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笑容绽放在贫困群众和移民户的脸上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乐安县扶贫和移民工作紧紧围绕“改善条件、强化素质、增加收入”的目标,坚守主战场、瞄准硬骨头,打好攻坚战,以整村推进为抓手,以片区开发为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扶贫和移民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群众和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2012年,全县贫困人口降幅达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尤其喜人的是,2012年该县荣获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荣获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厅授予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先进单位A类奖,获得项目奖励资金150万元,给乐安的扶贫和移民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乐安县扶贫和移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饱含了他们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的气魄与智慧。
  整村推进夯实发展基础
  为了让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能早日摘掉“穷帽子”,近年来,该县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通过积极向上级争项目争资金,帮助贫困村和移民安置区修公路、兴水利、整治村庄环境、实施饮水工程、兴建学校、兴建文化卫生设施等,致力于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兴旺,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进入“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扶贫和移民项目,已新建水泥路146处长182公里,新建桥梁16处168米,改善了20余万村民行路难;兴建教学楼和附属设施10处,面积5600平方米,改善了1000多名儿童读书环境;兴建卫生所3处,面积1350平方米,为3000多农民提供看病方便;兴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0处,面积8420平方米,丰富了3万农民的文化生活,解决了20个行政村办公场所;兴建水利设施70处,改善有效灌溉面积9600亩,新增灌溉面积3100亩;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处,解决了5000余人安全饮水难;实施环境整治3处,改善了3000名农民人居环境。同时,该县着力在整合资源、集成资金上下功夫,争取交通、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等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和移民安置区倾斜,2012年共争取8000余万元部门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比上年翻了一番,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点占全县新农村建设点总数达55%。2012年,该县有10个贫困村列为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试点村,每个试点村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150万元;还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苏宁溪桥工程项目资金54万元,有10贫困村兴建了10座“苏宁”便民桥,方便了村民出行和耕作,尤其方便了学生上学。
  搬迁移民实现和谐发展
  该县原有3万人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发展十分滞后。而单靠就地常规扶贫不仅成本高、时间长、难度大,且很难取得实效。自2004年开始,移民搬迁扶贫在该县全面启动。截止目前,全县已成功搬迁安置了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17784人,移民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经济收入较搬迁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实施移民扶贫后,移民人均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00多元。该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不仅给贫困地区带来了村美、山绿、人富三大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还为扶贫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所摸索出的“五个结合”(把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困难户危房改造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县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得到了省、市扶贫和移民部门的充分肯定,还吸引了媒体和兄弟县市的广泛关注。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发展产业是让贫困群众和移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该县坚持“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思路,按照“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方式,通过发放扶贫贷款贴息、争取科技推广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扶贫互助资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能人经济等措施,大力发展油茶、烤烟、蚕桑、食用菌、毛竹、蔬菜、花卉苗木等扶贫产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特别是2012年,在1000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药引”带动下,该县扶贫主导产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4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45家,已建立了高产优质油茶基地6万亩,烤烟基地3.3万亩,蚕桑基地1.7万亩,蘑菇基地43.5万平方米,毛竹基地28.5万亩,贫困户从扶贫主导产业中每年人均获得收入800元以上,各地基本形成了“一村一产业,一乡一特色”产业扶贫新格局。
  科技扶贫培育新型农民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该县从科技扶贫入手,不断加强贫困群众的自身能力建设,培育了一大批的新型农民。为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决战贫困的勇气和信心,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典型示范和组织异地观摩等方式,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小农思想束缚中摆脱出来,放开眼界看世界,走出山门闯市场。同时,结合群众发展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新知识、新技术进村入户”活动等,2011年以来,共在贫困地区举办各类培训班上百期,培育新型农民上万人,组织贫困青年到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3000余人次。科技扶贫的实施,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谋生技能,全县87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科技带头人,户户有技术明白人,家家有致富增收业”,达到“一次培训,改变命运;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
  后期扶持推进移民事业
  乐安县自2006年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来,共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移民16249人,其中能够核定到人的移民人数为10684人,无法核定到人的移民5565人,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场),114个村委会,335个村小组。近来年,共投入项目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已新建风景秀美的库区移民示范点10个,移民居住地基本现实了“五通”(硬化路、安全饮水、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农网改造)。
  求实创新狠抓自身建设
  乐安县扶贫和移民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着手,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扶贫攻坚会议精神,在扶贫和移民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为贫困和移民户说话,替贫困和移民户办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干部职工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思想境界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该办还制订了《乐安县扶贫移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到“专户、专帐、专人”管理,资金封闭运行,并创造性地把扶贫移民工作的努力程度与扶贫移民资金的支持力度结合起来,不搞平均分配,使有限的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近年来,该局还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引进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和新途径。一是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该县是江西省第一批在贫困村中建立互助资金试点的三个县之一,已在15个贫困村中建立村级发展互助组织,注入财政扶贫资金295万元,缓解了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紧缺。二是开展“连片开发”试点。该县已列为全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两个试点县之一,已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较好地推进了片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三是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该县已列为全国100个全省4个“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之一,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继续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创造了条件,提升“雨露计划”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全县有693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得到扶持,补助标准是每学年每人2000元。四是开展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该县已列入江西省201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2个试点县之一,已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整村推进资金1500万元,10个贫困村已列为试点村,每个村安排试点资金1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将得到突破性发展;五是开展了旅游扶贫试点。该县已列为全省4个旅游扶贫试点县之一,获得试点资金1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将把扶贫开发与旅游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贫困村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优势。
  责任编辑:刘忠林
其他文献
“要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当前重大的历史机遇,尽快改变赣南苏区发展滞后的状况”。2012年4月,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在兴国县扶贫调研时说了这样一番话。随后,他选择了茶园乡作为扶贫联系点,进行扶贫调研。  茶园乡位于兴国县西北部,在兴国乃至赣州市都是最边远、最贫困的山乡。80多年前,这里是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当时只有5100人的茶园乡就有1210人参军
期刊
县因湖而立,湖因县得名。浩瀚的鄱阳湖见证着鄱阳县的发展巨变,也见证着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定点扶贫的每一份付出。  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热潮中,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鄱阳县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平台,迈开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2012年初,鄱阳县再次迎来旅游发展的好机遇:朱虹副省长挂点指导鄱阳县扶贫开发,战略性地提出了实施鄱阳县“旅游扶贫”计划。  早在2011
期刊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在北京召开全国水库移民期刊工作暨理论研讨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名地水库移民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研究分析当前移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探讨切实加强移民工作的对策措施,推动水库移民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06年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实施以来,有关地方和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
期刊
“中国梦”是每一位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渴求生活幸福美满的理想。今年以来,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驻东龙村定点扶贫工作始终贯彻赣州市委、市政府和宁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田埠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围绕《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两个永远”主题教育活动,以改善民生和提高群众收入为切入点,切实抓好一批惠民工程的建设,为驻点村群众早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助力促推。  一、“上下”联动,确保定点扶贫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及教育成长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江西省高安市现有人口逾90万,农村留守儿童达31450余人,涉及1万余个家庭,对象众多,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特别是在当前媒体报道留守儿童因教育缺失、监护缺位导致违法犯罪、安全事故等频发的形势下,让我们深感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迫在眉睫、责任重大。今年以来,高安市积极探索
期刊
江西省扶贫工作,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扶办的关心指导下,历任办领导及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随着新的扶贫标准的提高,国家对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江西省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的推进,怎么样才能快速有效地减少贫困对象、推动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的加速发展,尤其是如何发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机构整合的极大优势,探索出一条符合江西省实情的扶贫新路方面,大有文章可做。章康华主任走马上任一
期刊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版图面积4053平方公里,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赣江的重要源头区:现辖12乡12镇299个建制村,总人口8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7.81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近年来,宁都县始终把扶贫和移民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2012年,宁都县的扶贫和移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南振
期刊
为全面准确掌握江西省定南县扶贫对象的分布、家庭收入、致贫原因、住房需求及扶贫需求等情况,2013年1月初至2月初,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动员和组织县乡两级扶贫部门的业务骨干对定南县2011年农村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扶贫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此次摸底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定南县扶贫对象的分布、家庭收入、致贫原因、住房条件及扶贫需求等情况。按照赣州市办的要求,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又对此次扶贫对象调查摸
期刊
[提 要] 从身边的生活实践出发,根据对日常用品的调查与研究,以“产品生态设计”为理念,综合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周围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和设计,最终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人需求的新产品。  [关键词] 生态设计;日常用品;生命周期  [作者简介]邓 翔(1992—),男,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三学生。(江西南昌 330032)  本文系2012年大学生
期刊
为推动了老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为契机,加大扶贫力度,创新扶贫模式。  泰和县是原中央苏区县、吉泰走廊重点县、农业大县。作为挂点扶贫县,周萌时刻牵挂泰和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倾情帮扶出“实招”。2012年3月28日,周萌亲率带领省住建厅、省电信公司的负责同志来到泰和,就泰和县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周萌多次抽出时间召集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