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尊法素养”培养探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还未走入社会的青少年,在校园里应该怎样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本文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育“尊法素养”,让青少年从小就对法律有敬重、有敬畏,让法律伴行成长,让遵纪守法成为内心自觉。如何理解尊法?本文认为,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遵守法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透射出的内涵差异却极大。
  关键词 尊法 涵义 前提 基础 “尊法素养”
  作者简介:邵立源,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33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依法从事,越来越注重将自身的行为和活动,规矩于法律范畴之内。作为还未走入社会的青少年,在校园里应该怎样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我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育 “尊法素养”,让青少年从小就对法律有敬重、有敬畏,让法律伴行成长,让遵纪守法成为内心自觉。
  一、尊法涵义的理解
  如何理解尊法?我认为,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遵守法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透射出的内涵差异却极大。遵守法律,重点在守上,守住这根红线,不触犯、不触碰,不越雷池半步,就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如此看来,做到了守法,似乎就很好了,但是我却认为,这样的遵守法律,与尊法似乎还是有差别的,这就是尊法的主动性更強。在我们新宪法的序言中就明确提出了“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要求,法律这样的自带尊严,其震慑力足以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不敢造次。但是,如果能够让人们主动地去尊重和敬畏法律,打内心里愿意去自觉遵守,那么我想有了这样的主动和自觉,遵守法律就会成为大家更愿意达成的共识,就会成为大家更愿意自觉接受的行动准则。因此,对于尊法涵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在内心的主动性。
  二、尊法的前提是学法懂法
  单纯只是尊重法律、敬畏法律,似乎还不是尊法的目标。我认为,尊法最终要做到的是人们在自觉自愿之中知法、守法、用法。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学习法律、懂得法律。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学法用法,那是大人的事儿,离我们还远着嘞。还有的同学会认为,自己也不犯法,法律跟自己没关系,学法律没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是法律意识淡漠的表现,在我国上千部的法律法规里,就有一些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就在身边,需要知晓,需要学习。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字里行间都投射出对于青少年的保护与保障,作为身处其中的青少年,学好这部法律,才能更加理解国家对于自我的保护与关爱,才能更加发自内心地尊重这部法律。同理,其他法律也是如此,只有学好法律,知晓法律的适用领域和意义,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并履行应尽的义务,才能让尊法不盲目,才能让尊法掷地有声。
  三、尊法的基础是遵守法律
  尊法的基础是遵守法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俗语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是谁首先就要遵守这个法,守住这个规。因为,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利益的社会规范。没有了这个秩序、没有了这个规范,人们各自为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想而知,一切将无所保障,当然尊法也就成了空谈。正如我国宪法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法律是尊法的基础,不遵守法律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更不用说还要尊法了。
  四、培养尊法素养的有效途径
  有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前提,身处校园中的青少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尊法素养的人?我想这不是一个单一的命题,这不但需要青少年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锤炼,更需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共同铺设一条适合青少年提升法律素养的行进之路。
  途径一:自身方面。重要的是对自我的要求,必须从小事儿做起,从遵守身边的校纪校规做起。横看左右,不乏有一些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的少年,他们价值观、人生观飘浮不定,在学校里藐视校规校纪,不约束自己的行为,把违反校纪校规作为家常便饭,还觉得那是自己的本事所在,以至于越走越远,甚至于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纵观这些少年的成长轨迹,他们正是由于忽视了身边的纪律,一天天一点点感觉无所谓,然而习惯的势力是强大的,恶劣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要想回归正常的成长轨迹绝非易事儿,更何况那些走上了犯罪道路的同龄人,他们只能在悔恨中品尝自己酿下的错。当然,我们周边更多的是能够自我要求严格的人。身处纯净校园的学生,平常在规范方面接触最多的是校纪校规,这些纪律性的约束,貌似与法律不沾边,但正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些校园里的纪律规则,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规则意识的垒土,万事起于细微,一个在校园里就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己遵纪守规的少年,日后走入社会,也一定是一位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好公民,因为遵纪已经内化为了自身优秀的习惯。
  途径二:家庭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及“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对于培养尊法少年至关重要。有个流传很广故事:一位母亲,见到自己的孩子偷拿邻居的东西回来,每次都不制止,反而给孩子竖大拇指,认为孩子能干。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临刑前提了一个要求吃母亲一口奶,最终孩子吃到的不是母亲的奶,而是亲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声泪俱下地责问:“为什么小时候偷回东西的时候你不打我……” 小时能够偷针赚得小便宜,长大能够期望这样的孩子会遵纪守法吗?我认为这样的期望太渺茫了。所以,一个有尊法素养的少年,一定是成长在一个有规有矩,有父母做榜样的家庭的。
  途径三:学校方面。高屋建瓴地开设相应的法律课题、学校课程或者抓住一些有利的教育契机,让法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视野,消除学生对于法律的陌生感、距离感,引导学生从少年起就学法、护法、用法,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修养势在必行。比如今年的全国两会,一个很重要的看点,是当选的国家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宣誓仪式。这不仅是我国领导人首次的宪法宣誓,具有新时代里程碑的意义,更是一个普法宣传的有利时机,这样的教育契机可遇不可求,应当牢牢抓住。事实也是如此,许许多多的学校都将此作为了一场现实版的法治公开课,让每一位校园里的学子在感受宪法宣誓的神圣与庄严之时,受到了很好的法治熏陶,提升了对于宪法的信仰与热爱,当然那种对于以宪法为代表的所有法律的尊重与敬畏,自然已经注入了心底。
  途径四:社会方面。要关注到青少年正处于未成年到成年的发展时期,是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引导的好坏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培养青少年良好法律意识的积极参与者,都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是自媒体的时代,成人的世界里更要多一根弦,为少年人多些正面的引领,让少年们在还不足以完全判断是非的年龄里,有榜样可依,这对于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当然,这只是社会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培养青少年的尊法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但是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有幸生活在法制日渐完善的时代,每位少年在受法律保护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去尊重法律,让尊法素养成为自身优良的品质,在未来参与社会建设中成为尊法懂法守法依法的新一代!
其他文献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也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责任义务的本质需求.要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国家机关工作队伍,应重视对国家
本文通过聚焦于铁路企业的维权现状,剖析广铁集团铁路西江大桥被撞后依法维权的案例,归纳总结其主动依法成功维权的有效做法,为进一步推进铁路企业依法维权提供借鉴.
华人在性质上不同于中国人,因为构成其身份的各个成分,可以和他们各自所在国的非华人社会进行商议,从而使这种身份具有独特性和地方性,而不是跨国性.这种关于华人身份的观点,
在2014北京两会的政府报告中,“人口”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182次。早在2010年,北京人口就整整提前10年,突破了1800万的人口规划目标,再加上千万数量级的流动人口,“拥堵”,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其指导思想在国家治理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解国家治理属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结构.是西方体制论、人治论以及政府优劣论等理论的升级,从较为明确的阶级立场对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提出了完整的见解,国家政权中国最核心的地位就是无产阶级,并深度挖掘人性价值和发展根本性原则。本文对国家治理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家治理的社会学意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低压电缆设施作为电力设施的核心构成部分,电缆的布置和安排是否合理,布置工期都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设施组建的工期进程.只有不断加强相关运行维护技术,才能让电缆在我国所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教育工作依然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核心内容之一的励志教育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充分认识和厘清新时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举措,增强励志教育的精神激励,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助能力,进而对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这就产生了许多关于环境的法律诉讼。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现在对环境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借鉴民事诉讼的宝贵经验.系统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的特殊性,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定义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加速地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培育中小科技企业成功创业和迅速成长方面越来越显现出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