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基于问题上的“想”就俗称思维,它表面上看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把无形的思维转化成有形的方式,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往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具体体现。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过程更重要。但是,很多科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教师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实验而实验,导致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之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会形成错误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实验准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但不是让教师把器材准备好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每一步都需要老师恰当的指导。尽管有时候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自己思考的阶段也有可能忽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阶段需要考虑全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的问题越多就说明思维越广、越严密。例如:在《种子的发芽》的对比实验中,教师如果只提出“影响种子发芽有哪些因素?”这种直接的问题,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什么是种子?”“什么才算是发芽?”“不同时节的种子发芽会不会有所不同?”等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问题,分组讨论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越深入就说明对研究问题的理解越深刻,思维广度会更宽、更严密。
  二、有效的教学留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课堂教学的留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提出问题后立刻让学生回答或者动手操作,很少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究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操作层面。有效的教学留白,能够让学生在实验前充分思考,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思维,保证实验探究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凸透镜》一课时,如果直接提供给学生凸透镜、光屏、蜡烛,让其动手操作,学生的实验就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探究实验,因为缺少思维的主动参与。如果在实验之前先讓学生思考一下准备怎样摆放,有几种方式?甚至要求学生画出思考的方法,而后再进行实验,目的就会更明确,学生操作时也会更条理更顺畅。
  三、总结实验结论,放手学生寻求答案
  实验验证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一种锻炼。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所得实验结果是否与自己一开始猜想一致?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要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为辅。实验总结是对实验过程的回味,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这一阶段,师生间要加强交流和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成长。教师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实验。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重视每次的实验总结,可能就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有趣的沉浮》实验中,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学生就会联想到,那么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是也与物体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呢?再次做实验探究验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
  科学就是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我们要带着“发展学生思维”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反思质疑、活动小结等环节,设疑、解疑、质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有声语言和无声的肢体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表达思想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并总结自己实习期的教学经验,着重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内涵、特点、具体运用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和使用原则,使教师更好的运用肢体语言,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效
期刊
一、学生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也已成为了教师的共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往往是各施各法。  一开始,我和许多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就是认为讲读课是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要讲深讲透。甚至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讲到某些点而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在备课方面力求详尽。在教学中也往往是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像《落花生》《最后一课》这些
期刊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想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法,便要利用它的教学优势,应用在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初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然后对其划分等级。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每个英语老师所教两个平行班的英语教学任务,第一项对于学生的了解以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将所有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安排。教师在进行英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将面临新的挑战。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只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才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2006年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新课程而进行。通过相关课题的展开,促进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人具有创造的潜能,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在我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数学学科内容为教学的基本依据,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课程形态。   关键字:高中;数学;活动;课程;实践   数学活动课程是一种融合课程,它既可以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融入大量活动,也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融入学科内容。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对教
期刊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体现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生活中、一生中都在不断的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要科学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力争使每一位孩子都喜欢语文,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何让语文课堂有魅力,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学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
期刊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即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师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
期刊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但如果工作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成人化,就会影响实效性。为此,必须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实际,以小微活动为载体,从小、微、实入手实施微德育,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线,真正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从而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地平线,实现了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对接,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小处入手,持之以恒抓好养成教育  小学生德育的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
期刊
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它不是生产螺丝钉,不是生产半导体晶片,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正因为如此,学校是文化创生之地,是精神传承之所,是生命滋养之根。学校的文化,学校的精神不是印在纸上、写在墙上,更多的是流荡于学校的空气之中,在师生的口耳相传中。教育学者肖川说:“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