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与乡村振兴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农村合作社兴起以来,其对农村资源的利用、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创收是明显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把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重视起来,针对性地解决当今农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乡村振兴;农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们党的工作中重之又重的问题,农业农村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央对“三农”历来高度重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的时候就强调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从到2016年底如雨后春笋般的创立情况来看,农村合作社更加规范了农业的发展、集约化了农业的资源,使农业的发展更加专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0年两会报告强调要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着力抓好农业生产以及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促進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关于合作社的作用
  1、当今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1.1 规模小,资源零散
  由于农村合作社现在还没的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从而形成了我国的农村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等这些特点。无论是主营的农产品品种还是产品的制作加工都比较单一,很少合作社的经营内容涵盖多种农产品,要么是单一的种植业,要么是单一的养殖业,或者很少会把精力花在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上。而且土地资源的整合不够明显,有些农户不愿意让自己的土地入社,宁愿“单打独斗”,也不愿意入股合作社,以致连片的土地或者山林等经营载体难以“凑整”,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的成立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素质偏低,专业人员较少
  中国农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5%,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农村可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潜能巨大,农民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农村的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经营农业的观念落后,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现代农业的意识不足。同时,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弱妇孺和黄土地,这类人思想要不然不够成熟,要不然就是比较保守,比较愿意“自顾门前一亩三分地”,对于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不“感冒”。再者,高等学校中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专业人才来自农村的比较多,城市长大的孩子较少会选择农业方面的专业,而来自农村的孩子上了岸就不再想“湿脚”了,很多时候,农村需要的这类型专业人才并不愿意到农村去,他们一般倾向于到企业去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都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3 市场占有率不高
  大部分农民都是自耕自家田,自顾自家果,在农产品的培育上“八仙过海各施其法” 使农产品的生产缺乏一定的标准,产品的质量跟不上,以致产品难以建立更好产品信誉,提高产品服务水平,开拓更广的销售途径,建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同时,农村合作社社员的构成主要是农民,而农民的品牌意识较弱,对打造特色农产品的重视力度不足,同样的产品放在市场上卖,别家品牌较响的往往比相同质量的自家产品销售平台要好、销售速度要快,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自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再者,农村一些合作社发展意识较落后,对拓展如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等多种方式的销售途径并不是很感冒,而且也并不熟悉,对提高产品的线上销售并不在行。
  1.4 经营模式较随意,管理制度不规范
  农村合作社基本都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度上,对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并不能避免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一些缺点,比如合作社社员的自我约束力不高,对发展壮大合作社的意愿不高,对合作社的管理规范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工作、财务、经营等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不规范,运行机制不高效,经营成效不明显。合作社的管理也比较散漫,闲时合作社似有似无,产品收获的季节才能凸显合作社的作用,制约了现代农村合作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综合经营效益的水平。
  2、提高农村合作社的效率以促乡村振兴的方法
  2.1 对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规模化的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的经营运作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因此土地的有效利用是保障盘活农村合作社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土地确权制度减轻农民对土地归属问题的担忧,从而把农村由于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土地、果树等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经营资源,打造规范的管理制度,引进专业的农业科技技术,才能真正激活农村合作社的活力与效用。并且,对零散的、独立发展空间不大、经营效益不明显的合作社进行整合,可以集多种种植业、养殖业或者种植业与养殖业混合经营,比如种植水稻的可以养殖鱼类、种植果树的可以养殖林下肉鸡或者嫁接寄生药材等。
  2.2 对制度进行规范,科学化合作社的发展
  一是要完善对农村合作社规范和保护的法律制度。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社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后就兴起了,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相关的法律规范确没有很完善。然而农村合作社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发展现代综合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效率,为农民创收增收具有明显的作用,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法律制定,不仅是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肯定,而且也是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法律保护,更是对广大参与到农民合作社中的农民权益的维护。二是要建立完善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一个组织如果想长久发展、有效运转、提高生产率,就必须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实际、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实际,参照国外的成功案例、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等,制定适用于本合作社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制度规范,合理地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社员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管理约束意识等,从而促进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2.3 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明确政府的功能定位
  首先,政府要有准确的定位。在把关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时,不应以合作社的规模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对适合本地的、运作模式良好的合作社都应该给予支持。同时,不应过分干预合作社的发展,应当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来调节合作社的发展。当然,政府也应该给予合作社一定的支持,比如创造良好的合作社发展环境,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中,合理地引导合作社的发展。再者,政府应当成为农村合作社的技术支持者和发展的引路人,以媒介的方式建立合作社和专家学者、科研学院等的培训机制,并提供科学、规范的发展指引。
  2.4 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合作社管理的水平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民是建设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实现乡村振兴,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本文化素质的教育是不能忽视的,首先就要政府保障农民,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子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习得更高的文化素养,并且可以在高校设立更多关于种养的专业,培养具有专业农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还有,可以引导专家学者、科研学院与合作社的合作,通过开设培训班、参与科研项目等,让农民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的种养技术,提高农业经营的素质水平。通过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来改善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建立一个消费平台引导人才的回流,从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手段之一。
  2.5 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意识是大部分消费者都有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追求品牌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利用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是很有必要的。合作社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打造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比较明显的产业,比如广东清远佛冈就围绕了本地的主导产业柿子,打造出了具有苹果口感的柿子,以甜脆为主打,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上是独占鳌头。在打造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一条产业链也是可作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途径之一。在广东云浮郁南,当地的合作社就依托本地的特色水果——无核黄皮,通过深加工精加工等,推出了黄皮干、黄皮蜜饯、黄皮饼、黄皮月饼、黄皮挂面等一系列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经营的效率、拓宽了经营的范围。
  2019年的“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吉林的时候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因此,把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重视起来,科学化经营农村合作社的水平,增强合作社在发展农业、助力农民增收创收的作用,将能把实施乡村振兴的进程推进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王德云.探究如何发展农村合作社[J].中外企业家,2019,(6):322.
  [2] 李世华.农村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0):3-4.
  [3]叶然.合作社制度与乡村振兴[J].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8,(006):56-61.
  [4]冯亮珍.浅谈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24):171.
  作者简介;
  谢满(1990.08,女,长江大学2018级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组织管理方向。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的重要方式,是自我验证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的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本文从内部审核的特点、审核目的、审核的对象、审核的依据和方式、审核的策划以及审核的实施步骤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内部审核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特点;内审的目的;内审的对象;内审的依据和方式;内审的策划;内审的实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油站做为成品油油品销售企业创造利润的主体,如何发挥单站最大效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加油站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加油站创效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加油站特点,分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问题与对策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驱力,但是受社会环境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电子企业开辟了新的物资集中管理途径,有效提升了物质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投入资金和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现在的电子企业公司的工作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资料,因此涉及到的工作量也十分大,只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等量工作人员,已经无法处理好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给很多企业的物资管理带来了更大
期刊
摘 要:司法裁判中,客观合理裁判结果的得出需要法官综合运用多种解释方法。体现在“中国专车第一案”中,通过对案件争议焦点的分析,结合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论理解释方法,形成融贯的解释论证系统;结合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时对六项审查依据的内在逻辑关系,理清“明显不当”的适用范围,在此过程中,对于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司法审查的界限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区分。  关键词:法律解释;中国专车第一案;明显不当  
期刊
摘 要:特种基础工程主要是指有着特殊用途的工程结构,对于特殊基础建设企业而言,主要包括特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特殊基础的设计原则、动力机器基础、构筑物锚拉基础等等,针对特殊工程建设单位的特殊性,在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方面,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特别是对现有措施进行细化,通过提高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提高生产质量和现场管理水平。  关键词:生产;现场;管理;措施  从特种工程企业来看,从工程设计到实施,现场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电网变电运维站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电网运行;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  1 电网变电运维站运行及管理模式  1.1 工作人员的职责  电网变电运维站的工作者既接受控制中心的集中管理,同时又各司其职,对不同的调度任务令进行研究与布置。具体的工作表现在:负责着整个运维站的设备运行安全,定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进行现场指挥。同时,在维电站运营机器的工作票办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保险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国内保险业较国外起步较晚,在管理的经验,水平和调控手段等方面仍然缺乏充足的经验,各家保险公司的竞争实质已转化为保险营销员的竞争.各保险公司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力,都在公司内部制定针对保险营销员的各种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手段,以期通过不断提升保险营销员的工作工作积极性来推动保险业及公司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寿险业营销员常见激励体制进行分析并查找问题,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而大数据时代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部门企业在营销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企业迅速的发觉这类问题,并利用大数据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加强企业的营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方法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确立的过程中,大数据对整个市场环境起到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运维管理系统,便于运维管理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物联网;运维管理;台账核查;装置检验;跳闸事件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信息时代的产物,已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变电站二次运维管理系统中,通过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等,实现对二次设备台账信息等数据的智能采集,为
期刊
摘 要: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少数民族聚居村原本深度贫困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扶贫事业进入了综合化、精细化时代,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也开始转向乡村振兴。长坡村委会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研究其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对其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支撑条件  经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条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朝着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