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iu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挤出夜的墨汁
  捧在手上看
  看了又看
  看常被众人忽略的
  那一滴滴离我们很近的黎明
  黑的深处
  有稀世的光芒等待认领
  二
  匠人的作坊
  在开满茧花的手上散发奇香
  匠人相信
  泥巴朽木兽骨
  睡着的石头
  醒着的铁
  出窑的瓷器
  一句植物的方言
  一些留给风霜的凿音
  都是有体温有血型
  有魂的
  匠人
  从很小的国里
  走进了很大的世界
  并以心灵的密码
  与这些陌生又熟悉的事物接头和交流
  三
  匠人都是很犟的
  匠人的犟
  来自于出发时
  一万匹野马也拉不回的执念
  所以即使节气退色
  匠人的目光
  也会在打磨梦想的地方生根发芽
  秋天弯下腰的时候
  你说
  那是心细的人
  在捡拾自己的脚印
  四
  其实
  匠人一生
  只在打制一件刀具
  让有硬度的灵魂带着光芒行走
  然后
  从刀锋退回到烧红的铁
  由铁退回到石头
  退回到情感深处的旧石器
  然后
  在石头的纹理间
  试着叫出一朵花的名字
  喊出大江大河
  查阅一个人的苍茫与蔚蓝
  就这样
  匠人独守初心
  从一而终
  在匠人的国里
  唯有沉默的石头
  才是真正的王
  五
  匠人捧着石头
  很像草叶捧着露珠
  在发亮的早晨
  擦汗相认失散的亲人
  石头与石头碰撞
  会交出各自的火种
  匠人与石头邂逅
  能在内心的平原上造山
  六
  每一块石头里都有一座山
  有山
  就一定有蓊郁的林子和鸟鸣
  匠人喜欢走走山里的幽径
  从一块石头走进另一块石头
  继而认定情感里温润如玉的部分
  七
  当绣花的针
  让月光下的忧伤疼在衬布上
  凝结于针尖的重量
  就按吨计算了
  这样的绣品
  只配难回故乡的人
  余生留藏
  而匠人
  以自己的方式
  完成时间的纹身
  八
  铁,遇到铁匠就感动
  铁匠,熟悉铁的表情
  铁,知道铁匠的硬度
  铁匠与铁
  两块铁走到一起
  两个词连在一起
  用名词和动词
  叮当作响地说出各自的身世
  他们相互淬火锤打
  照耀并發扬光大
  一块是另一块的注解
  是典故
  是典故鲜为人知的出处
  如果一块铁阴郁
  另一块肯定会掏出阳光
  两块铁走在一起
  为一段故事的情节
  你一句我一句
  说着说着
  铁就和铁匠同时开花了
  铁匠无铁或铁离开铁匠
  失神的目光都会生锈的
  九
  试图在每一块钢料里
  辨识与自己相同的血型
  借炉火和瞬间沸腾的水声
  经历一场疼痛的穿越
  星光擦亮刀身
  刀脊隔开霜寒
  山林和草原的语言植入刀锋
  让夜在刀鞘里熟睡
  把师傅的传授在刀柄上攥出汗来
  然后收留风雨
  接住一粒粒临秋的露
  然后扶起倒伏的叹息
  对落雪回答得斩钉截铁
  匠人说
  好刀醒着
  真性情拒绝软下来偷生
  十
  当众人还在仰望星空的时候
  那双雕刻时光的手
  只在地上采摘彩虹
  他知道
  地上长出的彩虹是具体的
  带回家
  可以陈列各自的宝气珠光
  就像握住闪电
  收集更多的雷声
  是的
  匠人一生只做这件事情
  为平淡的日子加入适当的盐
  握住闪电
  收集雷声
其他文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由于工作的机缘,每年我都要至少来塔尔气一两次。每当走进小镇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背诵陶渊明这不朽的旷世名篇《桃花源记》,充满美好的想象,“而今迈步从头越”,禁不住再次令我充满联想。走在进入镇子的小石桥上,犹如踏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桃花源口,一过小石桥进入镇子,就如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塔尔气”由蒙
期刊
2016年深秋,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开草原城市海拉尔,到鄂伦春自治旗的大杨树镇生活和工作了一年。这是呼伦贝尔东部的一个乡镇,镇的名字源于甘河边的两株大杨树。以山川河流或地形地貌来为一个地方命名是一种古老的命名方式,大杨树的名字就这样世世代代刻在了当地人心里,又伴着冷冽清澈的甘河水流向远方。  那一年的经历像河水一样浸润心底,至今还能回忆起很多场景:和同事们一起下村开展扶贫工作,走家串户宣传党和政府的
期刊
这木箱半米高、半米宽、半米长。暗黄色,岁月剥蚀其表呈现近十处拇指甲大的斑驳点。箱子的侧面有一处被木棍接头填实的子弹穿洞的痕迹。木箱盖边沿儿中间和木箱正面的交接处悬挂着一把老式铜制锁。木箱材质是檀木,幽幽地散发出沁人的香气。这木箱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同现代时尚家具相比有几分寒酸、暮气,但古朴而庄重。这木箱见证我家三代的感情、生活和命运,其价值无法用金钱等物欲性东西来衡量,我一直视之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期刊
放下一切重量  就像羽毛的飞翔找到故乡  在呼伦贝尔无边的蔚蓝下  一双含泪的眼睛  只为这朵童年时飘过的云  我两手空空  站在这里  风满发鸟声过耳  不要高歌只需浅吟  把寻找到的宁静  涵养在胸口  盛开成欲言又止的心情  哈克遗址寻古  我们跋涉六千年的光阴  与你相遇  一半现代红尘 一半千年梦境  雪花从轻盈到壮烈  长风从远古至天边  此刻与彼时  仿若隔一道深蓝的银河  苍茫的沧
期刊
阿爸的马鞍  是爷爷留下的  没有雕花  没有银扣  熟皮条拧成马肚带  黄花木的鞍座  只有额吉  在鞍韂上绣出的云头  留下阿爸抹不掉的眷恋  草原的路  风一样颠簸  雨一样飘摇  隐约马背民族的久远  阿爸无数次回头  把额吉的牵挂扯到天边  瞳孔里闪烁着惊悸  勒紧疼痛  牧放岁月  捡起回忆  为鞍座涂抹新漆  透出厚重的底色  为牛皮缰绳涂抹羊油  抻直韧性的筋脉  在夜幕浩瀚的寂静
期刊
亿万年的地壳运动,鬼斧神工地造就了神奇的呼伦贝尔地物地貌。在这里,山岭、草原、森林、河流血脉相通,共奏大自然优美和谐的交响曲。在这唯美的共鸣中,有一种“旋律”格外独特而豪放,慷慨地点缀着呼伦贝尔大地,无私地奉献给呼伦贝尔大地。据说,盘古开天,天女散花,飘落九州,落地生根。从此,在呼伦贝尔的山山水水间就布满了山花;从此,年复一年春夏秋季节五颜六色的山花成为呼伦贝尔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呼伦贝尔野生植
期刊
那些年,雪怎么下,才叫下  是纷纷扬扬,貌似繁花  还是稀稀簌簌,细如针码  那些年,我总是冒雪出发,不懂寒冷  就像我不懂世事炎凉  那些年,我和雪花流落街头  与自己的身影相依为命  那些年,世界其实是一块冻僵的铁  我只是伸出年轻的舌尖  舔了一下它的温度  装卸火车时看到落日  那轮冬天的落日,像载着60吨煤的火车  停在白色旷野的枕木上  停在黑色煤场的远方  满车厢的煤炭火燃烧得那么热
期刊
秧马奔驰  这是世界上跑得最慢的马,比蜗牛都要慢;又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一垄到头,夏天悄然过去,几垄到头,青春了无踪影。  如今,秧马早已挣断缰绳,跑出田野的边界,终被囿于封闭的农展馆里;那曾经驰骋禾床的欢腾场景,已经成为记忆,如同渐渐泛黄的黑白照片。  秧马,也叫秧凳、秧船,是拔水稻秧时所坐的器具。它由木料打制,上下两层,上层是小板凳,如同马鞍,下层是两头翘的木板,似船底板。人坐在上面拔秧,不
期刊
大兴安岭开发初期,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相关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偷捕盗猎野生动物现象较为普遍。  我最早的家在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个小镇,这里气候寒冷,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有些人偷着套个雪兔、狍子,打个飞龙(短尾榛鸡),大多是为了改善一下生活,偷着猎熊的人很少。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后,这是大兴安岭最冷的时候,每天气温都在零下四十多度,这个时候也正是棕熊“冬眠”的时候。
期刊
1  头天一场春雨,还没有打湿地皮,却让天高了八丈,云白了三分,令人神清气爽。  邹明丰趁了县上没有通知开会,没有县级单位来下乡的空档,下决心去趟苦桃村,要亲自把一项扶贫专款交给他的帮扶结对户,有话要给那家人交代。他叫上了新来的文书小王随行。倒不是他邹明丰怕路途寂寞,而是为了让小王熟悉一下顺路两个村的情况。小王身背一部在大学里就玩得烂熟的“佳能”照相机,手拎两盒泡椒牛肉方便面。那是他们的午餐,是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