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提问在新课标背景下它是引起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很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对课堂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众所周知,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在他们本身的“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即思维过程,便是首先由教师的高质量课堂提问开始的,所以课堂提问运用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否则就会干扰教学过程,甚至产生负作用。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精心设计,彰显提问的目的性
对提问的精心设计,能够让教师自如地驾驭课堂,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教学内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等设计问题。具体应做到:首先,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问题。设计的提问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要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问要做到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其次,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再次,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来设计问题。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听得通俗易懂,有滋有味。
2 创设情境,彰显提问的趣味性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提问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下,
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数学味的
问题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彰显提问的趣味性。具体做到:一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当做自我需要。二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借助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地思考、大胆地猜想,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控制难易度,彰显提问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体做到:一是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有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课堂的提问不能问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否则就显得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而是要问在最近发展区,提问要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很难。有挑战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而问题难度过大,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以度,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二是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问题过多让学生感动反感,无从答起,滋生学生的懒惰性,过少又影响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在设计问题时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三提问要有层次性。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清晰的层次感和条理性。
4 尊重差异,彰显提问的开放性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存在的空间和权力。加之,学生的内在需求、思想实际、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一是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一样的问题。对于学困生,要重点照顾,提问简单的问题,重点在于鼓励他们的参与;对于中等生,提问稍微难的问题,激励他们不断的进步;对于高材生,就要提问有挑战性的问题了,鼓励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用于创新。
5 答题评价及时,客观正确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总之,对待有效课堂的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精心设计,彰显提问的目的性
对提问的精心设计,能够让教师自如地驾驭课堂,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教学内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等设计问题。具体应做到:首先,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问题。设计的提问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要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问要做到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其次,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再次,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来设计问题。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听得通俗易懂,有滋有味。
2 创设情境,彰显提问的趣味性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提问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下,
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数学味的
问题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彰显提问的趣味性。具体做到:一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当做自我需要。二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借助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地思考、大胆地猜想,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控制难易度,彰显提问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具体做到:一是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有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课堂的提问不能问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否则就显得问题太容易或者太难。而是要问在最近发展区,提问要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很难。有挑战的问题才能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而问题难度过大,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以度,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二是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问题过多让学生感动反感,无从答起,滋生学生的懒惰性,过少又影响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控制好问题的数量,在设计问题时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三提问要有层次性。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清晰的层次感和条理性。
4 尊重差异,彰显提问的开放性
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让不同的声音都有存在的空间和权力。加之,学生的内在需求、思想实际、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做到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一是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一样的问题。对于学困生,要重点照顾,提问简单的问题,重点在于鼓励他们的参与;对于中等生,提问稍微难的问题,激励他们不断的进步;对于高材生,就要提问有挑战性的问题了,鼓励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用于创新。
5 答题评价及时,客观正确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
总之,对待有效课堂的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