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黄体酮 中药排石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89-02
泌尿系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病人出现典型的肾绞痛,痛苦难忍。目前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非手术治疗除传统的“总攻疗法”外,尚无理想的方法,且大多数病人难以忍受“总攻疗法”,往往是半途而废。笔者近年来采用黄体酮肌注加中药内服治疗此症近百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西医治疗。黄体酮20mg,肌注,一日两次。
1.2 中医治疗。中药利尿排石汤,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5g、萹蓄10g、瞿麦10g、车前子10g、茯苓10g、牛夕10g、元胡10g、生草6g,一日一剂,水煎服。
2 分析
2.1 泌尿系结石中医属“石淋症”范畴,认为是由于肾虚和湿热所致,《诸病源候论》载,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2.2 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结石为许多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以下原因:
2.2.1 尿中的酸体和晶体平衡失调。
2.2.2 营养缺乏引起肾的上皮细胞枯死而脱落,形成结石。
2.2.3 感染。
2.2.4 尿中盐类沉淀。
2.2.5 异物。
2.2.6 新陈代谢紊乱。
2.2.7 地理气候、水源等因素及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
2.2.8 肾表皮细胞破裂时,尿与钙质接触逐渐增大,最后脱落形成结石。
治疗中,笔者应用黄体酮以扩张输尿管,同时内服中药利尿排石汤,在输尿管扩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溶石排石作用而治疗泌尿系结石。
3 典型病例
3.1 患者女性,48岁,住院号2147,以“右侧腰痛伴恶心、呕吐一天”为主诉就诊入院。查体:右侧中输尿管点压痛明显,右肋脊点,肋腰点压痛明显均(+),B超示右肾11×5.7cm,肾盂光带分离2.1cm,小肾盏扩张1.2cm,输尿管上端扩张,距肾门处输尿管内可探及0.8cm强回声光团。诊断:右肾积水、输尿管上段结石。入院当天即给予黄体酮20mg肌注,一日两次,同时内服中药利尿排石汤,用药后半小时,自觉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增大,腰痛减轻可忍受;3天后右侧腰痛明显减轻,继续维持原治疗,第5天复查B超:右肾10.4×3.7cm,肾及输尿管图像正常,药继用,为了证实,入院后第6天又去外院复查B超,示右肾9.2×3.5cm,肾内部结构及输尿管无异常,此时患者腰痛症状已消失,住院7天痊愈出院,随访5年正常。
3.2 患者男性,32岁,住院号4353,以“右下腹突发性绞痛4小时”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上输尿管点深压痛,右肾区轻度叩击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B超示:右肾、肾盂光带分离1.5cm,小肾盏轻度扩张,于肾门处探及0.7cm强光团,提示右肾结石,同样采取上述方法治疗,用药40分钟后疼痛减轻,排尿增多,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6天后症状消失,复查B超肾盂光带分离及肾门处结石影消失,肾及输尿管图像正常,住院7天痊愈出院,随访6年无异常。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机理探讨
4.1 临床动物实验证明,在肌注黄体酮20mg,30分钟后尿液增加2倍左右,60分钟后输尿管内压力变化范围增大,输尿管蠕动波群明显增加;[1]可使输尿管扩张,尿量增多,为结石排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2 中药排石汤中,金钱草、海金砂、萹蓄、瞿麦,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同时动物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对输尿管蠕动有增强作用[2],鸡内金溶化结石;元胡活血行气止痛;车前子、茯苓协助利湿利水;牛夕活血化瘀,引药下行;生草和解诸药,舒张输尿管平滑肌,上药合用,达到利湿、通淋、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4.3 在应用黄体酮使输尿管扩张后,服用中药利尿排石汤,两者达到协同作用,可使输尿管进一步扩张,蠕动增强,有利于结石的移动和排出。
5 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5.1 黄体酮与利尿排石汤合用后发挥协同作用,可使输尿管充分扩张,在结石排出过程中,与“总攻疗法”相比,省时省力,病人无疼痛加剧之痛苦,而是在疼痛逐渐减轻的情况下自然康复。
5.2 两者结合应用与单独使用利尿排石汤相比,疗效可靠,治疗时间大大缩短,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可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方法简单易行,病人容易接受,而且适应症宽广,对任何年龄组的病人均适用。
参考文献
[1] 医师进修杂志,1986年第4期57页
[2] 顾伯华,主编.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363页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89-02
泌尿系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病人出现典型的肾绞痛,痛苦难忍。目前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非手术治疗除传统的“总攻疗法”外,尚无理想的方法,且大多数病人难以忍受“总攻疗法”,往往是半途而废。笔者近年来采用黄体酮肌注加中药内服治疗此症近百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西医治疗。黄体酮20mg,肌注,一日两次。
1.2 中医治疗。中药利尿排石汤,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5g、萹蓄10g、瞿麦10g、车前子10g、茯苓10g、牛夕10g、元胡10g、生草6g,一日一剂,水煎服。
2 分析
2.1 泌尿系结石中医属“石淋症”范畴,认为是由于肾虚和湿热所致,《诸病源候论》载,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2.2 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结石为许多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以下原因:
2.2.1 尿中的酸体和晶体平衡失调。
2.2.2 营养缺乏引起肾的上皮细胞枯死而脱落,形成结石。
2.2.3 感染。
2.2.4 尿中盐类沉淀。
2.2.5 异物。
2.2.6 新陈代谢紊乱。
2.2.7 地理气候、水源等因素及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
2.2.8 肾表皮细胞破裂时,尿与钙质接触逐渐增大,最后脱落形成结石。
治疗中,笔者应用黄体酮以扩张输尿管,同时内服中药利尿排石汤,在输尿管扩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溶石排石作用而治疗泌尿系结石。
3 典型病例
3.1 患者女性,48岁,住院号2147,以“右侧腰痛伴恶心、呕吐一天”为主诉就诊入院。查体:右侧中输尿管点压痛明显,右肋脊点,肋腰点压痛明显均(+),B超示右肾11×5.7cm,肾盂光带分离2.1cm,小肾盏扩张1.2cm,输尿管上端扩张,距肾门处输尿管内可探及0.8cm强回声光团。诊断:右肾积水、输尿管上段结石。入院当天即给予黄体酮20mg肌注,一日两次,同时内服中药利尿排石汤,用药后半小时,自觉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增大,腰痛减轻可忍受;3天后右侧腰痛明显减轻,继续维持原治疗,第5天复查B超:右肾10.4×3.7cm,肾及输尿管图像正常,药继用,为了证实,入院后第6天又去外院复查B超,示右肾9.2×3.5cm,肾内部结构及输尿管无异常,此时患者腰痛症状已消失,住院7天痊愈出院,随访5年正常。
3.2 患者男性,32岁,住院号4353,以“右下腹突发性绞痛4小时”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上输尿管点深压痛,右肾区轻度叩击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B超示:右肾、肾盂光带分离1.5cm,小肾盏轻度扩张,于肾门处探及0.7cm强光团,提示右肾结石,同样采取上述方法治疗,用药40分钟后疼痛减轻,排尿增多,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6天后症状消失,复查B超肾盂光带分离及肾门处结石影消失,肾及输尿管图像正常,住院7天痊愈出院,随访6年无异常。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机理探讨
4.1 临床动物实验证明,在肌注黄体酮20mg,30分钟后尿液增加2倍左右,60分钟后输尿管内压力变化范围增大,输尿管蠕动波群明显增加;[1]可使输尿管扩张,尿量增多,为结石排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2 中药排石汤中,金钱草、海金砂、萹蓄、瞿麦,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同时动物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对输尿管蠕动有增强作用[2],鸡内金溶化结石;元胡活血行气止痛;车前子、茯苓协助利湿利水;牛夕活血化瘀,引药下行;生草和解诸药,舒张输尿管平滑肌,上药合用,达到利湿、通淋、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4.3 在应用黄体酮使输尿管扩张后,服用中药利尿排石汤,两者达到协同作用,可使输尿管进一步扩张,蠕动增强,有利于结石的移动和排出。
5 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5.1 黄体酮与利尿排石汤合用后发挥协同作用,可使输尿管充分扩张,在结石排出过程中,与“总攻疗法”相比,省时省力,病人无疼痛加剧之痛苦,而是在疼痛逐渐减轻的情况下自然康复。
5.2 两者结合应用与单独使用利尿排石汤相比,疗效可靠,治疗时间大大缩短,一般情况下一周左右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可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方法简单易行,病人容易接受,而且适应症宽广,对任何年龄组的病人均适用。
参考文献
[1] 医师进修杂志,1986年第4期57页
[2] 顾伯华,主编.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