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户外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身心开放的游戏场所,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渗透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在农村户外游戏中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等,同时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并使户外游戏活动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生活教育;户外运动;优化策略
引言
户外运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纲要》也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户外运动不仅让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吸取营养最好的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最好的方式。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渗透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1.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也就是强调游戏环境要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就是孩子们身边的、熟悉的、孩子们喜欢的、正在经历的、取之生活还于生活的环境。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游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种大型玩具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和喜欢的,同样孩子们也喜欢三轮车、轮胎、球、沙包等这样一些小型玩具,户外游戏环境中的树木、土坡、草坪等同样也深受幼儿的欢迎。在小树林间穿梭、在草坪上翻滚、观察昆虫、户外写生……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所以在环境的设置上户外活动区域中既有多种大型、小型玩具,也有树木、草地、小土坡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将户外游戏活动分为户外建构区、草地运动区、探索运动区、艺术区、科探区和角色区等。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主题,调动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要使幼儿在生活中习得经验,使生活和游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那么游戏的主题就应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活动中演化而来。游戏主题的“生活化”越丰富,越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从中能够得到的东西也越多,积累的经验也就越丰富。
玩沙玩水、搭积木、随意涂鸦、攀爬运动等是幼儿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游戏。户外运动主题就是从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游戏中得来,在这些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形成户外建构、艺术活动、玩沙玩水、种植饲养、角色扮演和多种运动技能结合的运动活动。
3.投放源于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形式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就是通过实际地与环境、材料互动,从而感知接触真实的物体,真实地体验操作,逐步地学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周围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经验的。
幼儿园、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能成为我们户外运动课程中的一部分:园外闲置的草坪成了孩子玩耍、放风筝和骑行的场所,园内的小山坡逐渐变成了孩子们的野战壕;上学、放学路上孩子们步行、慢跑、骑车;假日生活中孩子们进行滑板、轮滑等活动打开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源于幼儿生活的体育活动,焕发出自然的生气,一切都在孩子们的掌控之中,真可谓“我的运动我做主”!
4.设置符合生活秩序的游戏规则,提高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质量
户外游戏活动中良好的游戏规则能够明显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更好地发展。激发与培养幼儿的游戏规则不能靠硬性的约束,也不能采取放任的办法。陶行知先生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在運动活动的骑小车游戏中,大多数幼儿都不按照规定骑车,有时候就会发生碰撞,几次以后我们老师就想到了在游戏最开始的时候开展一个“考驾照”的环节,主要针对大班孩子。在考取驾照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明白了开车的注意事项,也愿意为了考取驾照而努力遵守游戏规则。将活动的规则与孩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巧妙的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和强调,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和社会意识。
课程游戏化,旨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渗透游戏化的理念、发挥游戏的精神,努力让课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生活教育”让游戏与生活自然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使幼儿得到了更好、更自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艳艳.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的有效组织与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郑佳珍,朱炳昌.幼儿体育游戏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姜雪娇(1994.9-),女 ,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关键词】生活教育;户外运动;优化策略
引言
户外运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纲要》也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户外运动不仅让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吸取营养最好的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最好的方式。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渗透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1.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兴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也就是强调游戏环境要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就是孩子们身边的、熟悉的、孩子们喜欢的、正在经历的、取之生活还于生活的环境。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游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种大型玩具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和喜欢的,同样孩子们也喜欢三轮车、轮胎、球、沙包等这样一些小型玩具,户外游戏环境中的树木、土坡、草坪等同样也深受幼儿的欢迎。在小树林间穿梭、在草坪上翻滚、观察昆虫、户外写生……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所以在环境的设置上户外活动区域中既有多种大型、小型玩具,也有树木、草地、小土坡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将户外游戏活动分为户外建构区、草地运动区、探索运动区、艺术区、科探区和角色区等。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主题,调动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要使幼儿在生活中习得经验,使生活和游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那么游戏的主题就应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活动中演化而来。游戏主题的“生活化”越丰富,越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从中能够得到的东西也越多,积累的经验也就越丰富。
玩沙玩水、搭积木、随意涂鸦、攀爬运动等是幼儿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游戏。户外运动主题就是从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游戏中得来,在这些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形成户外建构、艺术活动、玩沙玩水、种植饲养、角色扮演和多种运动技能结合的运动活动。
3.投放源于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丰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形式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就是通过实际地与环境、材料互动,从而感知接触真实的物体,真实地体验操作,逐步地学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周围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经验的。
幼儿园、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能成为我们户外运动课程中的一部分:园外闲置的草坪成了孩子玩耍、放风筝和骑行的场所,园内的小山坡逐渐变成了孩子们的野战壕;上学、放学路上孩子们步行、慢跑、骑车;假日生活中孩子们进行滑板、轮滑等活动打开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源于幼儿生活的体育活动,焕发出自然的生气,一切都在孩子们的掌控之中,真可谓“我的运动我做主”!
4.设置符合生活秩序的游戏规则,提高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质量
户外游戏活动中良好的游戏规则能够明显提高游戏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更好地发展。激发与培养幼儿的游戏规则不能靠硬性的约束,也不能采取放任的办法。陶行知先生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在運动活动的骑小车游戏中,大多数幼儿都不按照规定骑车,有时候就会发生碰撞,几次以后我们老师就想到了在游戏最开始的时候开展一个“考驾照”的环节,主要针对大班孩子。在考取驾照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明白了开车的注意事项,也愿意为了考取驾照而努力遵守游戏规则。将活动的规则与孩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巧妙的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和强调,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和社会意识。
课程游戏化,旨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渗透游戏化的理念、发挥游戏的精神,努力让课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生活教育”让游戏与生活自然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使幼儿得到了更好、更自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艳艳.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的有效组织与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郑佳珍,朱炳昌.幼儿体育游戏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姜雪娇(1994.9-),女 ,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