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才培养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解决中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为此,我校在很多专业推行顶岗实习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实现学生与企业间无缝对接,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关健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技能型;订单式培养
一、实施背景
自2008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启动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我校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这一契机,大胆改革,在很多专业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订单式培养,加强“教、学、做统一”,成功地将自身办学优势与周边企业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局面。
二、主要目标
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的指导下掌握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适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学生、家长、企业三方满意。
三、实施过程
(一)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及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对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择优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把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我校一直延续着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就业办主动与企业联系,不断的向北京京东方,烟台富士康、本溪徳克斯米尔等知名企业输送学生,很多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深受企业欢迎。
(二)2013年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机电专业与海尔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学生只需在校学习3个月,学习企业所需求的技能,企业为校提供了海尔洗衣机,由学生进行拆装检测实习,效果较好。在机电1304班和机电1306班两个班级,办起了以企业冠名的“京东方班”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式”培养,由企业派专家到校讲座培训,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同领导,共同管理。2014级的所有班级都实现了冠名班订单培养。
(三)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
依据示范校建设及机电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书内容,学校购进电工、机床电气维修、PLC、液压等实训设备,现已正式使用。营造企业自动控现场,完成自动控制的学习及实训,提高了学生的自动控制能力。
下面我以我校的机电1405班——“德克斯米尔冠名班”为例介绍
1.与企业制定学徒实习计划。我们与这家企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在2014年10月,我们机电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时企业也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考核方式,主要由企业安排。
2.校企共同管理。目前德克斯米尔已经有专门负责人去德国进行培训,采进一些和企业相配套的实训设备,由企业派培训师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一边挂职锻炼,一边以“指导师傅”的身份协助学徒管理。现在企业的培训师每天都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每8个学生为一组,讲解比较详细,学生收获较大。
3.对学校教师进行现代学徒制培训。积极参加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训班”集中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示范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条件
(一)政策条件
以建设国家示范校为契机,为企业培养能适应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我校制定了现代学徒制方案,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并签署学徒制实习协议,以指导和规范学徒实习过程。
(二)学校条件
学校在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鼓励全体教师下厂调研、教研和参加企业实践等活动。
(三)企业条件
与我们合作的企业都是多年来与我校紧密联系的,并且签订了订单式培养。这些企业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各种生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企业中拥有经验丰富的师傅,能带领同学们很快的融入到企业中。
五、实际成果
现代学徒制推动了校企合作。在学徒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包括产品、工艺特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可以让同学们的知识更加巩固,做到融会贯通,能够更快的适应生产的需要。目前本校的“大船班”、“海尔班”,他们在校内学习三个月的理论知识,然后直接到大连造船厂顶岗实习,效果很好。
六、体会与思考
(一)学生的现状
目前的中专学生基础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校企合作它体现了一种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体制,学生大都对实践比较感兴趣,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与企业的生产相配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它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做为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系统,必须相互配合,让同学们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
关健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技能型;订单式培养
一、实施背景
自2008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启动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我校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这一契机,大胆改革,在很多专业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订单式培养,加强“教、学、做统一”,成功地将自身办学优势与周边企业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局面。
二、主要目标
使学生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师傅的指导下掌握岗位操作能力;学生和企业相互认同,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适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学生、家长、企业三方满意。
三、实施过程
(一)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及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对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择优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把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把“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我校一直延续着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就业办主动与企业联系,不断的向北京京东方,烟台富士康、本溪徳克斯米尔等知名企业输送学生,很多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深受企业欢迎。
(二)2013年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机电专业与海尔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学生只需在校学习3个月,学习企业所需求的技能,企业为校提供了海尔洗衣机,由学生进行拆装检测实习,效果较好。在机电1304班和机电1306班两个班级,办起了以企业冠名的“京东方班”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式”培养,由企业派专家到校讲座培训,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同领导,共同管理。2014级的所有班级都实现了冠名班订单培养。
(三)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
依据示范校建设及机电实训基地建设任务书内容,学校购进电工、机床电气维修、PLC、液压等实训设备,现已正式使用。营造企业自动控现场,完成自动控制的学习及实训,提高了学生的自动控制能力。
下面我以我校的机电1405班——“德克斯米尔冠名班”为例介绍
1.与企业制定学徒实习计划。我们与这家企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在2014年10月,我们机电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时企业也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考核方式,主要由企业安排。
2.校企共同管理。目前德克斯米尔已经有专门负责人去德国进行培训,采进一些和企业相配套的实训设备,由企业派培训师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一边挂职锻炼,一边以“指导师傅”的身份协助学徒管理。现在企业的培训师每天都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每8个学生为一组,讲解比较详细,学生收获较大。
3.对学校教师进行现代学徒制培训。积极参加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训班”集中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校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示范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条件
(一)政策条件
以建设国家示范校为契机,为企业培养能适应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我校制定了现代学徒制方案,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并签署学徒制实习协议,以指导和规范学徒实习过程。
(二)学校条件
学校在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鼓励全体教师下厂调研、教研和参加企业实践等活动。
(三)企业条件
与我们合作的企业都是多年来与我校紧密联系的,并且签订了订单式培养。这些企业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各种生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企业中拥有经验丰富的师傅,能带领同学们很快的融入到企业中。
五、实际成果
现代学徒制推动了校企合作。在学徒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包括产品、工艺特点、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去企业进行生产实训,可以让同学们的知识更加巩固,做到融会贯通,能够更快的适应生产的需要。目前本校的“大船班”、“海尔班”,他们在校内学习三个月的理论知识,然后直接到大连造船厂顶岗实习,效果很好。
六、体会与思考
(一)学生的现状
目前的中专学生基础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校企合作它体现了一种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体制,学生大都对实践比较感兴趣,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与企业的生产相配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校企合作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它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学校和企业做为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系统,必须相互配合,让同学们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