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各科都存在着后进生群体,这是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面对后进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呢?
  
  一、首先要清楚后进生群体在教学中的表现。
  
  1.情绪压抑
  英语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在学习中极易产生两极分化。处于低极的后进生因学不会而背上学习的思想包袱,把英语学习当做负担,并对学英语逐渐产生惧怕,上课时不是以英语学习为中心,而是受到了沉重的情绪抑制。平日里往往沉默寡言,个性心理发展受到阻碍。
  
  2.精力分散
  在课堂上由于后进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上课一开始就分心走神,有的则干脆干自己的事情,甚至趴在课桌上睡觉,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和教师上课的情绪,有时为应付老师而装模作样。
  
  3.心里逆反
  后进生往往会感觉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们而对老师和同学表现出情感疏远,淡漠情绪,平常见了老师躲避或视而不见,甚至仇视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老师上课提问时有的站都不站起来,想都不想,就干脆说个“不会”,并认为这是老师故意给他们“难堪”存心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有时还认为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是在“显摆”。这些对老师课堂教学进程及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4.意志不坚定
  后进生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今天下決心要学好英语,明天说我一定要发奋用功把英学好,但只要一遇到困难或外界影响就心灰意冷,抱怨命运如此不公,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致使他们缺乏恒心,丧失了信心,难以自觉地预习和主动地复习功课,对学习听之任之。
  
  二、使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习外语和母语一样是一种认知活动,而认知活动也和其他活动一样,都是由兴趣和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体现着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要,即对外语的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这是因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表现在课堂上一贯精神集中,对学习有稳定的兴趣,准备为克服困难而作出意志的努力。后进生或许在初学英语时并不是后进生,因为任何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都感到新奇,希望尽快地了解它,再加上内容少,篇幅短,稍下功夫便能考出好的成绩。这时的学生干劲大,兴趣浓。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内容多了,知识复杂了,遇到的困难也就多了,不下一番功夫想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成绩开始下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就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了想放弃英语学习的动机。这时教师应及时地寻找佳机以热情而耐心又富有成效的给学生多补救,哪怕从基础的is、am、are或here.be结构的用法开始,只要能逐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向良好的方面转化。只有解决了他们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的应用,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一直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不断进步的学习动机。
  
  三、学习方法不良和学习行为的矫正。
  
  在后进生中,也有不少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良而造成的,这种不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进步。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指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后进生的不良的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间不听讲,课后不巩固;只注重文字信息而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老师要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方法,把握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或者让他们主动从同学中学习可取的方法,与自己的方法相比找出差距。教师还要指导他们预习新课,课堂上多提问,加强督促,课后加强检查,不断矫正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四、锻炼意志,发展个性,强化后进生的心理机制。
  
  意志在从心里认识转化为心里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虽有心里认识,也有心理行为的愿望,但意志薄弱,不能作出相应的行为或虽有行为但缺乏毅力,也不能持久。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各具特点和个性的学生。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共同的心理规律,又要考虑他们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积极因素。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切合其心理特点,知识状况和接受力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要求,即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又做到使他们不远离集体,实现强化的心理机制,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五、转化观念,改进教法。
  
  作为教师在思想上首先应从根本转变后进生“顽石不化”的观念,真心实意地热爱和尊敬后进生。对后进生不能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他们的蔑视或不理睬,也不能得理不饶人,时常的挖苦、讽刺和训斥,甚至动不动就叫家长告状,或布置惩罚性的任务迫使其就范。这样做只能加重师生情绪对立,使后进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加剧逆反心理。对此,教师要对后进生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尽量多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由于教学进度,课堂节奏等原因,后进生往往很少有甚至没有参加课堂练习的机会。教师应有意识的多让后进生参与符合或略高于其水平的智力活动,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成功感可以给后进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激发求知欲,无形中化解与教师的对立情绪,促使师生感情沟通,弥合心里创伤。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又不轻松地工作,非一时即可完成。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本校学生升学时英语水平普遍差的现状,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以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和转化后进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徐芝斌“差生”情感态度培养与提高英语成绩的关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其他文献
为了使自己能跟E形势发展的步伐,在使用高中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本人不仅努力将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过程,也对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效率作了—些探索。  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外语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
“哎!数学又是99分。”“又粗心了,当时没变复数,只需要加一个字母就行了呀。”“真可惜,要是计算速度再快一点就可以拿满分了!”每次考完试,我总是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不,今天英语考试,又是考了99分。坐在台灯下,看着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我打了一个哈欠,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喂!‘考试必过丸’要不要来一瓶?”一位头戴博士帽、学霸模样的大哥哥朝我招手。“额?‘考试必过丸’?”我不禁疑惑起来,“能把你
宋庆龄小时候,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我不能去了。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宋庆龄答道。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哦,是这样。”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宋庆龄忙说。“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爸爸继续劝说着。“不,你说过,做
小时候,我一直喜欢穿父亲的拖鞋。   拖鞋是苇草编结成的,简单的样式,穿在脚上,在夏季清清凉凉。好像是喜欢那种感觉,走在水泥地板上,听那沉沉的鞋履声,扑嗒扑嗒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该是很寂寞的。母亲回老家了,那个长长的夏天,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在西安。   父亲总是很忙,每天早出晚归。他不太会管小孩,总是任我自由发展。于是,每天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睡到日上三竿,起来后吃一点父亲早晨留好的
我有一个严厉的外公,对我总是凶巴巴的。  外公个头不算太高,身体瘦得像根柱子,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他很有力气,可能是因为他经常到田里去耕作吧。  外公对我看管很严,非常看重我的学习。每当放假时,别的同学都可以出去玩个痛快,而我却要去写作业。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外公出去买菜了,在去之前嘱咐我不要看电视,把作业写好。我随口答应了,等外公走后,我立马扔下手中的
近几年我省高考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显示,考生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较低。该专题在高三复习时,不少学生也感到难以下手,把握不大。但文章阅读总是有规律可寻的,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高考现代文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试以近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纵观文本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没有
美國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叫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使他更没有一个好的面孔。  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会回避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
宴会结束后,阿拉丁起身向皇帝告辞,然后跨上骏马,在侍从的护卫下,转回到自己的宫殿里去,准备参加下面的活动。   在新宫殿门前,阿拉丁从马上跳下来,步入客厅。侍从排成整齐的行列,恭候着他。见他进来,便小心翼翼地上前伺候他。婢仆为他端来果汁,阿拉丁一饮而尽,随即吩咐宫中的奴婢、宦官和各色人等,大家分头准备,届时迎接白狄奴·卜多鲁公主到新宫殿中举行结婚典礼。   过了正午,太阳逐渐西斜,皇帝在武官、
中国文学中的梦,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意的,一类是写实的。《三国演义》中的梦,几乎全属于写实之梦。这些写实之梦,不具备抒情意味,它可以被“占”。  中国古代的占梦理论从梦象与梦意之关系的角度把梦分为三种:直梦、象梦和反梦。这也涵盖了《三国演义》中的十数个梦例及其解析。  第一,直梦。这是指梦象和梦意相同,几乎不需要转换的梦。关羽遇难后,与他关系亲近的两个人王甫、刘备在尚未知情的情况下都梦到
北宋景德年间,两名才华超群的神童被地方官同时推荐给了朝廷。他俩一个名叫晏殊,另一个叫做蔡伯俙。   真宗皇帝听说国家出了这样奇异的人才,非常高兴,亲自召见神童,出题考试他俩的才学。   若论才学,蔡伯俙与晏殊不相上下;若论品德,却大不一样。蔡伯俙有心要压倒晏殊,一看试题出得容易,立刻眉飞色舞地挥笔疾书。而晏殊见这个试题恰是自己十天前在家里曾经做过的,就老老实实地对皇帝讲了,并请求另出一个更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