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用以提高肠梗阻导管对老年人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50例老年肠梗阻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亲身体会。结果:肠梗阻导管治疗组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比常规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更容易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满意。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老年肠梗阻 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由便秘、肠道肿瘤、腹部术后粘连等病因引起,一般首选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在病情紧急或较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身体的各项器官渐渐退化,尤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差,且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如果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一个常见难题。而近年来肠梗阻导管的出现,给老年人的肠梗阻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本文将分析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肠梗阻导管对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 2月 ~ 2014年 5月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1 ~ 82 岁,平均年龄( 19. 5 ± 5. 5) 岁; 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60 ~ 81 岁,平均年龄( 18. 5 ± 6. 5) 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
1.2 诊断标准
分为三种,无效: 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经过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病情没有改善。好转: 腹痛、腹胀等症状减轻,通过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病情得到好转。治愈: 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而且通过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指标及病情完全缓解。
1.3 方法
随机将5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空腹,把肠梗阻导管放入十二指肠降部或越过梗阻部位,并胃肠减压; 对照组空腹,使用常规的胃肠减压,胃管置入胃内。两组均接负压吸引。禁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TPN支持。每天要采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导管,确认导管畅通,指导老年患者做些适当的运动,促进肠蠕动,并将两组治疗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随访2个月,访问患者和家属的体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的资料采用t 检验,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 进行检验,并且P < 0. 05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具体治疗
对两组患者都采用禁食、补液、TPN、抗感染、抑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行DSA机房监视下的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在DSA下,将肠梗阻导管经过患者鼻孔插入食管,经口部插入胃镜,在进镜的过程中同时吸引食管和胃中的滞留液体,将肠梗阻导管送入患者十二指肠降部或越过梗阻段,向导管气囊中注入10--15mL生理盐水,拔除导丝。继续向胃内送入肠梗阻导管,保持松弛,不固定外端,外接负压吸引。置管后,尽量鼓励患者进行带管站立活动,方便导管在站立后的重力作用下向远端移动。每天经过导管冲洗肠道、间断加压吸引、保持通畅引流。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导管进入长度和身体状况、腹部体征等,不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若出现导管堵塞、滑脱、无引流物、症状加重等情况,应行泛影葡胺造影等检查,明确导管位置及梗阻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以便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观察监测
患者胀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血象、腹部平片等辅助检查的变化,胃肠减压量和自主排气的恢复时间等都要记录在术后观察里,并且每2天做一次立位腹部平片、血气、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的复查。治疗一周后,如果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并出现肠缺血坏死等发生,转外科手术治疗。
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治疗后的比较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治愈率要比对照组的高很多,有对比差异均统有对比差异均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比较结果如下:
观察组:治愈15(60.00%),好转9(36.00%),无效1(4.00%);
對照组:治愈11(44.0%),好转10(40.0%),无效4(16.0%)。
5 讨论
肠梗阻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因肠梗阻所引发的体内各器官的功能紊乱的治疗,治疗上要及时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及时解除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因为病情反复,容易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而老年人往往因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一般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均较差,且手术风险大,所以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本次研究发现,肠梗阻导管对于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肠梗阻导管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等优点,从而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广大认同。
参考文献
[1]吴颖,裘丹英,杨淑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黏连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53-154.
[2]柳松.经鼻肠梗阻导管置人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63-64.
[3]石洋,付文政,李玉玮等.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老年人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85-87.
[4]曾祥泰,曾祥福,周小青等.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36):148.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用以提高肠梗阻导管对老年人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50例老年肠梗阻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亲身体会。结果:肠梗阻导管治疗组优于非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比常规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更容易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满意。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老年肠梗阻 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由便秘、肠道肿瘤、腹部术后粘连等病因引起,一般首选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在病情紧急或较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而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身体的各项器官渐渐退化,尤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差,且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如果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一个常见难题。而近年来肠梗阻导管的出现,给老年人的肠梗阻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本文将分析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肠梗阻导管对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 2月 ~ 2014年 5月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1 ~ 82 岁,平均年龄( 19. 5 ± 5. 5) 岁; 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60 ~ 81 岁,平均年龄( 18. 5 ± 6. 5) 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
1.2 诊断标准
分为三种,无效: 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经过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病情没有改善。好转: 腹痛、腹胀等症状减轻,通过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病情得到好转。治愈: 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而且通过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指标及病情完全缓解。
1.3 方法
随机将5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采取肠梗阻导管治疗和非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空腹,把肠梗阻导管放入十二指肠降部或越过梗阻部位,并胃肠减压; 对照组空腹,使用常规的胃肠减压,胃管置入胃内。两组均接负压吸引。禁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TPN支持。每天要采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清洗导管,确认导管畅通,指导老年患者做些适当的运动,促进肠蠕动,并将两组治疗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随访2个月,访问患者和家属的体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的资料采用t 检验,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 进行检验,并且P < 0. 05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具体治疗
对两组患者都采用禁食、补液、TPN、抗感染、抑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行DSA机房监视下的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在DSA下,将肠梗阻导管经过患者鼻孔插入食管,经口部插入胃镜,在进镜的过程中同时吸引食管和胃中的滞留液体,将肠梗阻导管送入患者十二指肠降部或越过梗阻段,向导管气囊中注入10--15mL生理盐水,拔除导丝。继续向胃内送入肠梗阻导管,保持松弛,不固定外端,外接负压吸引。置管后,尽量鼓励患者进行带管站立活动,方便导管在站立后的重力作用下向远端移动。每天经过导管冲洗肠道、间断加压吸引、保持通畅引流。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导管进入长度和身体状况、腹部体征等,不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若出现导管堵塞、滑脱、无引流物、症状加重等情况,应行泛影葡胺造影等检查,明确导管位置及梗阻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以便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观察监测
患者胀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血象、腹部平片等辅助检查的变化,胃肠减压量和自主排气的恢复时间等都要记录在术后观察里,并且每2天做一次立位腹部平片、血气、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的复查。治疗一周后,如果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并出现肠缺血坏死等发生,转外科手术治疗。
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治疗后的比较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治愈率要比对照组的高很多,有对比差异均统有对比差异均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比较结果如下:
观察组:治愈15(60.00%),好转9(36.00%),无效1(4.00%);
對照组:治愈11(44.0%),好转10(40.0%),无效4(16.0%)。
5 讨论
肠梗阻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因肠梗阻所引发的体内各器官的功能紊乱的治疗,治疗上要及时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及时解除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因为病情反复,容易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而老年人往往因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一般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均较差,且手术风险大,所以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本次研究发现,肠梗阻导管对于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肠梗阻导管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等优点,从而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广大认同。
参考文献
[1]吴颖,裘丹英,杨淑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黏连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53-154.
[2]柳松.经鼻肠梗阻导管置人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4):63-64.
[3]石洋,付文政,李玉玮等.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老年人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85-87.
[4]曾祥泰,曾祥福,周小青等.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3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