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资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止2017年底,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到124.36万亿元。资管业务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市场上企业的融资需要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改善、完善了社会上的融资途径和渠道。然而,目前的资管业务也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本文从资管新规的背景、转变及展望入手,旨在分析资管新规对我们的影响。
关键词:资管新规;行业转型;发展展望
引言
资管新规的出台,意在减少资管业务分类以及统一行业标准,最大程度上减少金融套利,防范金融风险等。虽然短期会对资管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长足发展。
一、中国资管业务发展回顾
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2007年之前,公募基金为主导
2007年之前,资产管理行业主要以公募基金为主导,投资标的以标准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产品类型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主。在这一阶段,资管业务的本质依然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二) 2008-2012年,信托、银行理财发展阶段
自2008年股灾之后,我国金融市场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资产管理的子行业逐步兴起并发展,基金行业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逐步结束,此后,银行理财和信托规模同步上涨,此外,随着居民财富增长、医疗需求的提高,对医疗卫生的重视,保险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及IPO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量私募基金进入pre-IPO市场。
(三)2013-2016年资管行业快速扩张
自2012年起,资管业务的监管部门对监管力度降低,行业门槛降低,大量的企业拿到了相关拍照,行业逐渐的进行创新、竞争。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高速发展、公司的数量也大为增长。
(四)2017年至今,金融严监管下的行业规范
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背后也积累了一些结构上的问题。2017年以来,各类监管文件的密集出台,正是针对资管行业这些潜在的问题进行疏导,从而防范风险扩大后发生系统性风险。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正是对此的集中体现。
二、资管新规下的资管行业重塑
2017年上半年之前,监管主要集中在治理金融乱象,包括同业、理财、表外的过快发展和债市杠杆高企。2017年下半年,金融监管逐步深入到资产管理行业规则的重塑。资管新规可以说是资管行业统一规则的“基本法”,是我国资管领域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纲领性文件。
(一)統一资管产品分类标准、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
资管产品分类标准方面,贯彻同功能同产品同监管的原则,不再按照不同资管子行业来分类。同时,也统一明确了产品投资分类,进而可以对不同产品的信息披露、管理费率、目标群体进行统一管理。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方面,对行业之前的各种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进行了统一,并提高了认定标准的门槛。
(二)明确净值管理,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化管理是打破刚兑的实现手段,通过净值化的管理方式,让投资者能够接受资管产品的收益波动,逐步接受产品打破刚兑。此外,明确刚性兑付的具体定义和认定,并对存在刚兑行为的给予分类惩处,打破刚性兑付迈出实质性步伐。从这也可以看出监管打破刚兑的决心,这是资管行业得以回归本源的根本决定因素。
(三)规范资金池,严控杠杆,强调风险管理
规范资金池,强化资本和准备金计提,要按照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提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
三、中国资管行业发展展望
长远来看,资管新规奠定了我国资管行业健康长足发展的基础。加之受国家开放战略、金融改革深化、企业全球布局、居民财富积累及金融科技创新等因素影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生态和竞争格局都将得到重塑,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两大核心—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将会越来越得到强化。
(一)从资管总规模上来说,国内资管仍有进一步壮大的空间
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124.36万亿元。扣除各种通道业务(2015年通道占比28%,此处以此比例简略计算),我国的资管总规模约为89.54万亿元。对比国际资产管理行业数据,2016年全球GDP总量达到74万亿美元,而2016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总额为166.5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GDP的225%。而早在2014年,北美地区的这一指标就已经达到232%。相比之下,2017年我国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GDP的108.27%,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另据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此前发布的国内资产管理市场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资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人民币。
(二)行业格局集中化,资管机构管理规模将分化
资管行业属于资源驱动型行业,具备雄厚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的资管机构,不仅能引领市场预期并自我实现,而且随着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标准统一、细分行业间壁垒逐渐下降和竞争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强者恒强的局面将会出现,并且将占据绝大部分的资管市场份额。
(三)四类资产管理机构将成为大资管市场中主力军
随着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向定制化、多资产配置、被动型产品及金融解决方案转变,资管行业的专业分工细化将使得市场呈现出差异化战略定位、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作的趋势。部分机构将借助混业经营做大规模,部分机构通过精品化建立特色,最终形成大、中、小型资管机构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并存、功能性互补的行业结构。 (四)组织构架金控化
随着国家金融政策导向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这要求金融能够满足企业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到境内外并购等全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个人理财已完成从存款储蓄向理财投资的阶段性转变,正向全面财富管理的阶段发展。大众客户理财、中产阶级财富管理、高净值客户财富传承及类家族信托等对资管服务的需求差异也逐渐增大,要求资管机构提供更具差异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在需求端的转变下,各资管子行业之间跨界合作日益频繁,提供综合化的资管服务也逐渐成为行业大趋势。此外,金控集团旗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全牌照,可开展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与综合金融服务相匹配的金融全牌照、多元化客户和多类别基础資产。
(五)另类资管产品的实际投资门槛较高,更倾向于服务机构投资者
2010年以前,全球资管产品由传统型主导,即公共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三块基石。近年来,随着投资者愈加偏好多元化投资组合和低费率产品,传统主动类产品不断受到挤压,被动型产品、方案类、另类产品等产品增长越发强劲。主动管理型中最传统的核心类产品规模占比从2003年的58%下滑至2015年的39%,而被动管理型(含ETFs)、方案类(含LDI和均衡类)及另类投资产品对应提升7%、5%和5%的市场份额。国内资管行业也面临着上述的压力,因此,资管机构也都在积极转型创新,主动拓展资产类别和管理策略。预计未来,除了国际化业务机遇下跨境类产品有较大潜力之外,资管产品将从主动类向被动类及另类投资产品倾斜。
四、总结
目前的资管新规下,我们可以看到监管机构出台了新的监管办法,各金融机构纷纷持观望态度,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应当首先打破传统的刚兑思维、调整业务范围和业务思维,适应时代潮流,推进新型资管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董希淼. 资管新规将重塑我国金融业格局[N]. 证券日报,2018-05-05(A03).
[2]李洁雪.资管新规重塑公募赛道[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5-04(015).
[3]文君.资管新规“刚柔并济”打破刚兑值得点赞[N].证券日报,2018-05-03(B01).
[4]刘柯.资管新规落地后 A股的正确打开方式[N].金融投资报,2018-05-03(001).
作者简介:孙雪晴,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资管新规;行业转型;发展展望
引言
资管新规的出台,意在减少资管业务分类以及统一行业标准,最大程度上减少金融套利,防范金融风险等。虽然短期会对资管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长足发展。
一、中国资管业务发展回顾
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2007年之前,公募基金为主导
2007年之前,资产管理行业主要以公募基金为主导,投资标的以标准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产品类型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主。在这一阶段,资管业务的本质依然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二) 2008-2012年,信托、银行理财发展阶段
自2008年股灾之后,我国金融市场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资产管理的子行业逐步兴起并发展,基金行业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逐步结束,此后,银行理财和信托规模同步上涨,此外,随着居民财富增长、医疗需求的提高,对医疗卫生的重视,保险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及IPO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量私募基金进入pre-IPO市场。
(三)2013-2016年资管行业快速扩张
自2012年起,资管业务的监管部门对监管力度降低,行业门槛降低,大量的企业拿到了相关拍照,行业逐渐的进行创新、竞争。不同类型的资管机构高速发展、公司的数量也大为增长。
(四)2017年至今,金融严监管下的行业规范
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背后也积累了一些结构上的问题。2017年以来,各类监管文件的密集出台,正是针对资管行业这些潜在的问题进行疏导,从而防范风险扩大后发生系统性风险。2017年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正是对此的集中体现。
二、资管新规下的资管行业重塑
2017年上半年之前,监管主要集中在治理金融乱象,包括同业、理财、表外的过快发展和债市杠杆高企。2017年下半年,金融监管逐步深入到资产管理行业规则的重塑。资管新规可以说是资管行业统一规则的“基本法”,是我国资管领域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纲领性文件。
(一)統一资管产品分类标准、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
资管产品分类标准方面,贯彻同功能同产品同监管的原则,不再按照不同资管子行业来分类。同时,也统一明确了产品投资分类,进而可以对不同产品的信息披露、管理费率、目标群体进行统一管理。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方面,对行业之前的各种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进行了统一,并提高了认定标准的门槛。
(二)明确净值管理,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化管理是打破刚兑的实现手段,通过净值化的管理方式,让投资者能够接受资管产品的收益波动,逐步接受产品打破刚兑。此外,明确刚性兑付的具体定义和认定,并对存在刚兑行为的给予分类惩处,打破刚性兑付迈出实质性步伐。从这也可以看出监管打破刚兑的决心,这是资管行业得以回归本源的根本决定因素。
(三)规范资金池,严控杠杆,强调风险管理
规范资金池,强化资本和准备金计提,要按照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提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
三、中国资管行业发展展望
长远来看,资管新规奠定了我国资管行业健康长足发展的基础。加之受国家开放战略、金融改革深化、企业全球布局、居民财富积累及金融科技创新等因素影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生态和竞争格局都将得到重塑,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两大核心—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将会越来越得到强化。
(一)从资管总规模上来说,国内资管仍有进一步壮大的空间
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124.36万亿元。扣除各种通道业务(2015年通道占比28%,此处以此比例简略计算),我国的资管总规模约为89.54万亿元。对比国际资产管理行业数据,2016年全球GDP总量达到74万亿美元,而2016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总额为166.5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GDP的225%。而早在2014年,北美地区的这一指标就已经达到232%。相比之下,2017年我国资产管理总规模约为GDP的108.27%,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另据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此前发布的国内资产管理市场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资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人民币。
(二)行业格局集中化,资管机构管理规模将分化
资管行业属于资源驱动型行业,具备雄厚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的资管机构,不仅能引领市场预期并自我实现,而且随着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标准统一、细分行业间壁垒逐渐下降和竞争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强者恒强的局面将会出现,并且将占据绝大部分的资管市场份额。
(三)四类资产管理机构将成为大资管市场中主力军
随着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向定制化、多资产配置、被动型产品及金融解决方案转变,资管行业的专业分工细化将使得市场呈现出差异化战略定位、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作的趋势。部分机构将借助混业经营做大规模,部分机构通过精品化建立特色,最终形成大、中、小型资管机构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并存、功能性互补的行业结构。 (四)组织构架金控化
随着国家金融政策导向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这要求金融能够满足企业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到境内外并购等全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个人理财已完成从存款储蓄向理财投资的阶段性转变,正向全面财富管理的阶段发展。大众客户理财、中产阶级财富管理、高净值客户财富传承及类家族信托等对资管服务的需求差异也逐渐增大,要求资管机构提供更具差异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在需求端的转变下,各资管子行业之间跨界合作日益频繁,提供综合化的资管服务也逐渐成为行业大趋势。此外,金控集团旗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全牌照,可开展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与综合金融服务相匹配的金融全牌照、多元化客户和多类别基础資产。
(五)另类资管产品的实际投资门槛较高,更倾向于服务机构投资者
2010年以前,全球资管产品由传统型主导,即公共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三块基石。近年来,随着投资者愈加偏好多元化投资组合和低费率产品,传统主动类产品不断受到挤压,被动型产品、方案类、另类产品等产品增长越发强劲。主动管理型中最传统的核心类产品规模占比从2003年的58%下滑至2015年的39%,而被动管理型(含ETFs)、方案类(含LDI和均衡类)及另类投资产品对应提升7%、5%和5%的市场份额。国内资管行业也面临着上述的压力,因此,资管机构也都在积极转型创新,主动拓展资产类别和管理策略。预计未来,除了国际化业务机遇下跨境类产品有较大潜力之外,资管产品将从主动类向被动类及另类投资产品倾斜。
四、总结
目前的资管新规下,我们可以看到监管机构出台了新的监管办法,各金融机构纷纷持观望态度,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应当首先打破传统的刚兑思维、调整业务范围和业务思维,适应时代潮流,推进新型资管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董希淼. 资管新规将重塑我国金融业格局[N]. 证券日报,2018-05-05(A03).
[2]李洁雪.资管新规重塑公募赛道[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5-04(015).
[3]文君.资管新规“刚柔并济”打破刚兑值得点赞[N].证券日报,2018-05-03(B01).
[4]刘柯.资管新规落地后 A股的正确打开方式[N].金融投资报,2018-05-03(001).
作者简介:孙雪晴,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