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家长要成绩、学生要自由、学校要声誉”的多重压力之下,我们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在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音乐作为一种奇妙的心灵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悟理解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学法不失为我们英语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利于大脑右半球潜力的开发。就学习而言,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倾向于整体性学习和运动性学习。外语学习是多层次的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刺激反应行为的重要作用。就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来说,感知活动也就是感官接受刺激,神经传导刺激和大脑分析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的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并且感官强度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是成正比的。正因为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暗示教学法之父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非常强调音乐对人格的感召力,并且在他的教学法中经常选用巴罗克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的经验,谈点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以求得益于行家里手的赐教。
一、音乐在图片演示过程中的应用。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习惯于演示图片、幻灯片来配合展现教材内容,其直观、形象的画面,确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演示图片的过程中配以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背景音乐,那么效果一定会更显著。如在教学第二册Lesson 19 Working on a farm时,我们可以结合图片采用《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乐曲。轻快、活泼、富于动感的音乐,仿佛把学生们带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画面上的人物有的picking apples,有的holding the ladder, 有的则climbing up the ladder, 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同学们联系各自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实际,看着画面,听着音乐,不断地把一个个教学环节推向高潮。在他们看来,学习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一次有益的劳动体验。在教学第三册Lesson 7 Relay race时,结合图片我们可以选用富有激烈竞赛色彩的《运动员进行曲》。图片上的竞赛画面和嘹亮高亢的音乐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团体接力赛,课文中的加油声如“Come on! Run! Run!”使同学们感到竞赛场面的激烈;选手们在比赛中“neck and neck”使同学们感到异常紧张,同时又为一位选手“drop his stick”而感到惋惜。一些运动环节在音乐的烘托下更鲜明,教学进程也大大地加快了。
二、音乐在录音播放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理解听力材料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除了教学手段单一之外,录音材料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造成学生难以把握语言材料。如果给录音材料配上一些与主题内容相得益彰的乐曲,情况就大为不同。例如在教学第Lesson 75 A radio report时,我们可以选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那段乐曲。熟耳、美妙的音乐加上同学们活跃的思维,使他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像cold, wet, cloudy, sunny, rainy, snow, temperature等与天气有关的关键词。并且在音乐的伴奏下,他们也能流利地运用已学知识描述当前的天气情况,做到学以致用。班上曾有位同学即兴作过这样的发言:“Today is April 3rd. It will be sunny in the most parts of Cixi. Hushan’s temperature, 18 to 20. Henghe’s temperature, 19 to 20. Longshan’s temperature, 19 to 23.……”。由此可见,音乐不但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正确使用语言。
三、音乐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设置情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们的极大欢迎。如果配一些特定的音乐,则更能渲染情景,烘托气氛,感染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第三册Lesson 54 Christmas Day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富有圣诞节日气息的传统曲目,如《平安夜》、《铃儿响叮当》等。《平安夜》这首悠扬、深沉的乐曲给整个课堂带来了一股浓郁的异国文化情调,不但让学生深深感受到Christmas Eve的安详、恬静,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Father Christmas的温和、慈祥。而《铃儿响叮当》这首乐曲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冰雪大地中那个欢乐的儿童世界,让大家感受到从stocking 中获取Christmas present的童趣,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情景教学手段。
四、音乐在对话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们教材中对话一般都强调语音、语调,除了角色朗读、情景对话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很少有新的突破。如果大胆尝试音乐的使用,就会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真情得以流露。例如在教材第三册Lesson 1 Teachers’ Day中Part One和Part Two两则对话,我们可以采用《我爱米兰》这首乐曲。在轻松悠扬的乐曲感染下,同学们会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对老师的敬慕之情,上课也更为专心,发言更为积极,对老师也更加礼貌,像“Thank you.”、“I’m sorry.”等一些礼貌用语在课堂上使用的也更为频繁。
五、音乐在游戏过程中的应用。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也是教师所乐意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形式灵活多样,可在不经意的游戏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音乐能使游戏更为完美。我在复习词汇时经常采用单词接龙游戏,曾尝试用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背景音乐,该曲旋律优美、欢快、抒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他们在竞赛中的好胜心,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词汇复习任务。
如果尝试者有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使用音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处。一般来讲,在呈现新教材、默写和听写时,应选节奏缓慢、悠扬动听、音乐纯净的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小夜曲;在进行集体朗读、小组对话、语言游戏、竞赛时,应选用热烈兴奋、轮廓鲜明、曲调宽广、富丽堂皇的交响曲和奏鸣曲;在拼读单词、连续重复、替换练习和机械模仿时,应选用活泼欢快、富有节奏感的进行曲、舞曲、及器乐曲。
内容恰当、主题鲜明的音乐能更好地展现教材,突出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材料的印象。但如果盲目地给教材内容选配音乐,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要敢于尝试,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手段,在使用音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防止“牵强附会”。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来选择音乐,使得音乐能与教材内容在最大程度上趋于一致,能和谐地、合理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如果我们选取的音乐在内容和基调上与教学材料格格不入,不但会使得教学手段显得不伦不类,而且也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造成严重的后果。
2.要防止“喧宾夺主”。在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围绕一点,即时刻要牢记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教材,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切莫忘记知识运用这个中心环节,不要把英语课变成一堂音乐欣赏课。
如果音乐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以成功应用,那么将使较枯燥的语言材料成为他们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流露的对象,并自觉地把一般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体验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不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同时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并反过来给教学以有力的推动,促进英语教学的速效、长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2.马俊明等译《英语教师的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超级学习》,甘肃人民出版社。
4.《一枝春——中学外语教改通讯》,(上海)张思中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
大量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利于大脑右半球潜力的开发。就学习而言,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倾向于整体性学习和运动性学习。外语学习是多层次的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刺激反应行为的重要作用。就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来说,感知活动也就是感官接受刺激,神经传导刺激和大脑分析刺激并做出相应反应的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并且感官强度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是成正比的。正因为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暗示教学法之父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非常强调音乐对人格的感召力,并且在他的教学法中经常选用巴罗克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的经验,谈点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以求得益于行家里手的赐教。
一、音乐在图片演示过程中的应用。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习惯于演示图片、幻灯片来配合展现教材内容,其直观、形象的画面,确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演示图片的过程中配以与教材内容相一致的背景音乐,那么效果一定会更显著。如在教学第二册Lesson 19 Working on a farm时,我们可以结合图片采用《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乐曲。轻快、活泼、富于动感的音乐,仿佛把学生们带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画面上的人物有的picking apples,有的holding the ladder, 有的则climbing up the ladder, 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同学们联系各自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实际,看着画面,听着音乐,不断地把一个个教学环节推向高潮。在他们看来,学习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一次有益的劳动体验。在教学第三册Lesson 7 Relay race时,结合图片我们可以选用富有激烈竞赛色彩的《运动员进行曲》。图片上的竞赛画面和嘹亮高亢的音乐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团体接力赛,课文中的加油声如“Come on! Run! Run!”使同学们感到竞赛场面的激烈;选手们在比赛中“neck and neck”使同学们感到异常紧张,同时又为一位选手“drop his stick”而感到惋惜。一些运动环节在音乐的烘托下更鲜明,教学进程也大大地加快了。
二、音乐在录音播放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理解听力材料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除了教学手段单一之外,录音材料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造成学生难以把握语言材料。如果给录音材料配上一些与主题内容相得益彰的乐曲,情况就大为不同。例如在教学第Lesson 75 A radio report时,我们可以选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那段乐曲。熟耳、美妙的音乐加上同学们活跃的思维,使他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像cold, wet, cloudy, sunny, rainy, snow, temperature等与天气有关的关键词。并且在音乐的伴奏下,他们也能流利地运用已学知识描述当前的天气情况,做到学以致用。班上曾有位同学即兴作过这样的发言:“Today is April 3rd. It will be sunny in the most parts of Cixi. Hushan’s temperature, 18 to 20. Henghe’s temperature, 19 to 20. Longshan’s temperature, 19 to 23.……”。由此可见,音乐不但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正确使用语言。
三、音乐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设置情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学生们的极大欢迎。如果配一些特定的音乐,则更能渲染情景,烘托气氛,感染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第三册Lesson 54 Christmas Day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富有圣诞节日气息的传统曲目,如《平安夜》、《铃儿响叮当》等。《平安夜》这首悠扬、深沉的乐曲给整个课堂带来了一股浓郁的异国文化情调,不但让学生深深感受到Christmas Eve的安详、恬静,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Father Christmas的温和、慈祥。而《铃儿响叮当》这首乐曲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冰雪大地中那个欢乐的儿童世界,让大家感受到从stocking 中获取Christmas present的童趣,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情景教学手段。
四、音乐在对话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们教材中对话一般都强调语音、语调,除了角色朗读、情景对话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很少有新的突破。如果大胆尝试音乐的使用,就会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真情得以流露。例如在教材第三册Lesson 1 Teachers’ Day中Part One和Part Two两则对话,我们可以采用《我爱米兰》这首乐曲。在轻松悠扬的乐曲感染下,同学们会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对老师的敬慕之情,上课也更为专心,发言更为积极,对老师也更加礼貌,像“Thank you.”、“I’m sorry.”等一些礼貌用语在课堂上使用的也更为频繁。
五、音乐在游戏过程中的应用。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也是教师所乐意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形式灵活多样,可在不经意的游戏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音乐能使游戏更为完美。我在复习词汇时经常采用单词接龙游戏,曾尝试用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背景音乐,该曲旋律优美、欢快、抒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他们在竞赛中的好胜心,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词汇复习任务。
如果尝试者有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使用音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处。一般来讲,在呈现新教材、默写和听写时,应选节奏缓慢、悠扬动听、音乐纯净的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小夜曲;在进行集体朗读、小组对话、语言游戏、竞赛时,应选用热烈兴奋、轮廓鲜明、曲调宽广、富丽堂皇的交响曲和奏鸣曲;在拼读单词、连续重复、替换练习和机械模仿时,应选用活泼欢快、富有节奏感的进行曲、舞曲、及器乐曲。
内容恰当、主题鲜明的音乐能更好地展现教材,突出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材料的印象。但如果盲目地给教材内容选配音乐,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要敢于尝试,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手段,在使用音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防止“牵强附会”。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来选择音乐,使得音乐能与教材内容在最大程度上趋于一致,能和谐地、合理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如果我们选取的音乐在内容和基调上与教学材料格格不入,不但会使得教学手段显得不伦不类,而且也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造成严重的后果。
2.要防止“喧宾夺主”。在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围绕一点,即时刻要牢记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教材,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切莫忘记知识运用这个中心环节,不要把英语课变成一堂音乐欣赏课。
如果音乐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以成功应用,那么将使较枯燥的语言材料成为他们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流露的对象,并自觉地把一般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体验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紧张为轻松,不但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同时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并反过来给教学以有力的推动,促进英语教学的速效、长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2.马俊明等译《英语教师的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超级学习》,甘肃人民出版社。
4.《一枝春——中学外语教改通讯》,(上海)张思中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