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融城经济新样板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下辖10个农场分公司,分布在哈尔滨市“五区五县”, 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禀赋优越,人文底蕴深厚。
  哈尔滨公司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融”为牵引,统筹民生发展,打造融城经济,构建三大产业板块,实施三产融合打通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引领行业发展,带动黑龙江省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和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建设的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北大荒中央厨房博览园和全产业链农副产品储运销售中心,实现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安全闭环产业链,探索出一条“融城兴业、富民强企”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实现融城经济与民生经济协同互促,共生共荣。
  企业化运营半年多以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哈尔滨公司仍然实现逆势增长,截至8月末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85.92%;利润总额扭亏为盈,实现5716万元,同比增长1.07亿元。一个以发展全产业链城郊现代农业为主业,现代服务业和置业为辅的大型农业产融公司正蓬勃崛起。
陈玉林在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施工现场向领导介绍工程推进情況。

以融城经济为基础先行先试


  在经历了一场浴火重生的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和办社会职能改革后,作为垦区企业化改革的先锋,哈尔滨公司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由垦区“两化”改革试验点成为通过深化改革内生动力、外增活力、整体强实力的示范点。
  其一,去行政化先行一步。2018年12月16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成立。2019年11月22日,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哈尔滨有限公司企业化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哈尔滨公司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征求意见建议109条,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97项。为防止办社会职能移交属地出现“两层皮”“互相推诿”现象,公司与属地政府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做到“真交实改”,率先向属地政府移交哈尔滨市辖区教育行政职能和10所学校。
  同时,推进公安、司法、民政、编办、工商、文化等26个行政职能部门权力和12个行政管理事业单位的属地移交工作,撤销了所属农场238项行政职能,并实现所属农场机构、人员、资产、债务、财务核算五分开。
  通过改革,一方面企业自身脱胎换骨、轻装上阵,焕发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在北大荒集团的大力支持协调下,与地方政府“共答一张卷、共绘一张图”,全面融入城市、共建城市,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明确全力支持农垦发展,各区县全面加强与各农场分公司的垦地共建,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区域规划,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展现出强大合力。
  其二,推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去年冬季,哈尔滨公司落实北大荒集团党委“决战决胜100天”冬季改革攻坚行动的总体部署,推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重点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提高法人治理能力,实现由传统管理方式向决策、执行、监督治理机制转变。
  完善了公司总部、产业公司和农场分公司财务预算、审批、资产、经营等管理制度,10个农场分公司全部取消了二级管理,实行一级管理。
  由此,哈尔滨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谋篇布局,紧锣密鼓制定产业规划,一系列公司化运营的新举措密集落子铺开。

构建新型农产品供给全产业链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粮食、食品安全成为热议焦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农产品供给全产业链,备受业界关注。
  一是建龙头打基础确保食品安全。在北大荒集团强有力支持下,哈尔滨公司加速推进位于阿城区的北大荒(哈尔滨)中央厨房博览园暨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项目,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中彰显北大荒的责任与担当。
  该项目建成后,年动态存储量可达30万吨,年产速冻果蔬、鲜切净菜及标准化食材10万吨,将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最大的冷链物流集配中心,补齐北大荒支柱产业中的果蔬产业板块,打通农业全产业链,重塑北大荒产业链、供应链品牌价值,实现“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转化和增值,最终实现反哺和带动农产品的种植,促农增收,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项目针对现代快节奏人群的生活需要,定位于便捷、安全的食材供应。与传统供应链不同,项目坚持产、储、运、加、销一体化、标准化,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全程闭环管理、全程冷链运输、产品可追溯,以现代化的技术与装备和科学标准来实现产品品质管控、资源合理利用和食品安全,实现菜肴的标准化、工业化及规模化,形成面向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连锁餐饮业等终端的高效加工与配送体系。
  将全面推广中餐标准化,将科学、技术、智能转化应用到中餐工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化运营,通过产品标准、原料、烹调、卫生、质量、贮存、配送7个标准实现产品研发定制定量运作,形成中式冷链菜肴技术研发系统,并打通冷链与热链间的隔阂,满足城市白领节约做饭时间一到两小时的需求。
  将传统中餐配料、味道、制作等精确量化,数十种“标配硬菜”,使不善厨艺的消费者“秒变大厨”,无需再为买菜烧饭费神,简单复热后居家就能吃上一道道美味佳肴。
  中餐标准化车间,可生产八大菜系菜品,日产标准化餐食达15万份,年产5400万份,产品可以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年产值约5.4亿元,经济效益大幅提高30%,年净利润可达1.2亿元,使其发展成为国内“中餐标准化工厂系统工程集成商”。
  同时,以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为平台,整合北大荒集团旗下各类农副产品资源,制定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品牌管控,采取抱团营销的方式,优质农副产品通过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统一对外输出,形成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绿色、安全、营养、健康”产品体系,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项目达产后,依托哈尔滨公司所属农场原料基地优势,将在哈尔滨市区及周边地区建立“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绿色食品专营旗舰店”。
  未来5年,哈尔滨公司将在其他大中城市建立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分厂,以分厂带动该地区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绿色食品专营旗舰店及连锁加盟店的建设。通过商品生产工艺流程展示,突出榜单产品各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成为“看得见的品质”。
  北大荒中央厨房博览园“模板”,将相继在全国“复制”,建设“三库一中心”模式,延长产业链,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黑龙江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和俄日韩三国大量的果蔬食品进口需求,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一步提升北大荒在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力。
  二是围绕龙头建基地,构建融城发展新模式。2020年,由农财两部委批準的“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项目”落户哈尔滨公司,是黑龙江垦区唯一,占全省1/3、全国1/50的国家级重点项目。
  哈尔滨公司以此项目为依托,发展蔬菜种植、加工、营销,推动蔬菜产业集群发展,在哈尔滨市城郊打造七大特色北菜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施化、智能化为手段,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创建标准化菜园,优化蔬菜品种,打造高端精品蔬菜生产基地。
  “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公司将全面融入城市发展,建设“米袋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菜篮子”“肉铺子”城市保供基地、特色北菜基地和生鲜农副产品批发集散中心。

以深度融合探索绿色发展


  哈尔滨公司的优势是地处省会城市,但地域、季节性限制,一直是制约农副产品供给的瓶颈。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项目建设,恰恰破解了果蔬保鲜技术难题,实现保鲜、冷冻的功能转换。以定制化、绿色化为标准规范生产,以信息化、智能化为载体创新经营,输出北大荒优质农产品,为解决供给侧探索出日益宽阔的新途径,以产业思维做市场、做品牌,创新经营新业态,是哈尔滨公司融城发展的新方向。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为融城经济提供保障。专门制定扶持和规范项目建设的土地优惠政策,为入园企业提供用地保障。推进农业用地流转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和有效利用,稳定流转关系。
  积极落实财政倾斜政策,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在项目谋划与设置方面,着力推进“投资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投资项目的效率与效能,避免设计用途与实际用途分离,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
  建立多元化融资支撑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解决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以农机装备、农业设施、承包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探索权属清晰的动产和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了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与高校合作,搭建技术与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与高端科技人才开展深度合作,筛选引进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生产设备等,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的试验示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
  建设农产品研发中心及院士工作站,重点加强蔬菜育种、加工领域的攻关研究,积极承担科研与推广项目,加强硬件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产品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平台,促进产业集群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服务共享、科技成果共享,使得北大荒独有优势形成叠加效应,转化成为核心竞争力释放。
  建设北大荒双创中心、电商孵化基地。重点建立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发展中心、电商产品O2O体验中心、营销中心、北大荒电商哈尔滨仓配中心和电商人才培训中心五大事业板块,利用电商渠道为园区企业提供产品定制、渠道对接、品牌推广等系列电商运营支持,助力入驻企业上行。
  哈尔滨公司背靠北大荒集团,依托哈市区位,服务龙江发展,打通了“融城兴业”变“普惠民生”的有效路径,实现了小农场带动大产业,小产品撬动大市场,小农业产生大效益,资源小公司向产业大公司、经济强公司的新嬗变。产业融城,造福民众,生态融城,休闲农旅,当下可为,未来可期。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班级学生群体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课堂为活动空间、以课时为活动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笔者联想到曾经阅读的两本书——维克多·李·伯克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和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他们分别从文明冲突的视角去解析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这一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监管的规定在万众期盼中落地,那么,如此严格的时长限制,能否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顽疾?家长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了?未成年人游戏用户过亿  马平的孩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教科书中插有大量图像(历史地图、表格、代表人物画像等), 它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趣味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授应用历史图片的办法,指引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认知,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这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不无裨益。  一、锻炼学生,培养学习历史地理识图的基本能力  历史地图,首先是地
“熟悉化”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常见现象,这种教学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固于教材和满足现有的知识,用已有的经验进行一种定论式教学,对人物、事件讲述简单化、程式化。“熟悉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价值观得不到提升,最终束缚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去“熟悉化”,对现有的、传统的说法不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持一种谨慎甚至大胆怀疑的态度,大胆求证,让历史教学重新
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发生的,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所以学习历史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历史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2016年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历史的时空观念,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时空观念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研究的是时空观念的培养价值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而对如何选择空间素材和选择怎样的空间
2018年我校历史教研组以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走近身边的历史”的学科活动。活动以史料教学为抓手,从“新史料”和“身边史料”入手探究改革开放的历史,在“实证”中提升思维品质,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质证和感悟。  一、探究“新史料”,在“实证”中理解历史  “走近身边的历史”系列学科活动开展多年,每年围绕热点主题展开。2018年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在课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重点提出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作了详细的阐释。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学家齐世荣总主编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也在中学七年级开始投入使用。这本部编教材与原人
游客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参观。摄/朱鹏涛  河北是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游客在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参观学习。摄/付兆飒  在燕赵大地上,数量众多、独具特色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听党指挥、不畏牺牲、艰苦奮斗、无私奉献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的辉煌印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宝藏,更是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192
当前,学习共同体已被广泛关注,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学校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1]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自然更有理由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本文旨在探究如何理解、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对话教学,从而寻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革的新方略。  一、课堂学习共同体之理解  共同体(Community)作为社会学的概念,最先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1916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其名著
电视专题片《血色黄昏》开篇说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学习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历史人物。论人可以知世,知世方可论人。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间里的“人”呢?对李鸿章讨论分析是个很好例子。  一、梳理人物活动的时序。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重要线索。学习时间里的“人”,可以依据时序,构建人物活动的历史年表,进而分析人物社会地位变迁的因果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