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英和他的儿子张廷玉都当过宰相。他们在京城当宰相,人虽然常住京城,老家安徽桐城却有一个老宅子,住着一些家人。
张家老宅的北面住着吴家。两家之间有一小块空地,平常经常有人走动,就形成了一条小路。
吴家在当地也是一个大户人家,人丁兴旺,慢慢地,房子住不下了,就要另盖几间房子。于是,吴家就往外扩建,占用了这块空地。
张家人发现吴家人盖房子占用了这块地,连忙来制止:“快停工!快停工!这块地是我们张家的!你们吴家不能在这里盖房子!”
张家人拦住吴家人,不让他们盖房子。吴家不愿意了,说:“我在空地上盖房子,你家凭什么拦着不让盖?”
吴家人也很牛气,你不让盖,我偏要盖。
张家拦着不让盖,吴家偏偏要盖。拦着拦着,两家人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最后一起闹到了县衙,要县太爷评评理。
县太爷也为难,一家是宰相,官大压人;一家是当地大户,人多势众。怎么判这个案子都要得罪人。县太爷哪一家都不想得罪,他只好拖,拖一天是一天吧。
张家人气不过,马上给京城的张英宰相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出面解决这件事。
等了一段时间,京城终于回信了。張家人拿着信,心里很有底气:“跟我家斗!也不看看我家老爷是谁!宰相,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他们得意扬扬地把信拆开,信封里只有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只有寥寥二十来个字,是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把这四句诗念了一遍又一遍,总算明白了张英的意思。
第二天,张家人来到吴家,把张英宰相的信拿给吴家人看,然后告诉吴家人:“对不起!是我们家不对。都是邻居,和睦相处才对。我们家往后退三尺,留出空地来,让路人行走。你们家继续盖房子吧。”
吴家人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看着张家人拿着张英宰相的信,以为张家人会借着宰相的权势狠狠地报复吴家的。可是,张宰相的这封信,还有张家人主动退让的行为感动了吴家。吴家当家人说:“宰相大人大义!为了邻里和睦,既然你们张家退让三尺,我们吴家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家,我们家也退让三尺!”
一场剑拔弩张的宅基地争斗,就这样以两家各自退让三尺而宣告结束。
张家让出三尺,吴家也让出三尺,这样一来,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长百米宽六尺的巷子,方便了人们行走。这条小巷就被当地人称为“六尺巷”。二百多年来,巷子的名字一直没有改,成了桐城县的一处历史名胜。二百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代人走过这条巷子,每当人们经过这里,就会不由得想起张英宰相的那首诗。
就这样,“六尺巷”的故事成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邻里和睦、待人友善之风也一直传承至今。
张家老宅的北面住着吴家。两家之间有一小块空地,平常经常有人走动,就形成了一条小路。
吴家在当地也是一个大户人家,人丁兴旺,慢慢地,房子住不下了,就要另盖几间房子。于是,吴家就往外扩建,占用了这块空地。
张家人发现吴家人盖房子占用了这块地,连忙来制止:“快停工!快停工!这块地是我们张家的!你们吴家不能在这里盖房子!”
张家人拦住吴家人,不让他们盖房子。吴家不愿意了,说:“我在空地上盖房子,你家凭什么拦着不让盖?”
吴家人也很牛气,你不让盖,我偏要盖。
张家拦着不让盖,吴家偏偏要盖。拦着拦着,两家人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最后一起闹到了县衙,要县太爷评评理。
县太爷也为难,一家是宰相,官大压人;一家是当地大户,人多势众。怎么判这个案子都要得罪人。县太爷哪一家都不想得罪,他只好拖,拖一天是一天吧。
张家人气不过,马上给京城的张英宰相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出面解决这件事。
等了一段时间,京城终于回信了。張家人拿着信,心里很有底气:“跟我家斗!也不看看我家老爷是谁!宰相,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他们得意扬扬地把信拆开,信封里只有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只有寥寥二十来个字,是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把这四句诗念了一遍又一遍,总算明白了张英的意思。
第二天,张家人来到吴家,把张英宰相的信拿给吴家人看,然后告诉吴家人:“对不起!是我们家不对。都是邻居,和睦相处才对。我们家往后退三尺,留出空地来,让路人行走。你们家继续盖房子吧。”
吴家人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看着张家人拿着张英宰相的信,以为张家人会借着宰相的权势狠狠地报复吴家的。可是,张宰相的这封信,还有张家人主动退让的行为感动了吴家。吴家当家人说:“宰相大人大义!为了邻里和睦,既然你们张家退让三尺,我们吴家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家,我们家也退让三尺!”
一场剑拔弩张的宅基地争斗,就这样以两家各自退让三尺而宣告结束。
张家让出三尺,吴家也让出三尺,这样一来,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长百米宽六尺的巷子,方便了人们行走。这条小巷就被当地人称为“六尺巷”。二百多年来,巷子的名字一直没有改,成了桐城县的一处历史名胜。二百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代人走过这条巷子,每当人们经过这里,就会不由得想起张英宰相的那首诗。
就这样,“六尺巷”的故事成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邻里和睦、待人友善之风也一直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