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一种学习与操练“爱”的机会。
中国女人在婚姻里常常爱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小性子,男人若是不配合,通常会被冠以“你不爱我”“你自私”“你不心疼我”等等大帽子。本文的主人公张静(化名)原本是个普通的中国女生,身上有些中国女人常有的小脾气,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嫁了个荷兰老公之后,每当她想把这种中国特色的“作”在荷兰发扬光大时,竟然最终都是惨烈收场。荷兰男人真是不解风情的“死理性派”!
远嫁荷兰“作”不停
2011年,张静被公司外派到法国工作时邂逅了来自荷兰的帅小伙杰森(化名),两人相谈甚欢。回国后,杰森连续两年,都把所有年假花在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望张静上。这份执着和认真最终打动了张静和她的家人,她答应了杰森的求婚。
初到荷兰,张静还有些不太适应。但好在她英语不错,开始以此为基础学习荷兰语,生活慢慢上了轨道。当平淡逐渐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张静的思乡情绪也越来越浓。每次,只要杰森一回家,她就忍不住向他大倒苦水,希望他能记住自己为这段婚姻所做的牺牲,并强调他将来一定要用更贴心的爱来回报她。换做中国男人,这种时候一定会识趣地表表衷心力证自己情比金坚,但杰森就偏不,他总是一本正经地对张静说:“跟我一起来荷兰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为你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期望别人来拯救你!”张静不知如何反驳,只能愤愤地表示:“你真冷血!”
还有一次,张静又忍不住对杰森大倒苦水,讲述自己在荷兰没亲人没朋友的悲哀。这时,杰森突然拉住她的手,张静原本以为杰森要对自己说什么动听的情话了,谁知,他却认真地建议道:“亲爱的,我觉得你最近情绪一直很低落,需要我帮你约个心理医生,让你跟她聊聊吗?”这番话令张静气愤不已,她大声反驳:“你的意思是觉得我疯了吗?”杰森皱起眉头说:“不,我只是觉得你也许需要更专业的帮助,我不希望你不开心。”杰森的解释合情合理,但张静就是觉得心中不爽:“看来,你对我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你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杰森顿时被这种神逻辑弄得莫名其妙。
在杰森充满理性的劝导下,张静终于明白自己顾影自怜也讨不到好,不如打起精神振作起来,努力在荷兰活出一片天。她开始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逢人就热情打招呼,顺便练习自己还不够熟练的荷兰语。慢慢地,竟然也交了几个本地的年轻朋友,还通过网络结识了不少同样生活在荷兰的中国人。
尽管两人之间没再为“张静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这件事而争吵,但夫妻之间因为生活琐事所引发的争论还是在所难免。一次,张静在临睡前因为一件小事跟杰森闹起了脾气,她坚持要杰森向自己道歉,否则以后就不理他了。杰森却坚称自己没错。两人因为这件事僵持不下,最后,杰森表示:“我们改天再聊吧!刚才你声音那么大,会影响邻居的。而且我也累了,想睡了,明天还要工作呢!”说完,他便直接走进了卧室。
杰森“冷漠”的态度让张静气恼不已:“架还没吵完,他居然能睡得着?可见我在他心里没什么分量!”越想越气,张静索性冲着房门大喊一声:“没人听我说话是吧?那我走好了,让你落得清净!”说完,她故意把门摔得很大声地出了门。
黑漆漆的夜晚,张静一个人走在街上,她故意走得很慢,还不断回头看杰森有没有追上来。然而,慢吞吞地走了很久,身后哪有半点杰森的影子?在外面逛了将近一个小时,张静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一推开家门,她就发现家里黑灯瞎火,杰森在卧室里睡得正香呢!此情此景,张静真是既委屈又生气,她拼命摇醒已经睡熟的老公,质问他:“你知不知道我刚才出门了?”杰森睡眼惺忪地回答:“知道啊!你关门的声音很响。我觉得你出去平静一下也好!”
张静哭笑不得地问:“这么晚了,你就不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有危险?”杰森一脸无辜地说:“我们这里是很安全的小区,能有什么危险?再说了,你的安危首先是你自己要注意,别人担心得着吗?”一番话说得张静彻底没了脾气,反而觉得是自己太过矫情了。
从那以后,张静彻底明白了:千万别跟荷兰男人打哑谜,因为结局多半是自讨没趣。
夫妻斗气惊动警方
荷兰男人“死理性派”的作风让张静在生活中吃过不少鳖,她渐渐学会在婚姻中有事说事、不搞发散思维那一套的生活方式。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作”也就罢了,帮着身边的女性友人“作”一把,竟然也“作”出了大乱子。
一次,杰森刚好出差,张静的一个华人闺蜜突然登门拜访,她直言自己和老公闹了别扭,想到张静家里度个周末。由于这个闺蜜也嫁给了一个荷兰老公,所以张静对她的遭遇颇为理解,安慰她道:“荷兰男人就是不解风情,这周刚好我先生不在,我们好好聚聚!”
没过多久,那位闺蜜老公的电话就追来了,张静见闺蜜抬手做了个“嘘”的手势,便心领神会地对电话那头说:“她没来我这里!”挂了电话,闺蜜神气地说:“让他好好担心我一下,体会下没有我的痛苦!”两人笑作一团。
之后的两天,张静和闺蜜一起骑车兜风、聊天散步,还一起做中国菜吃,玩得不亦乐乎。周一一早,邻居突然来敲张静家的门:“周末和你在一起的哪个朋友,还在你家吗?那你快和警察联系吧!现在电视里警察局的失踪人士栏目在找她!”张静听了急忙打开电视,果然在寻人栏目里看见闺蜜的照片正在滚动播出。两人顿时傻了眼,觉得事情闹大了。闺蜜又急又气,连忙打电话给她先生,要求他去销案。谁知,她先生却说因为警方已经介入,不是想私了就能私了的,必须去警局说明情况。
张静和闺蜜两人一路上都在埋怨荷兰男人真是死脑筋。到了警局,张静才知道,原来闺蜜离开家以前在家里发了一通大脾气,她把夫妻俩的旅行箱都拿刀和斧子又划又砍地全弄坏了,还把家里的电源线也全剪断了,还插了把刀在他俩挂在客厅的合影上。难怪电视里的寻人启事上会说:“此人情绪不稳定,可能会有暴力冲动,请大家小心!”闺蜜在一旁不好意思地嘟囔着:“吵架而已,有那么严重吗?”可事实是真有那么严重,她不光需要接受心理评估,而且警察已经联系了她的工作单位,小小的一桩夫妻不和闹得人尽皆知。 张静也好不到哪里去,她需要向警方解释为什么要向闺蜜的丈夫隐瞒她的行踪。不仅如此,刚刚出差回到家的杰森也被叫到了警局。杰森来到警局,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表现得非常生气,他不断向警方表示:“我在外地出差,对这件事完全不知情!”那副急于撇清关系的架势,看得张静心都凉了。
从警局出来后,张静委屈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抓着杰森哭诉:“我是看出来了,关键时刻你就不管我了,只顾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杰森被张静突如其来的责怪弄得莫名其妙,他回答:“我的确不知情啊!为什么要说谎呢?再说,我先把自己撇清干系,也好有个清白的人保护你,难道我们都扯进去最好吗?”
张静还是不依不饶:“说得好听,你是不会陪我坐牢的。要是我出事,你一定第一时间跟我划清界限然后离婚!”越说越委屈,张静自己都觉得自己真是悲惨极了。而傻在一旁的杰森则是彻底跟不上了:“你在说什么啊?为什么我要陪你坐牢啊?我们为什么要坐牢?倒是你,为什么对人家先生说谎呢?”
被戳到软肋,张静小声回答:“我没想到那么严重,她说她想躲出来清静两天!”杰森对此表示不理解:“那你也可以告诉她先生她在我们家,想单独静静,我相信她先生可以理解的,也不用害人家担心,还浪费那么多公共资源。别人家的事,具体情况你也不了解。弄成这样,你也不舒服吧?”张静撇撇嘴,深感在荷兰“作”的风险太高、代价太大。最关键的是,人家荷兰男人根本不吃咱这一套啊!两三句话就能让你觉得自己简直是无病呻吟、没事找事。
学习“理性”婚姻观
和杰森相处得久了,张静也逐渐对他秉持的这种“理性派”婚姻观从反感不解转变为欣赏赞成。要知道,习惯了这种有话直说、不矫情、不打哑谜的相处方式之后,夫妻之间的误解和摩擦确实减少了很多。
张静也认真反省过:为什么自己的情绪那么容易被放大?为什么杰森一句无心的话语,却常常被她曲解成各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暗示?想来想去,只能归结于中国人习惯于在家人面前毫不掩饰甚至放大自己的情绪,觉得这些都是家人应该承担的。对爱人的要求那就更高了,几乎所有中国女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公应该毫无保留地赞同自己、呵护自己,任何时候都懂得第一时间认错服软的才是好男人。荷兰男人可不是这么长大的,一旦你企图用“作”来驯服他们,他们便会将其视为一种情感上的威胁和绑架,并且绝不会屈服、纵容这种在他们看来正确性为零的无理取闹。
荷兰当地曾经报道过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新闻,她已经和荷兰男友分手了,但某天夜里,她突然觉得悲从中来,于是跑到前男友家门口叩门求见,谁知对方却隔着门拒绝了她。女孩崩溃了,她踢门大骂,但没过多久,就被警察以扰民为由把她带走了,原来是邻居报的警。第二天,她因为心里太难受,竟然又去把前男友的车砸了。最后,因为破坏他人财物得了个不良记录,并在心理评估后被确诊为“狂躁抑郁症”,必须接受治疗。为此,她的学业全部停止。她的前男友还向法院申请了一个“保护令”,警察告知她必须和他保持至少200米的距离,如果冲破了这个距离,骚扰到前男友,她是会被追究责任的。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典型案例,中国人往往不明白,小小的情感纠纷怎么会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总之,在荷兰这个国度,过度放大极端情绪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因为没人会为你的极端情绪买单,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当然,在荷兰想要得到一段惬意的夫妻关系其实也并非难事,甚至比在中国还要更单纯简单。对于荷兰男人,如果你有委屈,试着冷静地述说;如果你想让他心疼你,不妨先学着疼爱自己;如果发生争执,别急着上纲上线、扩大矛盾,学会分析矛盾,耐心倾听,再试着一点点解决。虽然有时候,荷兰男人会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在婚姻中过得久了,你会发现,理智往往比情绪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即使身在国内,也许我们同样应该学学荷兰人的“理性派”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