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既与社会文化氛围,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学生自身以外的许多因素有关,也更与学生本身的心理,技能有关。对于探讨学生的阅读来说,外在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只能从学生自身和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和对策。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是养成各种兴趣、习惯和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阅读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是种种个别能力的特定结合体,它不仅与阅读者个人智力因素相关,也与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相关。智力因素诸如注意、感知、思维、想象、联想、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对于阅读能力来说思维能力是核心。因为在阅读中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环节,而理解主要靠思维。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过程中就能调动大脑已经积累的各种知识,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再加工、整和、分析、归纳、推理,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提高阅读效率。初中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毕业到初中生一年级前后,就是思维加速发展的阶段,抓住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这一重要时刻,给他有意识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注意对阅读也有重要影响,在注意的品质中,注意的稳定性对阅读有直接影响,因为在阅读中,不是所有的阅读材料都生动、有趣,对于较长且深奥难懂的阅读材料,阅读注意力不稳定,将会影响整体阅读。“在初中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初中生控制自己的注意,服从任务需要的能力正在提高,在中学的初一至初二,这中能力提高最为显著。如果教师能在初一到初二学生中进行稳定性的教育和培养,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重要意义,培养阅读稳定性。
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阅读兴趣、意志力培养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明代王守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了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中,兴趣是关键,因为只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才能主动进行,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另外,意志品质也影响学生的阅读,如果意志品质不坚定,对于有些作品学生很难读下去。阅读中能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自觉坚持,主要靠意志来发挥激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对于阅读这种复杂而艰苦的智力活动来说,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
二、背景知识
阅读能力的强弱和知识的丰富程度是相互关联的。“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原有知识,这与要获取的新信息之间有交互作用。当原有的知识没有激活或原有知识缺乏时,阅读理解往往试肤浅的,甚至没有发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一定数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既需要有关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阅读时就能多方联想、多方比较、多方思考,提高阅读理解的广度、深度,同时增进智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必须不断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运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与课文中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阅读能力也就相应越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一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中介环节,因此是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初中生的阅读技能主要有:认字、解词的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技能;分析,揣摩语言的技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阅读方式的技能;提取有关重要信息的技能等。
为了解造成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低的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四、对阅读重视不够,阅读兴趣不足
通过以上三份调查表分析,学生的语文观是正确的,表2的结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了动力。但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阅读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最有效的途径,不但是语文学习的必需,也是今后工作生活的必需,但据表一显示,只有37.8%%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甚至还有14.5%的学生认为阅读根本不重要。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不利的。表3的结果最令人担忧的,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有近23%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或者是兴趣不高。
五、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头不摆,不指读:唇不动,不出声。眼看文,脑思义,边读边想,边想边记。但是,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本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其中默读时唇读现象有45%,指读的有47%,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影响了学生阅读的速度,也就是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习惯成自然。“边读边思,边想边记”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的共同经验和良好习惯。在调查中,表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在书上标号、画线写关键词和注释”的学生只有31%,平时经常“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只有24%。这些是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的又一个原因。
六、阅读积累不够
新课标规定“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大部分学生或忙于繁重的课业,或把读书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其它事情上,他们没时间或没兴趣静心读书。学生阅读积累不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够。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学生练习的机会少,是造成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造成普通校初中生阅读速度慢、理解率低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学方面的原因、甚至也有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够重视的因素。面对这钟现状,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寻找提高阅读能力的对策。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长期努力。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阅读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是种种个别能力的特定结合体,它不仅与阅读者个人智力因素相关,也与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相关。智力因素诸如注意、感知、思维、想象、联想、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对于阅读能力来说思维能力是核心。因为在阅读中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环节,而理解主要靠思维。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过程中就能调动大脑已经积累的各种知识,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再加工、整和、分析、归纳、推理,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提高阅读效率。初中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毕业到初中生一年级前后,就是思维加速发展的阶段,抓住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这一重要时刻,给他有意识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注意对阅读也有重要影响,在注意的品质中,注意的稳定性对阅读有直接影响,因为在阅读中,不是所有的阅读材料都生动、有趣,对于较长且深奥难懂的阅读材料,阅读注意力不稳定,将会影响整体阅读。“在初中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初中生控制自己的注意,服从任务需要的能力正在提高,在中学的初一至初二,这中能力提高最为显著。如果教师能在初一到初二学生中进行稳定性的教育和培养,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重要意义,培养阅读稳定性。
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阅读兴趣、意志力培养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明代王守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了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中,兴趣是关键,因为只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才能主动进行,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另外,意志品质也影响学生的阅读,如果意志品质不坚定,对于有些作品学生很难读下去。阅读中能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自觉坚持,主要靠意志来发挥激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对于阅读这种复杂而艰苦的智力活动来说,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兴趣和锻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
二、背景知识
阅读能力的强弱和知识的丰富程度是相互关联的。“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原有知识,这与要获取的新信息之间有交互作用。当原有的知识没有激活或原有知识缺乏时,阅读理解往往试肤浅的,甚至没有发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一定数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既需要有关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阅读时就能多方联想、多方比较、多方思考,提高阅读理解的广度、深度,同时增进智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必须不断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运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与课文中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阅读能力也就相应越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一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中介环节,因此是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初中生的阅读技能主要有:认字、解词的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技能;分析,揣摩语言的技能;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阅读方式的技能;提取有关重要信息的技能等。
为了解造成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低的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四、对阅读重视不够,阅读兴趣不足
通过以上三份调查表分析,学生的语文观是正确的,表2的结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了动力。但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阅读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最有效的途径,不但是语文学习的必需,也是今后工作生活的必需,但据表一显示,只有37.8%%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甚至还有14.5%的学生认为阅读根本不重要。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不利的。表3的结果最令人担忧的,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有近23%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或者是兴趣不高。
五、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头不摆,不指读:唇不动,不出声。眼看文,脑思义,边读边想,边想边记。但是,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本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其中默读时唇读现象有45%,指读的有47%,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影响了学生阅读的速度,也就是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习惯成自然。“边读边思,边想边记”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的共同经验和良好习惯。在调查中,表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在书上标号、画线写关键词和注释”的学生只有31%,平时经常“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只有24%。这些是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的又一个原因。
六、阅读积累不够
新课标规定“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大部分学生或忙于繁重的课业,或把读书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其它事情上,他们没时间或没兴趣静心读书。学生阅读积累不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够。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学生练习的机会少,是造成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造成普通校初中生阅读速度慢、理解率低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学方面的原因、甚至也有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够重视的因素。面对这钟现状,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寻找提高阅读能力的对策。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