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一所学校,如果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学校文化,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们铜山中心小学以《乡村小学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为牵引,探索出了“环境营造、活动推进、课程开发、家校联动”的四轮驱动模式,推动了学校科技文化的建设。
五年的实践,学校科技教育环境文化越发浓郁。徜徉于校园,目之所及,处处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氛围,时刻接受着潜移默化的陶冶。学校教学楼的墙面上随处可见富有感召力的标语口号,极具农村气息的科技基地散落在校园之中,楼道走廊中设立着科技童星、科技小能人展示牌……它们让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理念与师生的创新思维在我们的校园交相辉映,给走进校园的人一种震撼、一些思索、一些渴望。学校科技教育制度文化渐成体系。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置了科技室,由一名科技总辅导员具体负责学校科技工作。为在普及中提高,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少科院内设立十多个研究所;各班级又有至少一个科技兴趣小组,均配有辅导员给予指导。此外,我们还聘请了十多位校外科技辅导员。为规范科技教育,保障科技教育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先后制定了《科技辅导员任用办法》、《铜山小学少科院章程》、《铜山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铜山小学科技教育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学校以科技室为中心,班级有小组、年级有窗口、学校有擂台的活动制度体系。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文化更加丰富。“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我们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宗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四年,主题鲜明,面向全体,服务“三农”;种植养殖活动坚持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落”的科普之路,开展了亲子同育、班花建设、花样少年评比、种植养殖观察日记、种植养殖小课题研究五项活动;我们与《科学大众》、南航金城学院等科技资源丰富的单位开展的共建活动更是开阔了我们的视眼,提高了科技活动的层次……学校科技教育课程文化日现生机。科技教育课程化是我校开展科学教育的主要策略。学校根据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计划着力抓好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人员分工、内容选择等,以科学课、校本课程科技课为主渠道,结合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等学科进行渗透,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小制作和小发明技法、创新思维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传统科学活动向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转变。我们还自编了校本教材《铜小科技》。教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学习内容,主要分为科学家的故事、前沿科学、身边的科学、发明与创造等几个部分,将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科技品质贯穿于实践活动中。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科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科学,从而使之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多年的学校科技文化建设的行动,让学校形成了“博爱、博学、力行、超越”的校风,“修德、博识、崇真、尚新”的教风,“自信、互助、善问、乐行”的学风。“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成了我们的校训。
十四年的科技教育,滋养了学校文化。新形势下,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我们每一个铜小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丰富科技文化内涵,打造尚新教育品牌”。
一、开拓创新,确立学校“尚新教育”品牌
学校品牌建设是江宁教育“十二五”收官之年的工作主题,更是“十二五”期间各学校工作的着力点。品牌学校是在特色学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学校。学校品牌的内涵核心是学校的文化品位,培植独特的学校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创建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
我们铜山小学在全面总结学校十四年科技教育工作,深入挖掘学校科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尚新教育”这一学校教育的品牌。
我们选择“尚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核心,将丰富她的内涵定为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那就是让学校的发展达到“思想现代化、管理自主化、课程活动化、教师特色化、质量素质化、学校品牌化”的境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的办学策略是: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以尚新教育为统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师生的科技素养;引领师生将逐步形成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科学的行为方式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我们的言行更理性、严谨、新颖、高效,让每个人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我们提出的口号为:时时力行,事事立新。 “力行”是和空想、空谈,死读书、读死书相对的,提倡的是亲身体验、学以致用,防止坐而论道、只知不行、只说不干,坚信“实践出真知”, 践行六个“解放”,做到“教学做合一”。“立新”是和守旧、舍旧相抵触的,指的是追求新意,强调的是比别人早走一步,在别人的基础上多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真,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不游离实际,好高骛远。“时时”与“事事”要求的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努力。
我们开辟的发展路径是:“理念引领、科研驱动、项目推进、文化铸品”。也就是说让“力行、超越”的理念引领我们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教科研行动,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品质,铸造学校“尚新教育”品牌。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将“十二五”规划课题选定为《行知思想下学校尚新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尚新教育理念为统领,开展尚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验式德育创新等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形成完整的“尚新教育”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二、吐故纳新,打造崇真尚新的教师队伍
品牌学校离不开品牌教师。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本身就是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铜山小学五年内有近60位教师退休。这就意味着学校的未来五年是新老交替的五年。为此,我们将以三项工程的深入实施来激活和锤炼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搞好接力赛。
用心抓好“1?3?5”工程。所谓“1?3?5”工程,即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这是一个培养新上岗教师的系统工程,追求的是他们人人有进步,个个能成才。此工程,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组织实施。首先是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每年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举行新教师的拜师仪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优秀师徒”的评比与表彰,将是每年度学校总结会上的重要内容。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要在师傅的指导下量身定做,做到既切合实际,又不好高骛远。结对活动的开展既有学校的规定动作又有师徒独特的自选动作,共同的目标是练就育人教书的本领。其次是牵手东山小学,凭借他们优秀的教师群体、良好的教研氛围、前瞻的教育理念、先进的育人经验提升我校的教研层次,抬高新教师的成长起点,缩短他们的成熟期。最后就是组织好每年一次的“春华杯”新教师教学业务技能展示活动,项目有“三字一画”、课堂教学的公开展示,还有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的评比活动等。
精心组织“青蓝互助”工程。青蓝互助,指的是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优化用人制度,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是我们的举措之一。每学年,学校采用以“班主任组阁制”为主要形式的用人机制,做好教师工作任务的分配,尽量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选到最佳的工作搭档。喜欢的事,他就会投入地去做,乐此不疲;适合的也是最好的,两情相悦的组合,可以减少内耗,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工作成效。具体的操作办法为“自主申报、优化组合、倾岗尽人、优绩优酬”。这一流程中,“优化组合”是关键。优化组合是以班主任为聘任主体的教师的双向互聘。在这里,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最终,教师们各自的工作岗位,虽不能说个个都是心仪的,但至少也是他愿意的。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这个中老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团体中,每个团队都是老中青的最佳组合。学校要做的是加强年级组和班级的团体捆绑考核,让团体成员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挖掘团体中个体的潜能,并能做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从而让整个学校内和外顺、生机勃发。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我们的举措之二。首先,根据教师所任的学科及年级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其次,根据教师学科的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再次,研究同一或同类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打造教师讲坛、教师博客群,菁菁铜小三个教师互动平台是我们的举措之三。教师讲坛设立在每单周一的教师例会之中,每学期由学校确立两至三个主题,教师自主申报,教科室择优选讲,起的是理念引领、行动指导的功效。教师博客群是教师们见仁见智之处。这里有教师思想的交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认识会在这里升华,力量会在这里迸发。菁菁铜小内设立教师备课室,为教师们上好课储备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抑或受到他人启发,在灵感的助力下,创造出更科学有效的育人高招。
倾心实施“文化铸魂”工程。通过学校的文化活动铸就学校师魂。一是举办师德报告会。我校每年新春第一次教师会是师德报告会已进行了五年。我们将坚持做下去,让它成为学校的传统。报告会由教师们说自己经历的事、难忘的事、感人的事,用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二是做好每月工作通报。“通报”由各年级组长和处室负责人提供素材,校长室撰写成文印发教师,挂上校园网。素材取之于学校的日常工作,从教师平凡的言谈举止之中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加以弘扬,使其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起到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鼓足干劲的功效。三是开展年度“铜小难忘的人和事”的评比活动。这一活动就是让教师们明白,我们今天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书写铜山小学的历史,你为铜小作出的贡献,铜小的历史将会铭记。每年的评比结果,学校制作成展板公开展示;每五年,将其集结成画册存入学校校史室。
三、破旧立新,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实践为重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着力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构建“三步六环”的教学模式,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所谓“三步六环”就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这三个步骤,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提升、回顾总结、迁移巩固这六个环节。这是一种在新课标引领下,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人”,特别是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和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
四、推陈出新,建设基地化的校本课程
用体系化的课程目标发掘科技基地的育人功效。目前,我校拥有百树园、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气象站,还有生态室、标本室、农具室、电子室、小发明展览室。这些基地为孩子们观察研究、动手操作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但是,同一基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却有着不尽相同的教育功能。在全面提高师生科技素养的大前提下,我们对各个基地总的教育目标和不同年段的教育目标作了层次分明的编制。为实现教育目标,我们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在同一基地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作了明晰的界定。这样,各个基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一一对应,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最大化地发挥了科技基地应有的育人功效。
用基地化的教学内容将科技课堂引出教室。在教室外上课,对学生来说是最开心的事。而承担着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任务的每周一节的科技课更应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的广阔天地身体力行,对万象不断追问、揭示奥妙。新一轮的《铜小科技》校本教材改编将依托基地确定教学内容,每个基地安排12个学时,分解到小学6年的12个学期。各阶段的学生在科技教师的带领下,在相同的基地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教材内容仍以一个个活动方案的形式呈现,活动内容取之于科技基地,活动方式以找找、看看、做做、议议、记记为主。试想,这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倘若囿于教室,那将会是无米之炊,教与学都会无从下手也无所作为。
用问题化的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应该在不断求解层出不穷的问题中成长。这样的童年才不失天真浪漫,才会有无尽的憧憬和向往。本次《铜小科技》教材的改编,每一个活动方案的名称将会以问题出现,让课题直接引发学生探究的冲动,使学生带着求解的渴望走向科技基地。
此外,今后每年的科技节,我们将从“三农”中寻找问题,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我们活动的主题。
校本课程基地化更彰显出学校特色,更能提高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实际性和科学性。
五、领异标新,开辟自主体验式的德育途径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引渡,它无法预设,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生成性,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如果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在“做”中学。为此,我们提出以“主线引领、模块推进”的德育方式来践行我校尚新教育理念。
一条主线就是以体验教育为主轴,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在体验教育的主线引领下,我们将深入开展种植养殖活动、班花建设活动、设岗育人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通过这几个模块的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种养植活动以培养学生善问、乐行的好习惯为宗旨。各班级建立种植养殖角,每个学生均要自养或认养一种动植物。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记录种养植观察日记。日记提倡形成多样、不拘一格,但内容必须真实、充实,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勤于观察、忠于事实的科学品德。科技室除抓好少科院的种植养殖小研究活动外,要组织班主任和科技教师编制100个小研究课题提供给学生,由科技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小研究活动。研究可深可浅,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活动以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为原则。德育室要组织班主任摸索“亲子同育”活动常模。每个年级选择1-2个班级尝试开展“亲子同育”活动,摸索出可供其他班级借鉴的好办法。目的就是协调家校教育,带动学生和家长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班花建设活动有利于形成一班一品的特色班集体。各个班级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充分展开讨论,选定一种花卉作为班级标志物。班花要反映班级建设的目标,能承载对学生品性的要求,如傲骨幽香的梅,虚心有节的竹,清新脱俗的兰,经霜耐寒的菊等。同时要以班花为生发点,开展“知花性——悟花品——学做人”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在教室植物角种养或从校园中认养班花;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班花的图片诗文、格言警句、故事歌曲;在“两会”上探讨、感悟班花的品性,自编班花小报布置班级专栏;在作文、日记中倾吐学习班花的感想心得……努力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班花文化中,在潜移默化之间,使花品演变为学生的品性。德育处、少先队要结合班花建设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作相应的变革,改“三好生”的评比为“蓓蕾少年”、“花样少年”的表彰。在名称上冠以花名,如勤学兰、守纪竹、进步梅等;在方式上,自评、互评结合,老师评和家长评结合。
“设岗育人”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理自育的能力。“设岗育人”也是体验德育的另一种形式。我们奉行的是“学校是我家”的理念,提倡的是大家的事大家做,自己的事自己做。“设岗”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在岗位上体验他人付出的辛劳与不易,自己奉献的价值与快乐。由德育室指导各班采用“按需设岗,竞争上岗”等方式,鼓励学生“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作为”;其次,抓好红领巾示范岗、红领巾评议员、红领巾小记者的队伍建设。双管齐下,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功意识。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校长)
五年的实践,学校科技教育环境文化越发浓郁。徜徉于校园,目之所及,处处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氛围,时刻接受着潜移默化的陶冶。学校教学楼的墙面上随处可见富有感召力的标语口号,极具农村气息的科技基地散落在校园之中,楼道走廊中设立着科技童星、科技小能人展示牌……它们让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理念与师生的创新思维在我们的校园交相辉映,给走进校园的人一种震撼、一些思索、一些渴望。学校科技教育制度文化渐成体系。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置了科技室,由一名科技总辅导员具体负责学校科技工作。为在普及中提高,学校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少科院内设立十多个研究所;各班级又有至少一个科技兴趣小组,均配有辅导员给予指导。此外,我们还聘请了十多位校外科技辅导员。为规范科技教育,保障科技教育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先后制定了《科技辅导员任用办法》、《铜山小学少科院章程》、《铜山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铜山小学科技教育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学校以科技室为中心,班级有小组、年级有窗口、学校有擂台的活动制度体系。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文化更加丰富。“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我们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宗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四年,主题鲜明,面向全体,服务“三农”;种植养殖活动坚持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落”的科普之路,开展了亲子同育、班花建设、花样少年评比、种植养殖观察日记、种植养殖小课题研究五项活动;我们与《科学大众》、南航金城学院等科技资源丰富的单位开展的共建活动更是开阔了我们的视眼,提高了科技活动的层次……学校科技教育课程文化日现生机。科技教育课程化是我校开展科学教育的主要策略。学校根据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计划着力抓好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人员分工、内容选择等,以科学课、校本课程科技课为主渠道,结合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健康教育等学科进行渗透,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小制作和小发明技法、创新思维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传统科学活动向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转变。我们还自编了校本教材《铜小科技》。教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不同学习内容,主要分为科学家的故事、前沿科学、身边的科学、发明与创造等几个部分,将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科技品质贯穿于实践活动中。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科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科学,从而使之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多年的学校科技文化建设的行动,让学校形成了“博爱、博学、力行、超越”的校风,“修德、博识、崇真、尚新”的教风,“自信、互助、善问、乐行”的学风。“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成了我们的校训。
十四年的科技教育,滋养了学校文化。新形势下,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我们每一个铜小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丰富科技文化内涵,打造尚新教育品牌”。
一、开拓创新,确立学校“尚新教育”品牌
学校品牌建设是江宁教育“十二五”收官之年的工作主题,更是“十二五”期间各学校工作的着力点。品牌学校是在特色学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学校。学校品牌的内涵核心是学校的文化品位,培植独特的学校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创建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
我们铜山小学在全面总结学校十四年科技教育工作,深入挖掘学校科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尚新教育”这一学校教育的品牌。
我们选择“尚新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核心,将丰富她的内涵定为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那就是让学校的发展达到“思想现代化、管理自主化、课程活动化、教师特色化、质量素质化、学校品牌化”的境界。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的办学策略是: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以尚新教育为统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师生的科技素养;引领师生将逐步形成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科学的行为方式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我们的言行更理性、严谨、新颖、高效,让每个人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我们提出的口号为:时时力行,事事立新。 “力行”是和空想、空谈,死读书、读死书相对的,提倡的是亲身体验、学以致用,防止坐而论道、只知不行、只说不干,坚信“实践出真知”, 践行六个“解放”,做到“教学做合一”。“立新”是和守旧、舍旧相抵触的,指的是追求新意,强调的是比别人早走一步,在别人的基础上多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真,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不游离实际,好高骛远。“时时”与“事事”要求的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努力。
我们开辟的发展路径是:“理念引领、科研驱动、项目推进、文化铸品”。也就是说让“力行、超越”的理念引领我们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教科研行动,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品质,铸造学校“尚新教育”品牌。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将“十二五”规划课题选定为《行知思想下学校尚新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尚新教育理念为统领,开展尚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验式德育创新等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形成完整的“尚新教育”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二、吐故纳新,打造崇真尚新的教师队伍
品牌学校离不开品牌教师。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本身就是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铜山小学五年内有近60位教师退休。这就意味着学校的未来五年是新老交替的五年。为此,我们将以三项工程的深入实施来激活和锤炼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搞好接力赛。
用心抓好“1?3?5”工程。所谓“1?3?5”工程,即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这是一个培养新上岗教师的系统工程,追求的是他们人人有进步,个个能成才。此工程,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组织实施。首先是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每年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举行新教师的拜师仪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优秀师徒”的评比与表彰,将是每年度学校总结会上的重要内容。新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要在师傅的指导下量身定做,做到既切合实际,又不好高骛远。结对活动的开展既有学校的规定动作又有师徒独特的自选动作,共同的目标是练就育人教书的本领。其次是牵手东山小学,凭借他们优秀的教师群体、良好的教研氛围、前瞻的教育理念、先进的育人经验提升我校的教研层次,抬高新教师的成长起点,缩短他们的成熟期。最后就是组织好每年一次的“春华杯”新教师教学业务技能展示活动,项目有“三字一画”、课堂教学的公开展示,还有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的评比活动等。
精心组织“青蓝互助”工程。青蓝互助,指的是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优化用人制度,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是我们的举措之一。每学年,学校采用以“班主任组阁制”为主要形式的用人机制,做好教师工作任务的分配,尽量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选到最佳的工作搭档。喜欢的事,他就会投入地去做,乐此不疲;适合的也是最好的,两情相悦的组合,可以减少内耗,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工作成效。具体的操作办法为“自主申报、优化组合、倾岗尽人、优绩优酬”。这一流程中,“优化组合”是关键。优化组合是以班主任为聘任主体的教师的双向互聘。在这里,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最终,教师们各自的工作岗位,虽不能说个个都是心仪的,但至少也是他愿意的。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这个中老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团体中,每个团队都是老中青的最佳组合。学校要做的是加强年级组和班级的团体捆绑考核,让团体成员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挖掘团体中个体的潜能,并能做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从而让整个学校内和外顺、生机勃发。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我们的举措之二。首先,根据教师所任的学科及年级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其次,根据教师学科的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再次,研究同一或同类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打造教师讲坛、教师博客群,菁菁铜小三个教师互动平台是我们的举措之三。教师讲坛设立在每单周一的教师例会之中,每学期由学校确立两至三个主题,教师自主申报,教科室择优选讲,起的是理念引领、行动指导的功效。教师博客群是教师们见仁见智之处。这里有教师思想的交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认识会在这里升华,力量会在这里迸发。菁菁铜小内设立教师备课室,为教师们上好课储备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抑或受到他人启发,在灵感的助力下,创造出更科学有效的育人高招。
倾心实施“文化铸魂”工程。通过学校的文化活动铸就学校师魂。一是举办师德报告会。我校每年新春第一次教师会是师德报告会已进行了五年。我们将坚持做下去,让它成为学校的传统。报告会由教师们说自己经历的事、难忘的事、感人的事,用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二是做好每月工作通报。“通报”由各年级组长和处室负责人提供素材,校长室撰写成文印发教师,挂上校园网。素材取之于学校的日常工作,从教师平凡的言谈举止之中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加以弘扬,使其成为教师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起到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鼓足干劲的功效。三是开展年度“铜小难忘的人和事”的评比活动。这一活动就是让教师们明白,我们今天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书写铜山小学的历史,你为铜小作出的贡献,铜小的历史将会铭记。每年的评比结果,学校制作成展板公开展示;每五年,将其集结成画册存入学校校史室。
三、破旧立新,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实践为重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着力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构建“三步六环”的教学模式,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所谓“三步六环”就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这三个步骤,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提升、回顾总结、迁移巩固这六个环节。这是一种在新课标引领下,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人”,特别是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和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
四、推陈出新,建设基地化的校本课程
用体系化的课程目标发掘科技基地的育人功效。目前,我校拥有百树园、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气象站,还有生态室、标本室、农具室、电子室、小发明展览室。这些基地为孩子们观察研究、动手操作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但是,同一基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却有着不尽相同的教育功能。在全面提高师生科技素养的大前提下,我们对各个基地总的教育目标和不同年段的教育目标作了层次分明的编制。为实现教育目标,我们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在同一基地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作了明晰的界定。这样,各个基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一一对应,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最大化地发挥了科技基地应有的育人功效。
用基地化的教学内容将科技课堂引出教室。在教室外上课,对学生来说是最开心的事。而承担着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任务的每周一节的科技课更应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的广阔天地身体力行,对万象不断追问、揭示奥妙。新一轮的《铜小科技》校本教材改编将依托基地确定教学内容,每个基地安排12个学时,分解到小学6年的12个学期。各阶段的学生在科技教师的带领下,在相同的基地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教材内容仍以一个个活动方案的形式呈现,活动内容取之于科技基地,活动方式以找找、看看、做做、议议、记记为主。试想,这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倘若囿于教室,那将会是无米之炊,教与学都会无从下手也无所作为。
用问题化的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应该在不断求解层出不穷的问题中成长。这样的童年才不失天真浪漫,才会有无尽的憧憬和向往。本次《铜小科技》教材的改编,每一个活动方案的名称将会以问题出现,让课题直接引发学生探究的冲动,使学生带着求解的渴望走向科技基地。
此外,今后每年的科技节,我们将从“三农”中寻找问题,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我们活动的主题。
校本课程基地化更彰显出学校特色,更能提高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实际性和科学性。
五、领异标新,开辟自主体验式的德育途径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引渡,它无法预设,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生成性,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如果一味采用说教的方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在“做”中学。为此,我们提出以“主线引领、模块推进”的德育方式来践行我校尚新教育理念。
一条主线就是以体验教育为主轴,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在体验教育的主线引领下,我们将深入开展种植养殖活动、班花建设活动、设岗育人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通过这几个模块的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种养植活动以培养学生善问、乐行的好习惯为宗旨。各班级建立种植养殖角,每个学生均要自养或认养一种动植物。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记录种养植观察日记。日记提倡形成多样、不拘一格,但内容必须真实、充实,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勤于观察、忠于事实的科学品德。科技室除抓好少科院的种植养殖小研究活动外,要组织班主任和科技教师编制100个小研究课题提供给学生,由科技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小研究活动。研究可深可浅,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活动以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为原则。德育室要组织班主任摸索“亲子同育”活动常模。每个年级选择1-2个班级尝试开展“亲子同育”活动,摸索出可供其他班级借鉴的好办法。目的就是协调家校教育,带动学生和家长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班花建设活动有利于形成一班一品的特色班集体。各个班级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充分展开讨论,选定一种花卉作为班级标志物。班花要反映班级建设的目标,能承载对学生品性的要求,如傲骨幽香的梅,虚心有节的竹,清新脱俗的兰,经霜耐寒的菊等。同时要以班花为生发点,开展“知花性——悟花品——学做人”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在教室植物角种养或从校园中认养班花;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班花的图片诗文、格言警句、故事歌曲;在“两会”上探讨、感悟班花的品性,自编班花小报布置班级专栏;在作文、日记中倾吐学习班花的感想心得……努力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班花文化中,在潜移默化之间,使花品演变为学生的品性。德育处、少先队要结合班花建设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作相应的变革,改“三好生”的评比为“蓓蕾少年”、“花样少年”的表彰。在名称上冠以花名,如勤学兰、守纪竹、进步梅等;在方式上,自评、互评结合,老师评和家长评结合。
“设岗育人”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理自育的能力。“设岗育人”也是体验德育的另一种形式。我们奉行的是“学校是我家”的理念,提倡的是大家的事大家做,自己的事自己做。“设岗”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在岗位上体验他人付出的辛劳与不易,自己奉献的价值与快乐。由德育室指导各班采用“按需设岗,竞争上岗”等方式,鼓励学生“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作为”;其次,抓好红领巾示范岗、红领巾评议员、红领巾小记者的队伍建设。双管齐下,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功意识。
(作者: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