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养生法则三帖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物 对于人造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我们不难了解其原始构想、制作创意、制造方法及其他相关细节;但对于天然物的理解,包括星外之星、天外之天、宇宙外的宇宙,因其复杂程度升高,其奥妙甚至远远超乎人类智能所及的范围之外,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我常在面对天然物时陷入一种沉思,包括对于它们“为何会存在”充满疑问,也像孩童在猜疑自己来自何处那样。当我离开山林田园环境太久,自然物也常能引发我对自然的乡愁。
  在乡居经验里,我常因踩到掉落地上的枯树枝而听到传来的脆响,那种“啪”的脆裂声短促有力,是来自于它们的天然构造、木质纹理及纤维组织;是一体成形的,而且毫无“接缝”痕迹,形态完美。跳跃于草丛间的雄蚱蜢,阳刚猛健,除非它们族群自行生育,否则,像那样矫健雄猛的原生体态,将无法再被创造出来。相对人工制造物则不然,包括室内装修使用到的种种材料,在施工时通常需要固着处理,于是黏着剂、钉子、木榫是需要用来接合的中介物。
  《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的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除了以“道”来称呼那个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之外,还揭示了他是我们无可道出,也未能名状的。这也说出了人类的有限性。接着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处的“无”,并非“没有”或“毫无一切”之谓,而是“空寂”或“看似没有,实则包含一切”的一种真有与实存,是无限与永恒合而成为的太一,也正是所有自然物之所从出的本体;但这仍非源头,是故,又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从创造的角度看,观是具备肇造之能力,而保持常无状态,方能成为一扇门,以创造出众妙来。故最后又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为了说明类似这种自然神秘的抽象内容,我曾用“水族箱里的鱼”来做譬喻。若宇宙是一個“水族箱”,宇宙内的所有智慧生物包括我们都是水族箱里的鱼。那么,人类岂能扮演一位完全客观的研究者,可以充分了解自身被收纳着的这个水族箱为何物?又岂能充分理解这个水族箱的制造者是谁呢?因此,自然神秘,万有之源,仍将是值得继续探索的一个“宗”与“道”。
  自然老 在忙碌中,包括为了实现理想而拼搏,岁月似乎总是流逝的特别快。而且没有太多感觉。偶尔睹物思情,回顾时惊觉10年或20年已经过去。在对镜时偶然发现今生的第一根白发出现在后脑勺,白胡须出现于下颚,便知时候已至。树到老时,其外皮就会出现皲裂之纹路,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细致光滑。
  不得不承认,也必须坦然接受,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再随兴或率性而为了。尽管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筋强肌健、体力充沛、耐力十足,而视为当然;一旦过了不惑之年,或知天命之龄,再像从前那般的为所欲为就可能伤及健康,更严重则威胁到生命。这些不适宜再做的事情包括激烈运动、偶尔熬夜、尽情饮食等。
  我不禁要怀疑起,在屡次对于衰老的抗拒与厌恶之后,终于不得不接受自己已不再年轻的事实,需承认青春已渐行渐远;这种心态上的调整,是一种洒脱与大自在,也是我们来世修炼的终极课题之一。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也都有所不同,生老病死,从宏观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成长与进步的轨迹、频率与速度也不尽相同,就像有些人先习武后从文,有些人终其一生只谙文艺。但年华老去,乃属自然现象,这是不可逆转的,有如花朵在盛开之后必然凋谢。每个生命在面对死亡时,基本上都是孤独惶恐的。但是,只要是自然的老去,就是“寿”,就是一种福分。花朵必须枯萎,方能成就果实的新生命。
  自然醒 在睡眠中,能够于翌日自然醒来,而不是醒于闹钟这一种科技产物的催促声中,这样的睡眠者,应是心无旁骛的。心中若仍有负面情绪未滤净、未妥善处理,则将妨碍入睡,也不容易睡到自然醒来。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谓的“不觉晓”,也就是自然醒。想要享有这种睡眠的最佳状态,就寝的时间够长,应是要件之一;再来就是睡眠环境的够整洁、够舒适、够安静。
  全身通体到达近乎均温状态,全身上下体温接近一致,这常是我入睡的要件,亦是熟睡的征候。此时,也必须全身放松;床榻与被窝有着母亲子宫般的几许特征,温暖、舒适、赐予安全感;睡姿就像胎儿一样,自然柔软、毫无杂想。即使偶尔需要起身走动,亦以维持此种均温状态为宜,或仍以原有棉被披覆身体,或以其他隔绝冷空气接触之方法为之。总之,能享有自然醒,对于身心健康必然帮助甚大。必要时,关掉一切声色的感官刺激,提早就寝,争取自然醒的契机,让自己获得充分的休息,并更新倦怠的目力。
其他文献
曾经被人开玩笑,说要把一位男妇产科医生介绍给我做男友,身边人都起哄说一个男妇产科医生与一个写情感文字的女子,是很奇妙的组合。每次被人起哄,心理总是咯噔不已,甚至对这样的玩笑很感冒。好几次都很严肃地跟那些开玩笑的人说:“别这样啦,要找一个男妇产科医生做男友,那还有啥隐私可言,对于这样的男人,他对于女人的了解比你自己还多,能有幸福感吗?很可怕的。”  这是我最初接触男妇产科医生时的印象,后来我把这个问
期刊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P)对术成熟睾丸血睾屏障紧密连接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未成熟SD大鼠CP化疗损伤模型,电镜技术观察睾丸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改变,S-P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及ZO-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骨架F-actin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体内CP损伤血睾屏障的机制.结果 ①电镜检测:对照组可见支持细胞连接处
一张离别主题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扩散,照片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趴在车窗上,她专注地看着车里的人,面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眼睛里流露着万分的不舍和留恋。想必,這位慈祥的老母亲,一路千叮万嘱过来,又担心孩子没放在心上,趴在车窗上再次叮嘱:“自己多保重身体,爸妈会照顾自己,家人要和睦相处……”这样的场景,想必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每一次离家远行,母亲都把爱装在行李箱里、衣物里、叮嘱里……  想起二十年前,我第一
期刊
目的 探讨尺骨截骨延长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采取桡骨头复位加尺骨延长成角截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13岁(平均7岁),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平均5.9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22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为优良.X线表现无半脱位或脱位.术后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明
目的 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TGF-β1诱导的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合成.方法 进行原代培养人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四代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细胞达到80%融合时,培养液中加入TGF-β1(5、10ng/ml),培养48h后,用Western-blot 检测各组α-SMA的变化;ELISA测定细胞Ⅲ型胶原及纤维结合素的表达;另用Rho/ROCK信号通路阻断剂Y-
肝斑是一种色素斑,主要因黑色素代谢不良,沉积在皮肤里而成,有表皮型褐黄色和真皮型灰蓝色。孕妇、服避孕药的女性或月经初潮的少女都比较容易出现肝斑,故肝斑亦称为孕斑。一般来说,孕斑在分娩后会慢慢褪去,但服避孕药引起的肝斑就难以消失,其他因素导致的肝斑也不会自动褪去。肝斑的形成与阳光暴晒、遗传、荷尔蒙分泌、服用避孕药或其他药物、使用化妆品等有关。  35岁以上的女性,就算身体内循环维持得还不错,外循环也
期刊
目的 通过研究腹腔镜胰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 persistent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of infancy,PHHI)的技术和效果,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4例PHHI患儿接受腹腔镜胰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跟踪随访,内容包括术后低血糖症状缓解与否,定期复查血胰岛素
目的 检测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病变组织中钙蛋白酶1、泛素和20S蛋白酶体的表达,探讨其与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以及肌萎缩的机制.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并按年龄分层抽样,从188例患儿中选取40例不同年龄段的CMT患儿(年龄4个月~16岁)作为CMT组,1例脑瘫和4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内收肌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将CMT组分为4组,即 4~6个月组,7~12个月组,1~3岁组和4~16岁组,每组10例患儿
目的 分析儿童腹膜透析置管术不同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腹膜透析置管术成功率.方法 2001年至2011年我院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患儿共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9.45±4.03)岁,对其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术式、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例、开放切除大网膜组17例、开放保留大网膜组13例,前两组术中均切除大网膜.所有患儿均采
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着一群与于细胞有相似特性的细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它们同样具有无限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不但决定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而且参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异质性及耐药性的生成[1].CSC被证实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中,包括脑、卵巢、前列腺、皮肤和血液等[2],肿瘤干细胞理论日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