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能力是检验一个高中生语文素质的核心标志。语感的含义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它具有三种特点,分别是:间接性、经验性、整体性。近年来,语感和语感教学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吸引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语感训练必须抓住重要环节,必须要结合创设情境、多思多想等方面进行训练,才能够有效提高当代高中生的语文语感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77-01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可以看出语感的重要性,一个人语感能力的高低就代表了他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得到重视。在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中要首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然后注重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以及准确的运用,只有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在整体上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感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语感,众说纷纭。李海林从语言学的角度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杨炳辉①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心智技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李珊林②从教学论的角度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培训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侧菜的比较直接、迅速地、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王尚文③从哲学的角度认为,“主观的语感源于客观的言语,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当前对语感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大致有22种,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更多的研究者是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界定语感。大致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感受论的定义。“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这一表述过于宽泛,没有对语感的本质做出揭示,不够深刻。第二种,直觉论的定义。“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这是在感受论基础上对语感的更深一层研究,第三种,同化论的定义。李海林认为“语感可定义为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感过程就是一个以言语为对象的学习,认知过程,它的实质与一般学习过程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本人比较赞同徐云之的观点。“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的感受能力。”因为它具有能力的多种特征:语感具有稳定性、主体性和累积性。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三、在吟咏中体味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因为,讲解是死的,而诵读却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繁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吟咏,以触发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
语文课堂其实根据生活而来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们最大可能的贴近生活。语文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也离不开生活的体验,每个人只有具有对某种生活的体验之后,才能感受到特定情境中的言语所代表的思想与感情。学生应该把生活经验融入到语言文字上去,把生活中一点一滴积攒起来,日积月累,语感也就变得更加真切。
五、加强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
培养语感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就比如看似非常简单的课堂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也就是要求他们说一段具有明确中心的话,同时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词语的搭配,对句与句之间衔接和前后照应也要有一定能够得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上就得到说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斟词酌句的能力。另外,利用当代学生普遍的表现欲,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有信心下一次继续进行这一种“说”的训练。
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学生除了能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也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不仅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注释:
①杨炳辉.谈谈语感的本质[J].中学语文教学,1992(2)
②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J].语文学习,1990(9).
③王尚文.语感管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参考文献:
[1]黄利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0. 11:80+71.
[2]左伟.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及语感训练探求[J].成都教育學院 学报.2011.05:31-3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77-01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可以看出语感的重要性,一个人语感能力的高低就代表了他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得到重视。在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中要首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然后注重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以及准确的运用,只有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在整体上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感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语感,众说纷纭。李海林从语言学的角度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杨炳辉①认为,“语感是一种能力心智技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李珊林②从教学论的角度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培训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侧菜的比较直接、迅速地、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王尚文③从哲学的角度认为,“主观的语感源于客观的言语,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当前对语感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大致有22种,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更多的研究者是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界定语感。大致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感受论的定义。“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这一表述过于宽泛,没有对语感的本质做出揭示,不够深刻。第二种,直觉论的定义。“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这是在感受论基础上对语感的更深一层研究,第三种,同化论的定义。李海林认为“语感可定义为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感过程就是一个以言语为对象的学习,认知过程,它的实质与一般学习过程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本人比较赞同徐云之的观点。“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的感受能力。”因为它具有能力的多种特征:语感具有稳定性、主体性和累积性。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听是吸收,说是表达。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听后还须多说,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听到的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内容、意义说出来,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感知。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三、在吟咏中体味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因为,讲解是死的,而诵读却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繁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吟咏,以触发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
语文课堂其实根据生活而来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们最大可能的贴近生活。语文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也离不开生活的体验,每个人只有具有对某种生活的体验之后,才能感受到特定情境中的言语所代表的思想与感情。学生应该把生活经验融入到语言文字上去,把生活中一点一滴积攒起来,日积月累,语感也就变得更加真切。
五、加强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
培养语感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就比如看似非常简单的课堂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也就是要求他们说一段具有明确中心的话,同时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词语的搭配,对句与句之间衔接和前后照应也要有一定能够得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上就得到说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斟词酌句的能力。另外,利用当代学生普遍的表现欲,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委婉的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有信心下一次继续进行这一种“说”的训练。
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学生除了能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也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不仅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
注释:
①杨炳辉.谈谈语感的本质[J].中学语文教学,1992(2)
②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J].语文学习,1990(9).
③王尚文.语感管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参考文献:
[1]黄利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0. 11:80+71.
[2]左伟.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及语感训练探求[J].成都教育學院 学报.2011.0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