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福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他们将来学会生存,谋求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把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对学生学数学的几点学法指导写出来,以便对学生自我学习数学起到帮助。
一、让学生知道中学数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领悟性:由于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基本数学知识,所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形式,这种形式用完善的逻辑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演绎系统,而略去了它大部分的曲折发现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领悟将成为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知识的发生过程,尽可能联系生产,科研和生活实际,借助其直观形象达到感悟、理解和接受。
(二)思维性:中学数学是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主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实现。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尽量体验和学习前人的数学创新方法,从而实现学会数学。
(三)阶段性: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演绎系统,所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只有抓住每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才能促进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学习,既是抓住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学习,才能完成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四)教育性:由于中学生数学学习是围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条主线进行的。因此,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更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所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领会、巩固、应用
(一)领会阶段:由感知到识别再到抽象、概括。
(二)巩固阶段:由识记到保持。
(三)应用阶段:由练习到作业再到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懂得这三个阶段,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以苦为乐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知道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一)理解问题(审题):即搞清问题的求解目标是什么?其次要弄清已知量和联系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条件是什么?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要架起怎样的桥梁?
(二)设计求解计划(探索):即观察能否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直接架起桥梁,倘若不能就采取迂回的策略,设计辅助问题寻找适当的中途转换点以求达到目标。
(三)实现求解计划(表达):将探索到的解题方案进行逻辑整理,并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四)检验与回顾(检查):数学问题检验与回顾是达到对问题百分之百的正确解答和对最后结论的处理的最好办法之一。它体现着数学学习的入门和求知的细心与高度严格的要求,也是培養解决问题慎之又慎的处事方法。
三、培养吃苦精神,养成良好的品德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适当的困难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努力去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在克服困难过程上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朝着目标奋进。同时在取得成绩后,要及时的多表扬,有意识的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四、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遵守遗忘规律
习惯是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良好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掉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让学生遵循遗忘规律的学习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般人的大脑记忆有三个阶段:第一次记忆也就是暂时记忆。对知识认知之后一般可以记3-7天。第二次记忆是较长时间记忆。而且后一次记忆必须是在前一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内,这样才是记忆时间达到10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第三次在第二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前再次识记,这样识记的知识就可达数月甚至终生。有些学生不有效的反复识记,所以当下学会,过后没有大的收获。让学生按照遗忘规律去识记,将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又能使所学数学知识达到系统性。
基于习惯的培养和识记规律,我平时要求学生养成下列七个方面的习惯:
(一)完成习惯做事、学习。完成作业要养成按时完成的习惯,不拖延。
(二)认真写字的习惯。有人说,你是数学老师还管学生写字。那不一样,正确的书写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数学品质的养成。
(三)慢慢看课本的习惯,数学的学习,课本知识是基础,不抓课本,东寻题,西寻题,只能是断章取义的学习,离开基础的学习。
(四)整理错题的习惯,只有整理、发现问题,才能改正,才能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步的过程。
(五)善问敢问的习惯。
(六)随手做笔记的习惯。
(七)无私帮助同学的习惯。
以上几个方面是自己教书以来几点不成熟对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借以应用,提高数学学习方法和成绩,也可以为学习其他科目有所启迪。
一、让学生知道中学数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领悟性:由于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基本数学知识,所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形式,这种形式用完善的逻辑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演绎系统,而略去了它大部分的曲折发现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领悟将成为学习数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知识的发生过程,尽可能联系生产,科研和生活实际,借助其直观形象达到感悟、理解和接受。
(二)思维性:中学数学是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主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实现。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尽量体验和学习前人的数学创新方法,从而实现学会数学。
(三)阶段性: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演绎系统,所以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只有抓住每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才能促进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学习,既是抓住每一节课,每一章节的学习,才能完成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四)教育性:由于中学生数学学习是围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条主线进行的。因此,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更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所以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领会、巩固、应用
(一)领会阶段:由感知到识别再到抽象、概括。
(二)巩固阶段:由识记到保持。
(三)应用阶段:由练习到作业再到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懂得这三个阶段,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以苦为乐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知道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一)理解问题(审题):即搞清问题的求解目标是什么?其次要弄清已知量和联系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条件是什么?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要架起怎样的桥梁?
(二)设计求解计划(探索):即观察能否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直接架起桥梁,倘若不能就采取迂回的策略,设计辅助问题寻找适当的中途转换点以求达到目标。
(三)实现求解计划(表达):将探索到的解题方案进行逻辑整理,并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四)检验与回顾(检查):数学问题检验与回顾是达到对问题百分之百的正确解答和对最后结论的处理的最好办法之一。它体现着数学学习的入门和求知的细心与高度严格的要求,也是培養解决问题慎之又慎的处事方法。
三、培养吃苦精神,养成良好的品德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适当的困难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努力去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在克服困难过程上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朝着目标奋进。同时在取得成绩后,要及时的多表扬,有意识的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四、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遵守遗忘规律
习惯是长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良好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掉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让学生遵循遗忘规律的学习就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般人的大脑记忆有三个阶段:第一次记忆也就是暂时记忆。对知识认知之后一般可以记3-7天。第二次记忆是较长时间记忆。而且后一次记忆必须是在前一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内,这样才是记忆时间达到10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第三次在第二次记忆时间将要完之前再次识记,这样识记的知识就可达数月甚至终生。有些学生不有效的反复识记,所以当下学会,过后没有大的收获。让学生按照遗忘规律去识记,将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又能使所学数学知识达到系统性。
基于习惯的培养和识记规律,我平时要求学生养成下列七个方面的习惯:
(一)完成习惯做事、学习。完成作业要养成按时完成的习惯,不拖延。
(二)认真写字的习惯。有人说,你是数学老师还管学生写字。那不一样,正确的书写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数学品质的养成。
(三)慢慢看课本的习惯,数学的学习,课本知识是基础,不抓课本,东寻题,西寻题,只能是断章取义的学习,离开基础的学习。
(四)整理错题的习惯,只有整理、发现问题,才能改正,才能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步的过程。
(五)善问敢问的习惯。
(六)随手做笔记的习惯。
(七)无私帮助同学的习惯。
以上几个方面是自己教书以来几点不成熟对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借以应用,提高数学学习方法和成绩,也可以为学习其他科目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