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不牢小康社会就不牢,能源不牢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不牢。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完善制度,力求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的活动。
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能源发展总目标和能源政策取向。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的重大战略问题,要认清形势,把能源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世界能源发展形势
要谈中国的能源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发展形势。全世界能源形势,南北两边是完全不同的能源态势。从全世界的能源消费讲,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后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全世界人口现在大约已经达到65亿,发达国家包括前苏联,人口大约是14亿多一点,但这14亿人却消费了世界能源总量的65.5%(石油66%、天然气75.4%、核能93.8%),也就是全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二被不到20%的发达国家所消费。
从地区上来看,能源消费分三个中心:一是北美,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大约消费全世界能源的30%左右;二是欧洲,包括前苏联,大约也消费世界能源的30%左右,三是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日本以及印度等,消费世界能源的30%左右。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已经超过北美,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至于非洲和中南美(洲),能源消费水平就非常低了。
在世界能源消费框架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有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二将出自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对于世界能源的平衡形成了新的挑战。
今后几十年内,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能源。虽然世界能源资源还有很大潜力,但是如果投资不足,能源供给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所以在能源市场和能源价格问题上,现在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目前的世界能源安全框架,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做好准备,过去世界能源的供应,特别是贸易,主要是在能源资源国和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印度也都开始成为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在新的国际贸易之中,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提供能源安全保障,这个问题对全世界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
由于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各国经济发展命脉的重大问题,而且能源问题牵扯的经济利益非常大。石油、天然气都是世界上投入最高,而且利润也最丰厚的产业,所以围绕能源问题开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争夺和斗争,都是十分激烈的。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态势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能源增长主流的态势下,也会对围绕能源展开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问题,引起非常大的影响。
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气候变化问题可能对全球的能源发展逐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可能面临着一种要有一定上限的问题,全世界有可能对到底可以用多少化石原料,可以排放多少温室气体,有总量限制。而所谓的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基本上是由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如果要减少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对能源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有重大影响。这个总量限制目前来看还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带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如果气候变化逐渐被事实证明的确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的话,可能就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必须采取行动,各国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增长非常快的,以后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国家,不管你有多少人口,你可能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方面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是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态势。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政策走向
为了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全方位提高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节能不是缓解能源紧缺的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
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有两个量的指标。一个就是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另一个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间降20%左右。整个一万多字的建议中只有这两个量的指标,这给能源工业提出了更严格的指标,就是降低能耗,全国各行各业必须降低能耗,不降能耗没有出路。我们要对人类负责,不能去模仿美国那样的能源消费,这在我们国家是不行的。所以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形成科学的消费观、消费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2020年小康社会的建设。没有一个坚强的能源基础,小康社会就无法实现。
我们要用市场经济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经济杠杆,价格,税收,来促进节能;二是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角度看,要引进一个有足够市场刺激的能源价格体系,刺激节能;三是在管理方面,建立全社会的能源需求体系,各部委已经公开要求对各地GDP单位能耗情况,工业能耗情况、工业电耗情况进行公布,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节能目标;四是要用标准、标识这些市场准入的手段和市场淘汰的手段来促进节能。五是要在消费方式的引导上,在个人、社会的消费文化、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上,做大量的转化工作。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政策走向是: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要保证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国家安全,首先要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已在辽宁的大连、山东的青岛、宁波的镇海、舟山的岙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工程实施很顺利,完工之后将按照我国能源总的方针加强石油储备,确保能源安全。所以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2005年全国的煤炭需求缺口大约是8000万吨左右,电力供应短缺大约为2500万千瓦,而原油我们需要进口1.3亿吨,才能够基本满足国内的需求。高油价让我们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所以全社会节能,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务之急和长期的战略目标。
我们从五个方面规定了能源发展的目标: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效率要提高,要形成我国的工业体系,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法规体系。
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能源目标就要扣紧经济发展的步伐,能源的发展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并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能源发展中,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及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的信息工业化的道路。
要把节约能源和保障能源供应,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为供应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节约和高效利用。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完善制度,力求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的活动。
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能源发展总目标和能源政策取向。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的重大战略问题,要认清形势,把能源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世界能源发展形势
要谈中国的能源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发展形势。全世界能源形势,南北两边是完全不同的能源态势。从全世界的能源消费讲,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后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全世界人口现在大约已经达到65亿,发达国家包括前苏联,人口大约是14亿多一点,但这14亿人却消费了世界能源总量的65.5%(石油66%、天然气75.4%、核能93.8%),也就是全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二被不到20%的发达国家所消费。
从地区上来看,能源消费分三个中心:一是北美,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大约消费全世界能源的30%左右;二是欧洲,包括前苏联,大约也消费世界能源的30%左右,三是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日本以及印度等,消费世界能源的30%左右。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已经超过北美,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至于非洲和中南美(洲),能源消费水平就非常低了。
在世界能源消费框架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有迅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成为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二将出自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对于世界能源的平衡形成了新的挑战。
今后几十年内,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仍然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能源。虽然世界能源资源还有很大潜力,但是如果投资不足,能源供给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所以在能源市场和能源价格问题上,现在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目前的世界能源安全框架,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做好准备,过去世界能源的供应,特别是贸易,主要是在能源资源国和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像中国、印度也都开始成为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在新的国际贸易之中,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提供能源安全保障,这个问题对全世界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
由于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各国经济发展命脉的重大问题,而且能源问题牵扯的经济利益非常大。石油、天然气都是世界上投入最高,而且利润也最丰厚的产业,所以围绕能源问题开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争夺和斗争,都是十分激烈的。在今后的能源发展态势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能源增长主流的态势下,也会对围绕能源展开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问题,引起非常大的影响。
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气候变化问题可能对全球的能源发展逐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可能面临着一种要有一定上限的问题,全世界有可能对到底可以用多少化石原料,可以排放多少温室气体,有总量限制。而所谓的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基本上是由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如果要减少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对能源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有重大影响。这个总量限制目前来看还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带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如果气候变化逐渐被事实证明的确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的话,可能就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必须采取行动,各国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增长非常快的,以后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国家,不管你有多少人口,你可能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方面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是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态势。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政策走向
为了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全方位提高对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节能不是缓解能源紧缺的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
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有两个量的指标。一个就是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另一个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间降20%左右。整个一万多字的建议中只有这两个量的指标,这给能源工业提出了更严格的指标,就是降低能耗,全国各行各业必须降低能耗,不降能耗没有出路。我们要对人类负责,不能去模仿美国那样的能源消费,这在我们国家是不行的。所以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形成科学的消费观、消费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2020年小康社会的建设。没有一个坚强的能源基础,小康社会就无法实现。
我们要用市场经济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一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经济杠杆,价格,税收,来促进节能;二是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角度看,要引进一个有足够市场刺激的能源价格体系,刺激节能;三是在管理方面,建立全社会的能源需求体系,各部委已经公开要求对各地GDP单位能耗情况,工业能耗情况、工业电耗情况进行公布,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节能目标;四是要用标准、标识这些市场准入的手段和市场淘汰的手段来促进节能。五是要在消费方式的引导上,在个人、社会的消费文化、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上,做大量的转化工作。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政策走向是: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国外、统筹城乡、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要保证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国家安全,首先要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已在辽宁的大连、山东的青岛、宁波的镇海、舟山的岙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工程实施很顺利,完工之后将按照我国能源总的方针加强石油储备,确保能源安全。所以能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2005年全国的煤炭需求缺口大约是8000万吨左右,电力供应短缺大约为2500万千瓦,而原油我们需要进口1.3亿吨,才能够基本满足国内的需求。高油价让我们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所以全社会节能,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务之急和长期的战略目标。
我们从五个方面规定了能源发展的目标: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效率要提高,要形成我国的工业体系,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法规体系。
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能源目标就要扣紧经济发展的步伐,能源的发展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并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能源发展中,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及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的信息工业化的道路。
要把节约能源和保障能源供应,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为供应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节约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