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所选取的82例患者中,治愈65例,显著改善6例,改善4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79.3%,总有效率为91.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治疗初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3例口干,1例患者出汗加重,但不影响继续接受治疗,服药治疗7天后患者病情消失。结论:采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帕罗西汀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10-01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呈现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现象,且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患者病发后,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产生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正常恢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临床主要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该药物治疗抑郁效果显著。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者常规的临床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且患者多伴自杀或精神病症状。所选取的82例患者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为40-84岁,平均年龄为62±1.2岁,平均病史为16个月。患者的既往病史:动脉粥样硬化40例,糖尿病46例,高脂血症49例,高血压5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缓慢、思虑过度、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以及悲伤,部分患者合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紧张以及周期性躯体不适等。排除标准: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以及其他经精神疾病障碍患者;②近2周内服用抗神经病药物或其他抗抑郁类药物;③有药物或酒精依赖、滥用情况;④患者家属不配合或患者病史资料不详;⑤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2治疗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脑血管疾病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帕罗西汀50mg/d顿服,一天1次,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6-8周治疗。若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可给予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以内的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监测。
1.3疗效判定
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效果进行评价。减分率=(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减分率超过80%,为治愈;减分率超过50%,为显著改善;减分率超过30%,为改善;减分率低于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著改善+改善[1]。
2结果
所选取的82例患者中,治愈65例,显著改善6例,改善4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79.3%,总有效率为91.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4例(4.9%)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治疗初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3例口干,1例患者出汗加重,但不影响继续接受治疗,服药治疗7天后患者病情消失。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抑郁等情感方面障碍性疾病,严重者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患者极易出现自杀的后果。国内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但均认为该病较为普遍。脑卒中后抑郁症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但对该病的治疗较为复杂多样,不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为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随着当前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认为对其进行明确诊断以及有效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当前,临床尚未明确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种认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患者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及其通路受到损伤,降低该两种物质的水平,减少抑郁症的出现。一种认为反应性机制学说,患者突发疾病,在生理、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导致患者脑卒中心理以及生理出现平衡失调,继而引发患者出现抑郁症。多数学者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是两种学说共同结合作用结果[2]。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为选择性中枢神经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显著抑制5-HT神经突触部位的再摄取,对胆碱能、组胺或肾上腺能受体的亲合力较氟西汀、舍曲林、氯丙咪嗪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均有较好疗效,抗胆碱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小[3], 可调整患者的情感状态,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本次研究中,治愈率为79.3%,总有效率为91.2%,治疗效果显著,4例(4.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出汗加重,但不良反应较轻,一般7天内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正常治疗,与程燕[4]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力强,方艳伟,焦保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24):846-847.
[2]万向军,刘红艺,王立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2例多元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3(10):9856-9857.
[3]安旭光,杜建艳,左津淮.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95—96.
[4]程燕.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20—121.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帕罗西汀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10-01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呈现不断加剧的老龄化现象,且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患者病发后,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受损,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产生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正常恢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临床主要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该药物治疗抑郁效果显著。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者常规的临床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且患者多伴自杀或精神病症状。所选取的82例患者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为40-84岁,平均年龄为62±1.2岁,平均病史为16个月。患者的既往病史:动脉粥样硬化40例,糖尿病46例,高脂血症49例,高血压5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维缓慢、思虑过度、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以及悲伤,部分患者合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紧张以及周期性躯体不适等。排除标准: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以及其他经精神疾病障碍患者;②近2周内服用抗神经病药物或其他抗抑郁类药物;③有药物或酒精依赖、滥用情况;④患者家属不配合或患者病史资料不详;⑤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2治疗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脑血管疾病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帕罗西汀50mg/d顿服,一天1次,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6-8周治疗。若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可给予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连续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以内的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监测。
1.3疗效判定
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效果进行评价。减分率=(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减分率超过80%,为治愈;减分率超过50%,为显著改善;减分率超过30%,为改善;减分率低于3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著改善+改善[1]。
2结果
所选取的82例患者中,治愈65例,显著改善6例,改善4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79.3%,总有效率为91.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4例(4.9%)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治疗初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3例口干,1例患者出汗加重,但不影响继续接受治疗,服药治疗7天后患者病情消失。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抑郁等情感方面障碍性疾病,严重者患者会出现自杀倾向,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患者极易出现自杀的后果。国内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不尽相同,但均认为该病较为普遍。脑卒中后抑郁症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但对该病的治疗较为复杂多样,不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为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随着当前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认为对其进行明确诊断以及有效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当前,临床尚未明确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种认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患者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及其通路受到损伤,降低该两种物质的水平,减少抑郁症的出现。一种认为反应性机制学说,患者突发疾病,在生理、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导致患者脑卒中心理以及生理出现平衡失调,继而引发患者出现抑郁症。多数学者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是两种学说共同结合作用结果[2]。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为选择性中枢神经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显著抑制5-HT神经突触部位的再摄取,对胆碱能、组胺或肾上腺能受体的亲合力较氟西汀、舍曲林、氯丙咪嗪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均有较好疗效,抗胆碱性、心血管不良反应小[3], 可调整患者的情感状态,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本次研究中,治愈率为79.3%,总有效率为91.2%,治疗效果显著,4例(4.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出汗加重,但不良反应较轻,一般7天内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正常治疗,与程燕[4]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力强,方艳伟,焦保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24):846-847.
[2]万向军,刘红艺,王立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2例多元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63(10):9856-9857.
[3]安旭光,杜建艳,左津淮.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2):95—96.
[4]程燕.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