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个人素养的提高跟教师的平时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阅读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本文的探讨重点,笔者论述了几个具体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素养 阅读提高
教师的素养与教学的关系如同山体与山峰的关系。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作家所知道的事情就像海中漂浮的冰山,而写出来的东西则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这种比喻完全可借以形象地说明教师的素养与教学的关系:素养是浸泡在海水中的冰山,教学仅仅是整座冰山的一角。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时才能底气十足,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厚重的蕴涵。
做一个教师,需要读书;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需要丰富的学识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思想触角。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读几本原著,凭自己深厚的阅读积累引进最精当的信息,使自己的教学受学生的欢迎。读书要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笔者这里罗列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读书要读思结合
阅读是与思考相随的。没有思索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阅读,把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言语,为课文的升华与体验的深入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看到的是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多情,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凤姐的精明干练,……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意味着一个俗气的故事,更集中表现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心灵也是脆弱的,还有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写作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读书如此教学也如此,笔者把这种熟读精思的方法运用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在教学徐志摩《再别康桥》前,笔者先细细地读品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细细地琢磨诗人流露在诗里的感情,还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云游》等。因为这些诗作语言风格一致,内在情韵相连相近,有可比性和代表性,能较好地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感受志摩的诗风和诗魂,那就是——“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好的阅读效果。
尽管,初读经典著作可能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境界,恰如梁实秋先生所说:“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二、读书要读写结合
徐特立先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谓“阅读的根基有多厚,写作的高度就有多高。”我觉得,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作为绍兴人,笔者对鲁迅及鲁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曾阅读了大量的鲁迅作品及有关研究鲁迅的著作,笔者有种深刻的感觉:学术界与教育界的隔膜,使得鲁迅研究不能及时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层面,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存在误区,品文首先要品人,于是笔者试着写了《走近鲁迅:穿越精神峡谷的心灵相遇》、《品文先品人——鲁迅作品教学刍议》,试图通过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新课程的实行,鲁迅的作品在新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小,有些教材甚至没有了鲁迅的作品,于是笔者试着写了《回归作家作品,感受人文价值——浅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价值取向》。阅读鲁迅让我获得了这么多的感想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和一种成就感。
不能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他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还能教书吗?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应该把读书与教书结合起来,从书本中汲取滋养,“读”出教育的品位,“读”出教学的精彩。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促写,听读结合,讲读并进”的原则,以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读书贵在坚持
要使阅读成为悦读必须有极大的毅力支撑,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孤独,专心致志。只要我们养成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习惯,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所谓“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这是古人读书的心得。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台阶,尽管攀登中会有单调和重复之厌,但只有经过一定量的单调和重复后,才能领略那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才能多作“贡献”。
总之,教师素养是浸泡在海水中的冰山,教学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有阅读才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时才能底气十足;有底气才有灵气,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厚重的蕴涵。
★作者简介:舒毅,浙江省绍兴县越崎中学教师。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素养 阅读提高
教师的素养与教学的关系如同山体与山峰的关系。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说,作家所知道的事情就像海中漂浮的冰山,而写出来的东西则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这种比喻完全可借以形象地说明教师的素养与教学的关系:素养是浸泡在海水中的冰山,教学仅仅是整座冰山的一角。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时才能底气十足,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厚重的蕴涵。
做一个教师,需要读书;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需要丰富的学识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思想触角。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读几本原著,凭自己深厚的阅读积累引进最精当的信息,使自己的教学受学生的欢迎。读书要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笔者这里罗列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读书要读思结合
阅读是与思考相随的。没有思索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阅读,把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言语,为课文的升华与体验的深入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看到的是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多情,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凤姐的精明干练,……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意味着一个俗气的故事,更集中表现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心灵也是脆弱的,还有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写作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读书如此教学也如此,笔者把这种熟读精思的方法运用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在教学徐志摩《再别康桥》前,笔者先细细地读品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细细地琢磨诗人流露在诗里的感情,还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云游》等。因为这些诗作语言风格一致,内在情韵相连相近,有可比性和代表性,能较好地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感受志摩的诗风和诗魂,那就是——“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好的阅读效果。
尽管,初读经典著作可能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境界,恰如梁实秋先生所说:“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二、读书要读写结合
徐特立先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谓“阅读的根基有多厚,写作的高度就有多高。”我觉得,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作为绍兴人,笔者对鲁迅及鲁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曾阅读了大量的鲁迅作品及有关研究鲁迅的著作,笔者有种深刻的感觉:学术界与教育界的隔膜,使得鲁迅研究不能及时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层面,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存在误区,品文首先要品人,于是笔者试着写了《走近鲁迅:穿越精神峡谷的心灵相遇》、《品文先品人——鲁迅作品教学刍议》,试图通过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新课程的实行,鲁迅的作品在新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小,有些教材甚至没有了鲁迅的作品,于是笔者试着写了《回归作家作品,感受人文价值——浅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价值取向》。阅读鲁迅让我获得了这么多的感想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和一种成就感。
不能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他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还能教书吗?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应该把读书与教书结合起来,从书本中汲取滋养,“读”出教育的品位,“读”出教学的精彩。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促写,听读结合,讲读并进”的原则,以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读书贵在坚持
要使阅读成为悦读必须有极大的毅力支撑,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孤独,专心致志。只要我们养成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习惯,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所谓“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这是古人读书的心得。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台阶,尽管攀登中会有单调和重复之厌,但只有经过一定量的单调和重复后,才能领略那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才能多作“贡献”。
总之,教师素养是浸泡在海水中的冰山,教学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有阅读才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时才能底气十足;有底气才有灵气,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富有厚重的蕴涵。
★作者简介:舒毅,浙江省绍兴县越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