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正是这重要的一环,恰恰是我们边疆教师们数学教学最为头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学习的知识。
一方面,对边疆的教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枯燥的地方,平时的赛课中很少见到有计算教学的公开课;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都认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根本不用老师来教,学生明明会算,也非常清楚应该注意什么,可就是错误不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计算教学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我初浅的意识中,有以下四点想法:第一,教学中计算依赖于情境。第二,教学中“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第三,教学中课堂练习时间无法保证。第四,教学中忽视口算练习。
针对当前边疆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我在计算教学中正做着如下的尝试。
一、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
上好新授课,加强计算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一是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是五年级学生新接触的知识,所以对算理不能理解,尤其是法则中“只把分子相加减”更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分别把两个相等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个圆取1份用红色表示,也就四1/4,另一个取2份,用黄色表示,也就是2/4。二是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算理和法则。
二、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
第一,充分运用学具,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眼看一看,动耳听一听,调动各种感官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72÷6,学生很难理解6除不着1,2落下来,变成12继续除……教学时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竖式,在写的过程中与到一些困难,写出十位上商1以后不知道再如何去做,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小棒.拿出72根,每10根一捆,余两根.想办法把它平均分成6份。学生动手操作:7捆平均分成6份,每份1捆,余一捆,然后再怎么分呢?在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把一捆拆开与零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句能继续再分了,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兴致很高,这时及时回到问题:在竖式上如何表示呢”刚才的问题应仞而解。
第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三,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则。如百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10再减。后来学习万以内退位减法,由于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增加了,原来的法则已经不够用,所以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便发展为: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计算教学中注意算法多样化
第一,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大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
第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让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
四、计算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第一,培养独立思考。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应舍得放手,应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
第二,关注“质”的提高。如何从质的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呢?一是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样。二是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计算教学中保证适量练习
第一,教学中加强口算练习。我在教学中这样尝试:一是课前3至4分钟口算。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二是进行针对性练习。
第二,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六、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是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先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想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然后再动笔计算;最后认真检查。
二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计算。计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三是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四是重视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应用估算进行计算习惯: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作为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方面,对边疆的教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枯燥的地方,平时的赛课中很少见到有计算教学的公开课;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都认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根本不用老师来教,学生明明会算,也非常清楚应该注意什么,可就是错误不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计算教学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我初浅的意识中,有以下四点想法:第一,教学中计算依赖于情境。第二,教学中“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第三,教学中课堂练习时间无法保证。第四,教学中忽视口算练习。
针对当前边疆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我在计算教学中正做着如下的尝试。
一、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
上好新授课,加强计算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一是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是五年级学生新接触的知识,所以对算理不能理解,尤其是法则中“只把分子相加减”更感到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分别把两个相等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个圆取1份用红色表示,也就四1/4,另一个取2份,用黄色表示,也就是2/4。二是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算理和法则。
二、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
第一,充分运用学具,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眼看一看,动耳听一听,调动各种感官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72÷6,学生很难理解6除不着1,2落下来,变成12继续除……教学时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竖式,在写的过程中与到一些困难,写出十位上商1以后不知道再如何去做,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小棒.拿出72根,每10根一捆,余两根.想办法把它平均分成6份。学生动手操作:7捆平均分成6份,每份1捆,余一捆,然后再怎么分呢?在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把一捆拆开与零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句能继续再分了,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兴致很高,这时及时回到问题:在竖式上如何表示呢”刚才的问题应仞而解。
第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三,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则。如百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10再减。后来学习万以内退位减法,由于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增加了,原来的法则已经不够用,所以万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便发展为:相同位数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计算教学中注意算法多样化
第一,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大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标新立异。
第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遵循“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原则,避免让教师“画点”学生“连线”,教师“铺路”学生“爬山”,否则学生只能在封闭的预定轨道上运行。
四、计算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第一,培养独立思考。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应舍得放手,应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
第二,关注“质”的提高。如何从质的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呢?一是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样。二是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计算教学中保证适量练习
第一,教学中加强口算练习。我在教学中这样尝试:一是课前3至4分钟口算。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二是进行针对性练习。
第二,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六、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是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先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想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然后再动笔计算;最后认真检查。
二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计算。计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三是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
四是重视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应用估算进行计算习惯: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作为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