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问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尔扎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将提问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在困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寻的能力,也是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锻炼,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提问并非盲目的设疑。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学习。但是,若问题设置不当,有可能适得其反。过于简单的提问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没有太大的意图;而太深奥的问题也是无法很好解答的,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提问时老师要注意有的放矢,既要明确“问”的意图,也要掌握“问”的原则,使课堂提问教学具有可操作性,让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说,提问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让提问更好地引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呢?
  一、为创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类型。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语文基础素质的培养,主要是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和塑造,即为学习而学习,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转变,新课程理念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所以,在新的学习理念要求下,我们便要转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学贵有疑,一个良好的课堂疑问点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更好的开展。例如在讲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济南的冬天》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副景象?你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与书中所描绘的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便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的家乡,将自己的家乡与书中的景象相对比,这样不仅可以对书中的景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家乡作出一个新的认识。也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眼中的冬天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它与老舍眼中的冬天有什么异同之处?这在反映了地域性差异的同时,还有什么情感因素的不同吗?是不是可以说经历的不同、心理特点的不同,会让人们看自然的眼光有所不同,或有着情感的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便可以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去考虑,让学生关注事物的多方面特点,使得他们在今后可以更全面的考虑问题。
  二、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就是说不到学生想不明白时不要去引导他,不在学生无法说出口时不去启发他。这便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时机,在设立疑问时也要恰到好处,以起到充分思考问题的学习作用。在进行提问时可以选取在学生“愤”和“悱”的这个时机,在关键的时候提出,让提出的问题恰到好处,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去探寻。这便要求老师要注意积累教学经验,深入钻研教材,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置障碍,形成一种“学”与“问”的冲突。这样,学生解决冲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我们便可以这样提问:“纳兰性德是哪个时代的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前去仔细地看这首诗和与这首诗有关的内容,使自己对这首诗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学习作出铺垫。在学生对这首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发出疑问“是什么让作者发出了‘山一程,水一程’的感慨,从那些词语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内心的凄苦之情”等。这样学生在对该词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对文章的主题也会有一个更好的把握。由此可以看出,抓住文章的契机,亦从小处着手,步步深入,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对比性问题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善于进行对比性提问,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的把握和思考,养成一种善疑、爱疑的学习品质,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们便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在写父亲、歌颂父爱时都是从正面去描写,写父亲对我们或是深沉或是严厉的爱,但这篇文章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从父亲并不美观或是稍显笨拙的动作和苍老的外表去描写,去写父亲过于质朴呢?他为什么没有给父亲一个“正面形象”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阅读这篇文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细微处的点滴真情,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好处,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抓住提问的技巧,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设立问题,使问题更好地引领课堂教学的开展,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培养学生的“爱美的情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从课本中鉴赏美、表现美。语文课堂中要挖掘内在的美,以知识本身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爱好语文的情感。  关键词:美的情趣;创设情境;感悟语言;领略意境;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所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要先学会运用语法。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语法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要先学习该语言的语法规则。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英语教师对语法教
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帮助他们开阔知识视野和思维,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激情,能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习惯,促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内化生成。注重发挥导入的作用,一方面,能为学生明确有效的阅读任务目标,激活他们阅读的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主观欲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导入时机,能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提高阅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主动地去改进自身的不足,改进的过程即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在讲解课文之前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一rn翻开诗集《月亮已失眠》的目录,单看各诗篇的题目,大概以“古韵”二字概括黄梵的诗风,颇为贴合.若不是“登山感怀”“题南飞雁”的旧题,又或是“清明吟”“二胡手”的老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但教学中教师又容易忽视语言材料的输入对提高语言能力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现象发生。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多想一些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说、会说。  一、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中不难看出,朗读对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当前初中英语口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单词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枯燥无聊的,由于农村的教育改革还不是很完全,仍然保留着一些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质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现就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特点  在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当中,英语课的教学水平让人担忧,尤其对于最基础的词汇来说存在很多的教学问题。教师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
在新课改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与主动探究已经备受关注,“以学定教”是传统教育观过渡为现代教育观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设计,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当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时候,才能凸显“教”服务于“学”的追求,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英语学
通过对图形形态与意蕴之间关系的理解,把握,从而更好的实现图形信息清晰准确的传播。 B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pe and the meaning
随着报业集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集团规模迅速扩张,集团间的资产重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应当采取财务核算新办法,以保障报业集团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