“载舟覆舟”的道理,可见初唐的大臣对于统治者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从“十思”的内容来看,针对的是唐太宗“已有”和“未有”的过失,可以说是十分严苛了。然而唐太宗不仅不怒,还猛然醒悟,一代明君的修养由此可见。到了晚唐杜牧所处的时代,统治者年少即位,昏聩失德,荒淫无度,朝野疑惧,天下恐慌。在“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的忧惧中,杜牧写下《阿房宫赋》,层层铺叙,极写阿房之瑰丽,全文631字,议论部分约占2/5。比起魏征的通篇议论,杜牧很含蓄,而劝谏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初唐时“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到晚唐已经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了。从“将有作”到“纷奢”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篇谏书相隔的188年间,唐代臣子对统治者的要求降低:从初唐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追求以无为之道治理天下的大目标,到晚唐时已变成生活不要过分奢侈,维护国家的稳定,免遭颠覆。这种“扫天下”到“扫一屋”的变化,印证了魏征所言“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可见唐代国运的衰退。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劝谏内容判读被劝谏者所处的状态,学会逆向思维。
  谏书的内容还反映出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大汉建国之初,贾谊对秦朝从政治制度到法律制度几乎全盘否定,而秦王“隳名城,杀豪杰”也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秦朝的教训让贾谊总结出一味执行法家思想是行不通的,而儒家的“仁义”思想似乎还可以试一试。贾谊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全篇也是将“攻”与“守”进行了对比论证,讨论的是“仁义”这一政治方针与国家存亡的问题。苏洵在《六国论》中从“为国者无使为积危之所劫”到“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讨论了军事方针与国家存亡的问题。有趣的是,他们都关注到了国家存亡这个大问题,时为汉文帝爱臣的贾谊说得很含蓄,他用“攻守之势”四个字;而一介白衣苏洵则很直白,直接用“劫”和“破亡”,用词可谓是直言不讳,不知宋仁宗看后感觉如何,欧阳修这类大臣倒是非常欣赏,可以说是契合了大臣的口味。从语言表述上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处境、局势紧张程度,值得学生好好玩味。
  谏书的写作属于公文写作,是应用类的文体,针对的很多是突发情况,因而时效性非常重要。李斯在得知秦王将下令逐客的消息之后,连夜写成《谏逐客书》,在事情还未一发不可收拾之时,用义、理、忠、情打动秦王,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2.按劝谏方式分类
  《大戴礼记》将“谏”的方式分为五种: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其中“指陈事实而进谏”的指谏和“勇于规劝”的陷谏都属于直谏的范畴。臣子进谏时会选择不同的谏诤策略。直谏更加准确明了,讽谏则委婉“不逆圣听”。杜牧认为直谏为下策,“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所以选择“谲往事、刺当代”的讽谏策略。但这样的讽谏策略很容易导致“讽一而劝百”的后果,所以与司马相如的赋在文末只有几句讽谏的话不同,《阿房宫赋》在宏富的铺陈描写之后,约2/5的内容用来议论,使文章有质有本,影响了宋代赋的写作。
  进谏方式还与几个因素有关:(1)作者性格。譬如魏征性情耿直,他的谏书以直谏为主。(2)统治者性格。君王心思难测,是坚定立场,帮助君王分辨是非,还是拿捏分寸,对症下药,这是一场心理博弈。(3)劝谏的内容。涉及敏感问题常常以讽谏的形式;而大是大非的问题常常以直谏为主。(4)问题的紧迫程度。譬如在秦王驱逐外客的紧急形势下,与其用委婉的讽谏耗费时间琢磨,不如一针见血、开宗明义地告诉秦王“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3.按谏书文体分类
  “疏”这种文体特点适合观点的分条陈述。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上在说理,结构上为第三段“十思”的分条陈述做铺垫。“十思”的内容可分成三部分:奢靡生活(见可欲、将有作、乐盘游);为人处世(念高危、惧满溢、虑壅蔽、惧馋邪);为君之政(忧懈怠、恩所加、罚所及)。魏征创设了十种情境,在上文的理论铺垫下,不再多加论述,而是直接提出观点,使得“十思”部分的议论气势充沛。从文辞上看,“十思”部分八句采用三字句、七字句;两句采用三字句、八字句。字句工整,节拍清晰,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可谓十分雅洁。
  “书”与“论”,皆要论理,辨明是非,对现象做彻底的探索;同时,面对着君王,说理又要配合形势。《文心雕龙》所言《谏逐客书》:“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李斯从秦国任用外客的历史说到秦国的外来物产,每段末一个结论,从历史到比喻,消解了秦王逐客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第三段用外客带来的人口红利来打动秦王,到此处说理已然成立;第四段以物比客,再次重申观点。李斯在主意已定的秦王面前,用语十分干净利落,说话中肯,合情合理。
  这五篇谏文的用语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六国论》的高频词是“六国”“诸侯”“天下”“破灭”,高频词让读者把握到文章是借诸侯六国论述当时的天下大势。《过秦论》的高频词是“天下”,所以贾谊表面上是在“过秦”,实质却是论如何安抚天下。《阿房宫赋》的高频词是“六国”“后人”,即后人要从六国灭亡中吸取教训。《谏逐客书》的高频词相对较多,“诸侯”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谏太宗十思疏》几乎没有高频词。五篇谏书的用语特征也符合了各自文体的特点。“疏”(奏书、奏议、奏疏)这种文体“平彻闲雅”,分条陈述,因而在词频统计中没有突出的关键词语;而“论”的“精微朗畅”,“赋”的“体物写志”,这些文体特点使得谏书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论述得很清楚,并且这个主题往往可以用几个高频词来体现。从语词特点上还可以看出,《六国论》用词平实,《谏太宗十思疏》擅用动词和形容词,《阿房宫赋》文辞最为华美,《谏逐客书》和《过秦论》篇幅较长,词汇量很大。从篇幅上看,五篇谏书字数均超过500字,贾谊的《过秦论》甚至过千字。一般而言,普通官员上谏,字数不超过500字,直接陈事即可。而教材中选择的这五位都是文学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谏书中侃侃而谈,又恰到好处。
  这五篇谏书最为特殊的是《阿房宫赋》,它的文辞最美,运用了排比、铺陈、夸张、想象的手法,这些是赋的特点。内容上也有与历史不符的地方,譬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阿房宫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而本文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短句,容易让读者产生阿房宫是在秦帝国建立之后就建成的误解。其余四篇谏文内容上以史实为依据,语言平实,说理中规中矩。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作者杜牧当时还未具有臣子的身份,而这篇谏文能否被唐王看到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杜牧本质上是在进行文学创作。而《六国论》有人诟病它“材料脱节”“论证失据”,这恐怕也与苏洵的白衣身份有关。当朝臣子写的谏书要直达天听,有时还要经受同僚的考验,如果史实错误就是大忌。这也是学生在写议论文、应用文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4.按进谏效果分类
  谏书作为应用文,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因而进谏效果是评价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谏诤策略是影响进谏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五篇谏书中用到的谏诤策略有:
  用排比句增强气势。如《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谏逐客书》中“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用反問句调动情绪。如《谏太宗十思疏》中:“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用对比说理。如《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用假设句论证观点。如《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其他。”
  进谏效果好坏与否,除了谏书本身的写作策略外,能否把握劝谏时机、审时度势、揣测圣意,进谏者是否具有勇气,都是影响最终效果的因素。
  三、谏书群文阅读的教学建议
  谏书群文阅读可根据上文论述的五篇谏书的特征,设计以下几个任务:(1)从进谏内容、进谏方式、谏书文体、进谏效果进行不同的分类,并制作表格;(2)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君王性格,鉴赏一篇谏书,并形成文章;(3)中美贸易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请你写一封信给特朗普。
  通过五篇谏书的对比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的是,在相同的目的下(进谏),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为了达到让君王纳谏的目的,不同文体的谏书又使用了各不相同的劝谏策略。这样的群文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品读、对比、类比、高频词统计等方法,将谏书层层深挖,直到发掘这类事物的本质,同时又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古代臣子、读书人身上的责任意识在群文阅读中也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胸中有大爱有国家有人民,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其他文献
《溜索》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我国西南地区一群马帮汉子在奇险的怒江上溜索的经历。由于小说篇幅较长,我采用文本默读、词语概读、重音品读、比较精读、个性解读和课外荐读的阅读方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洗练的文字中感受作品的人文思想。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品味文章简洁洗练的语言。  3.赞美人类乐
期刊
一、“借力打力”引导型教学的内涵  1.“借力打力”:引导型教学必要的修饰语  毫无疑问,正常的语文教学都带有一定的引导性,甚至百分之百的强力灌输也有使学生思维“弯弯绕”“团团转”的一面。然而,作为一种被大力倡导的教学,“引导型”教学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带有一定的引导性”了,而必须突出“引导性”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真正的引导型教学,不妨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加以观照。静态地看,先得承认在引导之
期刊
徐渭,字文长,是明代文学界、书画界的“怪才”“奇才”。谈起徐渭,我便会想到一些和他一样性格嶙峋的诗人。  比如陈子昂,在幽州台拿着历史苍凉的大喇叭吼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豪情,给他一个吴钩,他真敢翻身上马去收个关山五十州。徐渭“好奇计喜谈兵”,估计在抗倭时期,他最喜欢说的两句话,是“只需如此如此”“依此计,则敌可除”,上山就是好汉,出山就是诸葛亮。《唐书》评价陈子昂用了一个词“褊躁”,徐渭
期刊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听说这一段时间正值学校的社团美食节。为了这个节日,我们班同学最近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依次回答):烘焙蛋糕/糖醋排骨/番茄炒蛋/青椒肉丝/水煮鱼/臊子面/扬州炒饭/清蒸金针菇/鸡蛋灌饼/饺子/煎饼/酒酿元宵……  师:做番茄炒蛋的同学最多。看来大多数同学还只会做简单的美食,而要做一个食客,成为更高层次的美食家,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生笑) 
期刊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如何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所有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2019年的春天,我和我的课题组团队,开始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的一个课题研究。其指导过程大致如下。  一、把书读薄  所谓的“把书读薄”,应该是一节以教师引导为主的“导读
期刊
散文的文体边界之模糊一方面催生着层出不穷的关于散文定义的争论,另一方面却也赋予了这一文体充分的自由度,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本次获鲁迅文学奖的五篇作品在体式与选材上颇具多样性,而创作核心却仍然严正有序,五部散文集的核心共同指向了人类灵魂的闪耀、情感真诚而自由的流泻,及人们与所生、所长环境之间互相诠释的微妙关系。  初读《北京:城与年》的标题,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篇着眼于北京城市变迁的散文集,“年
期刊
课堂实录  师:(展示费孝通纪念馆图片)我们之前构想过,把我们对费孝通先生其人其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乡土中国》的理解做成展板,然后寄给纪念馆,请求纪念馆进行展出。所以我们前面讨论把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分成几个部分来展出,第一个部分是“主题内容”,我们已经做出来了。第二部分是“脉络思路”,也做好了。第三部分的构想是从费孝通先生的家国情怀说起,第四部分的主题是“走不出的乡土”。第三张展板内容我们课
期刊
在一次语文活动中,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谢嗣极老师上的文言文展示课——《骂鸭》,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谢老师整节课循着学生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言”,探究“文”,课堂逐步走向深入。谢老师的课,让我对“自主学习”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需要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阅读的空間  阅读教学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留足时间给学生读,这样学生才可能有独特发现和真实的阅读体
期刊
学完了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也给老师写一封信。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书信的写作方法,又能够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还能培养和强化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雨果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情的看法、谴责和控诉。我们读过《傅雷家书》,知道写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交流思想和观点。我指导学生也可以尝试在信中就某一个问题与我交换看法,内
期刊
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是有畏惧心理的。原因大致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文言词汇积累少,“言”有障碍,“文”难理解;其二,教师教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学习不积极。  如何让初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保持学习的兴趣呢?谢嗣极老师的《骂鸭》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材料的选择和呈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谢老师这节课,是他为某校初一学生上的一节“文言文启蒙课”。材料的选择与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