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生物教学的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思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中,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激疑、质疑,创设思维情景,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起伏,在问题的探索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富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现状,启发学生在分析中去寻找已具备的能力支点,由此及彼,实现跨跃,提出系列问题:第一,如果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第二,放在50%的蔗糖溶液中分别会有什么现象?第三,当红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会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第四,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第五,怎样来测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围绕渗透压要维持平衡。通过吸水或失水来调节。还涉及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失去活性,细胞膜会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等。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在选择这类题目时要注意问题之间应有必要的联系,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梯度。例如在学习质壁分离和复原内容时,提出问题:把洋葱表皮细胞分成两份,一份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一份放入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结果会如何?学生如不深入思考会答都是质壁分离。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蔗糖和KNO3两种物质中哪一种可以被植物细胞吸收?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放在KNO3溶液中的表皮细胞会先发生质壁分离,随后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又开始吸水,自动复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中心,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广泛联系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基因、DNA、染色体是一个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者的结构、成分、功能、相互间的存在关系、相互间的数量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尝试用图解的形式来表达,虽然学生在图解的过程中有些困难,画出的图解还不够完善,但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科内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教学中还有许多内容适合用这种方法,如能量代谢为中心可以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联系起来。以培养基为核心,可以将微生物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动物细胞的培养基、无土栽培的完全培养液联系起来,通过对培养基的成分、形态、培养的目的、培养的对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代谢类型的相互关系等内容的分析,编织知识网络图解。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创造过程,就必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打破思维定式,多向求异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更新的、更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和见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题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两溶液哪一个是10%的蔗糖溶液,哪一个是30%的蔗糖溶液。方法不限,学生提出了如下多种方案:第一,将两种溶液分别放入透析袋与烧杯中,通过观察透析袋中有刻度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来判断。第二,将洋葱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分别滴加两种溶液,观察哪一个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第三,用物理方法测两种溶液的比重。第四,用口尝甜度。第五,把两种溶液倒在地上,看哪个吸引的蚂蚁多。对于学生每一种想法,都不能轻易地否定,而应该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判断、分析、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问题教学可以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知识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掌握的知识才更加牢固,理解才更加深刻。学习的过程才能充满情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加以适当干预,把握方向,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参考文献:
[1]苏科庚.在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做法[J].生物学教学,2004(5).
[2]李原.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生物学教学,2004(5).
[3]余波.生物学计算题疑难分析[J].生物学教学,2003(6).
[4]周德庆.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虎林市农村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思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中,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激疑、质疑,创设思维情景,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起伏,在问题的探索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富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现状,启发学生在分析中去寻找已具备的能力支点,由此及彼,实现跨跃,提出系列问题:第一,如果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第二,放在50%的蔗糖溶液中分别会有什么现象?第三,当红细胞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会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第四,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第五,怎样来测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围绕渗透压要维持平衡。通过吸水或失水来调节。还涉及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失去活性,细胞膜会由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等。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在选择这类题目时要注意问题之间应有必要的联系,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梯度。例如在学习质壁分离和复原内容时,提出问题:把洋葱表皮细胞分成两份,一份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一份放入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结果会如何?学生如不深入思考会答都是质壁分离。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蔗糖和KNO3两种物质中哪一种可以被植物细胞吸收?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结论:放在KNO3溶液中的表皮细胞会先发生质壁分离,随后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又开始吸水,自动复原。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中心,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广泛联系与概念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基因、DNA、染色体是一个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者的结构、成分、功能、相互间的存在关系、相互间的数量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尝试用图解的形式来表达,虽然学生在图解的过程中有些困难,画出的图解还不够完善,但这种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科内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教学中还有许多内容适合用这种方法,如能量代谢为中心可以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联系起来。以培养基为核心,可以将微生物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动物细胞的培养基、无土栽培的完全培养液联系起来,通过对培养基的成分、形态、培养的目的、培养的对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代谢类型的相互关系等内容的分析,编织知识网络图解。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创造过程,就必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打破思维定式,多向求异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更新的、更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和见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题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两溶液哪一个是10%的蔗糖溶液,哪一个是30%的蔗糖溶液。方法不限,学生提出了如下多种方案:第一,将两种溶液分别放入透析袋与烧杯中,通过观察透析袋中有刻度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来判断。第二,将洋葱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分别滴加两种溶液,观察哪一个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第三,用物理方法测两种溶液的比重。第四,用口尝甜度。第五,把两种溶液倒在地上,看哪个吸引的蚂蚁多。对于学生每一种想法,都不能轻易地否定,而应该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通过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判断、分析、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问题教学可以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知识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掌握的知识才更加牢固,理解才更加深刻。学习的过程才能充满情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加以适当干预,把握方向,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参考文献:
[1]苏科庚.在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做法[J].生物学教学,2004(5).
[2]李原.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生物学教学,2004(5).
[3]余波.生物学计算题疑难分析[J].生物学教学,2003(6).
[4]周德庆.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虎林市农村成人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