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关键时期,也是情绪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本文试图阐明青春期学生的情绪特点,并就常用的调节情绪的策略作些探讨。
关键词:情绪情感;青春期;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并不单纯受他们的思想认识支配,同时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的支配[2]。为使学生能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应了解青春期这一特定时期内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动因,共同努力用理智去驾御情感,使之发挥最佳效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青春期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是很难把握的,这种难以驾御的情绪和由于生理上迅速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苦闷心情,就构成了青春期男女情绪和情感的典型特征[3]。
1.1情绪体验上具有两极性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事物,学生会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内心体验,如考试完毕,学生感到十分轻松、喜悦,而与此同时,他们又难免对考试成绩产生担忧[4],除此之外,青春期学生情绪体验上的两极性还表现在:
1)热情与冲动
热情与冲动是青春期前期的一大特点。这时他们有“成人感”,希望获得与成人平等的地位与权利,渴望像成人那样参与生活,因此,他们有一种特别的热情。这时如果他们迷恋上某种活动,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他们的这种热情由于没有稳定的世界观指导,往往时高时低,不能持久。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泄气。冲动又往往导致他们的过激行为,有人学生可能就因为一句无所谓的玩笑话,便会与同学打斗起来,甚至掏出刀子刺伤同学,这是冲动使其难以自控的后果。
2)细腻与粗暴
随着青春期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心开始细腻起来了,他们的情绪的发展也变的丰富而微妙了。有时他们非常亲切温和,但发作起来也如“急风怒涛”,有强烈的冲击性和爆发性的一面。例如学生有时能自觉帮助他人,特别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却会变得蛮不讲理地欺侮人。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稳定。
3)坦露与掩饰
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再那么幼稚和坦率了,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这时他们情感变动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内心。对一些情绪变化能进行控制,特别在情绪的坦露方面显现更真切、更丰富。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也是青春期的一大特点,他们有时表现出来的情绪与他们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有时则不然;有时显露出来的可能是被夸大的,是故意给别人看的。这是他们内涵丰富的表现[5]。
1.2情绪体验强烈而独特
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强、热情勃发,生理的发育使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憧憬未来总是充满了光环和鲜花,这时期他们情绪体验强烈,具有下列特色:
1)孤独、寂寞
到青春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同一性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变得易于表现自己,迫切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但又常常显得不够虚心,为了更好地取得与他人和社会认同的一致,他们需要反省自己。这种机会来自表现欲完结之后,或者做出后悔的事后,亦或受到冷落后,再则是孤寂独处时。这时他们的孤独与寂寞的情绪体验强烈,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不一致使他们转向体验内心。这时他们喜欢独处、静思,有些封闭。这种体验能促使情绪的稳定,也易导致情绪的压抑。
2)苦闷、抑郁
苦闷、抑郁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是他们对生活和同龄朋友的不适应。在学习中,因为生理变化从而影响了情绪的变化,他们常常表现出不专心、烦躁等,因而影响了学业,这又与逐步成熟的自我认知相悖,从而因难以自己理解自己产生苦闷与忧郁的情绪。
1.3情绪复杂多样
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生活阅历的增加及他们兴趣爱好的广泛,常常对自己喜爱的活动表现得很热衷;对欣赏和关心自己的人表现出感激和爱慕;为学习、友谊的成就而欢欣不已;为挫折和失败而苦恼忧心等。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增多,高级情感也得到发展,如美感、道德感、理智感、荣誉感、正义感等。
2、青春期学生健康情绪情感的调节策略
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变化,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是由青春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但是,情绪的过分变化对于人的身体、心理、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调节学生情绪,保证情绪的健康稳定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些情绪的调节方法:
1)转移疏导
当发生情绪反应时,头脑里往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以抵消或冲淡灶。因此,当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例如学生由于临近考试而引起焦虑的情绪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其看电视、听音乐、下棋、打球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不良情绪得以转移,排遣有害的情绪紧张,促进其恢复正常的状态。
2)发泄疏导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发泄即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别人和对自己都不利时,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得到出路。如果学生心中有了不平之事,不妨建议他们向老师和父母汇报,亦可向周围同学、身边的朋友倾诉,并接受他人的劝告或时批评。这样,通过感情的充分表露与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将能增进其自我认识水平并改变不适当的行为。同样,当与同学、朋友闹矛盾时,也最好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以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把怨气,怒气积压在胸中。万不得已,痛哭一场也会时心理压力减轻一些。这是因为痛哭是一种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能释放体内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
4)善于控制自己
情绪调节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但个体必须知道自己所要调节的到底是什么。而这种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或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换句话说,当个体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时,他才可能产生情绪调节的意识与活动。其次从情绪调节的结果来看,有效情绪调节的一个通常的自然结果,就是使有机体处于低唤醒状态。亦即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情绪调节可以看作是一个使有机体从激动状态回归平静状态的体内平衡过程。基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特点,应帮助他们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解除神经的过分紧张,促进生理上的内分泌系统的适度平衡,避免压抑、恐惧、紧张、狂热、急躁,以产生有益身心和学习的激情。如,有一些学生的情绪反应很迅速,爆发性也很强,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影响了他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同学关系,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也有很强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学生应在情绪迸发前应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想一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自己情绪爆发后的后果。
5)学会合理认知
许多研究者认为,既然主观情绪体验的产生受自身认知评价的引导,那么有效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涉及如何认识或评价相应的情绪刺缴。还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许多需要调节的情绪体验本身,都存在着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极度忧郁或焦虑的产生,往往是人们认为所期盼的结果无法实现或相反的结果必将产生,而自己对之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因此,许多研究者指出,改变认知或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
6)学会适应社会现实
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cole、miehel和teti等认为,情绪调节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再如,thomposon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非呆板)、应变性(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由学校、家庭步入社会的阶段,因此更应该多接触社会,学会理解、接纳社会规范,顺应社会要求[6]。
7)心理位移
爱与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相互制约的。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弊多利少的有害情绪,而喜爱、欢快则是有益的情绪,所以尽力发展爱的情绪或同情心就能起到消融不利情绪、化干弋为玉帛的作用。比如,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如果能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这件事情思,很多同学就会觉得他情有可原,而这种进行心理位移的方法所引起的同情心,可以消除愤怒或降低愤怒情绪的强度[7]。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胡清芬.《走向心理健康:学校篇》.华文出版社.2002年。
[3]彭冉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黄仁法,叶忠根,黄铎香.《情感与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
[5]陈紊.《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
[6]《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http://www.qmgz.com/xlzx/0406.htm。
[7]《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2期第49-52页。
关键词:情绪情感;青春期;策略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并不单纯受他们的思想认识支配,同时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的支配[2]。为使学生能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应了解青春期这一特定时期内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动因,共同努力用理智去驾御情感,使之发挥最佳效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青春期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青春期的情绪是很难把握的,这种难以驾御的情绪和由于生理上迅速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苦闷心情,就构成了青春期男女情绪和情感的典型特征[3]。
1.1情绪体验上具有两极性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事物,学生会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内心体验,如考试完毕,学生感到十分轻松、喜悦,而与此同时,他们又难免对考试成绩产生担忧[4],除此之外,青春期学生情绪体验上的两极性还表现在:
1)热情与冲动
热情与冲动是青春期前期的一大特点。这时他们有“成人感”,希望获得与成人平等的地位与权利,渴望像成人那样参与生活,因此,他们有一种特别的热情。这时如果他们迷恋上某种活动,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他们的这种热情由于没有稳定的世界观指导,往往时高时低,不能持久。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泄气。冲动又往往导致他们的过激行为,有人学生可能就因为一句无所谓的玩笑话,便会与同学打斗起来,甚至掏出刀子刺伤同学,这是冲动使其难以自控的后果。
2)细腻与粗暴
随着青春期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心开始细腻起来了,他们的情绪的发展也变的丰富而微妙了。有时他们非常亲切温和,但发作起来也如“急风怒涛”,有强烈的冲击性和爆发性的一面。例如学生有时能自觉帮助他人,特别富有同情心,但有时却会变得蛮不讲理地欺侮人。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但还不稳定。
3)坦露与掩饰
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不再那么幼稚和坦率了,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这时他们情感变动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内心。对一些情绪变化能进行控制,特别在情绪的坦露方面显现更真切、更丰富。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也是青春期的一大特点,他们有时表现出来的情绪与他们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有时则不然;有时显露出来的可能是被夸大的,是故意给别人看的。这是他们内涵丰富的表现[5]。
1.2情绪体验强烈而独特
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强、热情勃发,生理的发育使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憧憬未来总是充满了光环和鲜花,这时期他们情绪体验强烈,具有下列特色:
1)孤独、寂寞
到青春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同一性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变得易于表现自己,迫切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但又常常显得不够虚心,为了更好地取得与他人和社会认同的一致,他们需要反省自己。这种机会来自表现欲完结之后,或者做出后悔的事后,亦或受到冷落后,再则是孤寂独处时。这时他们的孤独与寂寞的情绪体验强烈,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不一致使他们转向体验内心。这时他们喜欢独处、静思,有些封闭。这种体验能促使情绪的稳定,也易导致情绪的压抑。
2)苦闷、抑郁
苦闷、抑郁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是他们对生活和同龄朋友的不适应。在学习中,因为生理变化从而影响了情绪的变化,他们常常表现出不专心、烦躁等,因而影响了学业,这又与逐步成熟的自我认知相悖,从而因难以自己理解自己产生苦闷与忧郁的情绪。
1.3情绪复杂多样
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生活阅历的增加及他们兴趣爱好的广泛,常常对自己喜爱的活动表现得很热衷;对欣赏和关心自己的人表现出感激和爱慕;为学习、友谊的成就而欢欣不已;为挫折和失败而苦恼忧心等。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增多,高级情感也得到发展,如美感、道德感、理智感、荣誉感、正义感等。
2、青春期学生健康情绪情感的调节策略
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变化,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是由青春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但是,情绪的过分变化对于人的身体、心理、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调节学生情绪,保证情绪的健康稳定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些情绪的调节方法:
1)转移疏导
当发生情绪反应时,头脑里往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以抵消或冲淡灶。因此,当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例如学生由于临近考试而引起焦虑的情绪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其看电视、听音乐、下棋、打球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不良情绪得以转移,排遣有害的情绪紧张,促进其恢复正常的状态。
2)发泄疏导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发泄即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别人和对自己都不利时,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得到出路。如果学生心中有了不平之事,不妨建议他们向老师和父母汇报,亦可向周围同学、身边的朋友倾诉,并接受他人的劝告或时批评。这样,通过感情的充分表露与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将能增进其自我认识水平并改变不适当的行为。同样,当与同学、朋友闹矛盾时,也最好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以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把怨气,怒气积压在胸中。万不得已,痛哭一场也会时心理压力减轻一些。这是因为痛哭是一种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能释放体内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
4)善于控制自己
情绪调节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但个体必须知道自己所要调节的到底是什么。而这种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或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换句话说,当个体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时,他才可能产生情绪调节的意识与活动。其次从情绪调节的结果来看,有效情绪调节的一个通常的自然结果,就是使有机体处于低唤醒状态。亦即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说,情绪调节可以看作是一个使有机体从激动状态回归平静状态的体内平衡过程。基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特点,应帮助他们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解除神经的过分紧张,促进生理上的内分泌系统的适度平衡,避免压抑、恐惧、紧张、狂热、急躁,以产生有益身心和学习的激情。如,有一些学生的情绪反应很迅速,爆发性也很强,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影响了他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同学关系,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也有很强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学生应在情绪迸发前应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想一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自己情绪爆发后的后果。
5)学会合理认知
许多研究者认为,既然主观情绪体验的产生受自身认知评价的引导,那么有效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涉及如何认识或评价相应的情绪刺缴。还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许多需要调节的情绪体验本身,都存在着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极度忧郁或焦虑的产生,往往是人们认为所期盼的结果无法实现或相反的结果必将产生,而自己对之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因此,许多研究者指出,改变认知或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
6)学会适应社会现实
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cole、miehel和teti等认为,情绪调节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发展要求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缓反应的能力。再如,thomposon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非呆板)、应变性(非固定不变)和适度性(非唤醒过度或唤醒不足),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境。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由学校、家庭步入社会的阶段,因此更应该多接触社会,学会理解、接纳社会规范,顺应社会要求[6]。
7)心理位移
爱与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相互制约的。愤怒、忧愁、惧怕等情绪是弊多利少的有害情绪,而喜爱、欢快则是有益的情绪,所以尽力发展爱的情绪或同情心就能起到消融不利情绪、化干弋为玉帛的作用。比如,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如果能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这件事情思,很多同学就会觉得他情有可原,而这种进行心理位移的方法所引起的同情心,可以消除愤怒或降低愤怒情绪的强度[7]。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何存道.《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胡清芬.《走向心理健康:学校篇》.华文出版社.2002年。
[3]彭冉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黄仁法,叶忠根,黄铎香.《情感与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
[5]陈紊.《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
[6]《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http://www.qmgz.com/xlzx/0406.htm。
[7]《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2期第49-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