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文化意识;生活意识;人文
意识;发展意识;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28—01
一、强化文化意识,凝聚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当前,受种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校虽然在不断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教师和学生的眼光只盯着课本,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死记硬背课本上的东西,对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接触不多,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领悟就更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结合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多组织一些活动,如诵读《弟子规》,参观名胜古迹等,让中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凝聚精神,增强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强化生活意识,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教育和引导中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观念打下基础。如,现在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不注重个人的形象,在穿着打扮上一味地标新立异, 过度“追星”,完全不管自己的身份和他人的评价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就要适时对他们开展审美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提高他们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生活趣味,做有高尚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三、强化人文意识,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中重点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在自我分析、自我批判、自我体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中,逐步走向自我教育。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有的外向,活波好动;有的意志坚定,有的脆弱;有的积极上进,有的消极沉沦等等。如果不突出个体差异,对所有学生采用一种方法一刀切进行德育教育,难免会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人为本,是德育教育中的必然选择。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多与周围的人联系与沟通,多与他们交流;对交友广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交好友;对自卑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大胆地站出来,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走向成功。
四、强化发展意识,促进进步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不足为奇。在德育教育中要正视中学生的这种成长特点,特别是对那些犯了错误的“问题中学生”,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承认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笔者曾经在一所农村初中任教时,一名学生因偷了商店里的东西被派出所抓了去,出来后班里的学生都远离他,不与他交往。笔者了解到这名学生本质不坏,只是交友不慎,在他们的拉拢下才犯了错。于是,笔者与其他几名教师一起给他做工作,让他远离那些混混,不要与他们交往,并鼓励他从阴影中走出来,认真学习,好好做人。同时,让班上的其他学生不要歧视这名学生,多与他交往。经过大家的劝说和同学们的帮助,这名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五、强化合作意识,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三者缺一不可,且必须协调一致。如果三者各自为政,不联系,不配合,就会分散育人力量,形成不了育人合力。作为学校,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有所掌握;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家长要洞察整个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和期望,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家长如果对学校工作有意见,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学校及教师沟通,不能在学生面前中伤、诋毁学校和老师。通过家校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要与妇联、共青团等单位保持经常性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编辑:郭裕嘉
意识;发展意识;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28—01
一、强化文化意识,凝聚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当前,受种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校虽然在不断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教师和学生的眼光只盯着课本,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死记硬背课本上的东西,对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接触不多,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领悟就更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结合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多组织一些活动,如诵读《弟子规》,参观名胜古迹等,让中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凝聚精神,增强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强化生活意识,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教育和引导中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观念打下基础。如,现在不少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不注重个人的形象,在穿着打扮上一味地标新立异, 过度“追星”,完全不管自己的身份和他人的评价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就要适时对他们开展审美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提高他们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生活趣味,做有高尚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三、强化人文意识,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中重点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在自我分析、自我批判、自我体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中,逐步走向自我教育。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有的外向,活波好动;有的意志坚定,有的脆弱;有的积极上进,有的消极沉沦等等。如果不突出个体差异,对所有学生采用一种方法一刀切进行德育教育,难免会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人为本,是德育教育中的必然选择。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多与周围的人联系与沟通,多与他们交流;对交友广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交好友;对自卑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大胆地站出来,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走向成功。
四、强化发展意识,促进进步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不足为奇。在德育教育中要正视中学生的这种成长特点,特别是对那些犯了错误的“问题中学生”,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承认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笔者曾经在一所农村初中任教时,一名学生因偷了商店里的东西被派出所抓了去,出来后班里的学生都远离他,不与他交往。笔者了解到这名学生本质不坏,只是交友不慎,在他们的拉拢下才犯了错。于是,笔者与其他几名教师一起给他做工作,让他远离那些混混,不要与他们交往,并鼓励他从阴影中走出来,认真学习,好好做人。同时,让班上的其他学生不要歧视这名学生,多与他交往。经过大家的劝说和同学们的帮助,这名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五、强化合作意识,形成合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三者缺一不可,且必须协调一致。如果三者各自为政,不联系,不配合,就会分散育人力量,形成不了育人合力。作为学校,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有所掌握;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家长要洞察整个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和期望,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家长如果对学校工作有意见,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学校及教师沟通,不能在学生面前中伤、诋毁学校和老师。通过家校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要与妇联、共青团等单位保持经常性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