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电网变电运维站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电网运行;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
1 电网变电运维站运行及管理模式
1.1 工作人员的职责
电网变电运维站的工作者既接受控制中心的集中管理,同时又各司其职,对不同的调度任务令进行研究与布置。具体的工作表现在:负责着整个运维站的设备运行安全,定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进行现场指挥。同时,在维电站运营机器的工作票办理、倒闸、维修后续工作以及合格性检验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职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对维电站的设备建立档案、整理相关纸质材料。
1.2 倒闸操作的具体要求
在倒闸操作中,一般由两个具体环节组成,在控制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投退电容器与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以及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等环节中由调控中心对其进行远距离调控,除此之外,则由工作人员在施工地进行。在倒闸操作的操作命令中,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实现意见上的统一,使当值调度员的指挥命令为运维站中的工作值班者所接受,在保证其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1.3 运维站的记录工作
用运维站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在变电的运转情况统计中,对于其中存在断路器跳闸历史的情况,需要对断路器跳闸次数运行一次总的系统性登记;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调整的情况,由调控中心进行集中登记,在登记时,运维站工作人员,应当对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做出调整,应将其数据交给调控点进行登记,在完成这些数据的登记后,通过互联网,对其数据进行查询与使用。
1.4 维电站的设备维护工作
在对其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时,普遍采用的是责任班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巡视和检查机构,对维电站的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其相关的设备维修记录登记进行查询,保证其周视察次数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要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2 电网变电运维站的管理现状
2.1 维电站人员管理不完善
在运维站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由各供电公司进行工作的统一管理,虽然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有所改善,然而在目前的运行模式中,一些工作人员仍然不能完全领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业手法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由于公司处于改制调整期,工作量就较大的波动性,导致工作人员的流失,从使运维站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运维建设条例,在管理上存在着较大漏洞。另外一方面,因为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其工作人员工作缺乏动力,存在懈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亟需提升
随着运维站设备复杂性和精准性的提升,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也逐渐增大,特别是在一些电力紧急事故中,是否具有专业的应急处置组织能力和反应能力,事关整个用电系统的安全。然而在当前的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着技能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应付紧急情况的现象,甚至存在着问题的迟迟不能解决现象,给整个电网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2.3 安全性教育缺少
在电网的管理与维修工作中,需要与电和电网运行设备进行近距离接触,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当前,年轻工作者较多,且往往缺少实战经验,对于安全隐患的预防能力和意识都比较薄弱,同时在安全培训教育中,往往存在应付心理,对一些隐患的认识不彻底不及时,都是生产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3 电网变电运维站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是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值班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研究的重点。
3.1 传统的值班管理模式
传统的变电运维值班模式是三班倒,因为工作强度大,所以容易出现变电运维值班人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由此导致的安全隐患就很大。所以人们就将传统的值班方法加以创新,使其既可以提高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从而使电力系统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使整个电网企业也能获得更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变电运维站值班管理模式优化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后,提出了在综合考虑几种值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初设模式为六“4+N”。在这种模式下,全部运维人员将被分成10个组,每个组仅有2~3人。这其中有4个组上正倒班,剩下的6个组上运维班,而且正倒班与运维需要进行定期的轮转。运维班的6各组可再细分为巡查组、操作板、副倒班、预备班等。模式六编排的方式:正倒班,需要进行连续24h的工作,完成工作后休息3d,4班一倒。其周工作时间为42h。运维班,每个组上4d的白班(早上8时到下午17时),然后休息2d,每6d一轮转,这样算下来每周需要工作42h。副倒班每日进站后,先要与正倒班的工作进行交接。正倒班的备班顺序为,副倒班,操作板,巡视班,备班模式六具体班制设置。每个正倒班值需要设置3个人,共需12个人,其余6个运维组每组设置2~3人,这需要根据运维站内人员人数等进行细分。我们可以假设两种情况,在F运维站内,有4名管理人员,运维人员29个人其中有2人为见习人员,扣除了12个正倒班人员后,剩下的17人可以进行1组2人,5组3人进行配置。在R运维站内,有3名管理人员,24个名运维人员包括2名见习人员。扣除了12人的正倒班人员后,余下的12人可以进行每组2人的配置。
4 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优化分析
4.1 借鉴并优化优秀的模式
首先要借鉴外地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在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运维管理、运行岗位、设备巡回检查等制度。并将制度印发并下发,让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
4.2 加强交接管理,设置变电所
有很多电网变电运维管理问题都是在进行交接时出现的,所以必须加强交接管理,加强人员交接班时的相关事项,如在班人员发现设备出现异常状态,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变更情况。需接班人员将相关情况互相通告,当各方认为情况允许接班时,方可签名接班。在负荷集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设置变电所是一种完善局部电网的手段。当变电所手段被普及以后,社会对其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运维工作,确保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才能使其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4.3 要落实安全生产规则和规章制度
对于操作人员要加强思想培训,还可以通过板报、安全简报等传播信息的通道来宣传安全教育,对一些典型的例子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生产的安全意识产生高度重视;而且,对于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都应该建立并且完善,安全责任还要进行落实,为了使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性得到加强,应该将这些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量化和细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切实的工作,并且要落到实处,要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更加完备的责任制和奖惩制,让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章可循,而且对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做到违章必究,使得电网变电运维人员安全操作的工作责任心得到激发。
4.4 提高运维站管理技术
为了使管理人员的技术得到加强,变电运维站应该组织培训班,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开展技术讲座、操作规程都应该定期的组织学习,使得变电运行人员对他们责任范围内的现场布置、性能作用、结构原理、操作程序和系统连接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而且还要让他们拥有对设备进行一些维护和保养的能力;事故预想和反事故的练习要经常开展,不仅能使得变电运行人员应变事故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得到增强。还能使单位的公共财产得到保护。
5 结束语
电力系统是当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电网变电运维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直接就影响着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所以對电网变电运维站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
关键词:电网运行;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
1 电网变电运维站运行及管理模式
1.1 工作人员的职责
电网变电运维站的工作者既接受控制中心的集中管理,同时又各司其职,对不同的调度任务令进行研究与布置。具体的工作表现在:负责着整个运维站的设备运行安全,定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进行现场指挥。同时,在维电站运营机器的工作票办理、倒闸、维修后续工作以及合格性检验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职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对维电站的设备建立档案、整理相关纸质材料。
1.2 倒闸操作的具体要求
在倒闸操作中,一般由两个具体环节组成,在控制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投退电容器与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以及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等环节中由调控中心对其进行远距离调控,除此之外,则由工作人员在施工地进行。在倒闸操作的操作命令中,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实现意见上的统一,使当值调度员的指挥命令为运维站中的工作值班者所接受,在保证其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1.3 运维站的记录工作
用运维站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在变电的运转情况统计中,对于其中存在断路器跳闸历史的情况,需要对断路器跳闸次数运行一次总的系统性登记;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调整的情况,由调控中心进行集中登记,在登记时,运维站工作人员,应当对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做出调整,应将其数据交给调控点进行登记,在完成这些数据的登记后,通过互联网,对其数据进行查询与使用。
1.4 维电站的设备维护工作
在对其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时,普遍采用的是责任班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巡视和检查机构,对维电站的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其相关的设备维修记录登记进行查询,保证其周视察次数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要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2 电网变电运维站的管理现状
2.1 维电站人员管理不完善
在运维站以往的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由各供电公司进行工作的统一管理,虽然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有所改善,然而在目前的运行模式中,一些工作人员仍然不能完全领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业手法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由于公司处于改制调整期,工作量就较大的波动性,导致工作人员的流失,从使运维站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运维建设条例,在管理上存在着较大漏洞。另外一方面,因为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其工作人员工作缺乏动力,存在懈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亟需提升
随着运维站设备复杂性和精准性的提升,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也逐渐增大,特别是在一些电力紧急事故中,是否具有专业的应急处置组织能力和反应能力,事关整个用电系统的安全。然而在当前的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着技能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应付紧急情况的现象,甚至存在着问题的迟迟不能解决现象,给整个电网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2.3 安全性教育缺少
在电网的管理与维修工作中,需要与电和电网运行设备进行近距离接触,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当前,年轻工作者较多,且往往缺少实战经验,对于安全隐患的预防能力和意识都比较薄弱,同时在安全培训教育中,往往存在应付心理,对一些隐患的认识不彻底不及时,都是生产工作中的不利因素。
3 电网变电运维站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是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值班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研究的重点。
3.1 传统的值班管理模式
传统的变电运维值班模式是三班倒,因为工作强度大,所以容易出现变电运维值班人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由此导致的安全隐患就很大。所以人们就将传统的值班方法加以创新,使其既可以提高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变电运维值班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从而使电力系统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使整个电网企业也能获得更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变电运维站值班管理模式优化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后,提出了在综合考虑几种值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初设模式为六“4+N”。在这种模式下,全部运维人员将被分成10个组,每个组仅有2~3人。这其中有4个组上正倒班,剩下的6个组上运维班,而且正倒班与运维需要进行定期的轮转。运维班的6各组可再细分为巡查组、操作板、副倒班、预备班等。模式六编排的方式:正倒班,需要进行连续24h的工作,完成工作后休息3d,4班一倒。其周工作时间为42h。运维班,每个组上4d的白班(早上8时到下午17时),然后休息2d,每6d一轮转,这样算下来每周需要工作42h。副倒班每日进站后,先要与正倒班的工作进行交接。正倒班的备班顺序为,副倒班,操作板,巡视班,备班模式六具体班制设置。每个正倒班值需要设置3个人,共需12个人,其余6个运维组每组设置2~3人,这需要根据运维站内人员人数等进行细分。我们可以假设两种情况,在F运维站内,有4名管理人员,运维人员29个人其中有2人为见习人员,扣除了12个正倒班人员后,剩下的17人可以进行1组2人,5组3人进行配置。在R运维站内,有3名管理人员,24个名运维人员包括2名见习人员。扣除了12人的正倒班人员后,余下的12人可以进行每组2人的配置。
4 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优化分析
4.1 借鉴并优化优秀的模式
首先要借鉴外地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在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运维管理、运行岗位、设备巡回检查等制度。并将制度印发并下发,让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
4.2 加强交接管理,设置变电所
有很多电网变电运维管理问题都是在进行交接时出现的,所以必须加强交接管理,加强人员交接班时的相关事项,如在班人员发现设备出现异常状态,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变更情况。需接班人员将相关情况互相通告,当各方认为情况允许接班时,方可签名接班。在负荷集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地区,设置变电所是一种完善局部电网的手段。当变电所手段被普及以后,社会对其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运维工作,确保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才能使其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4.3 要落实安全生产规则和规章制度
对于操作人员要加强思想培训,还可以通过板报、安全简报等传播信息的通道来宣传安全教育,对一些典型的例子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生产的安全意识产生高度重视;而且,对于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都应该建立并且完善,安全责任还要进行落实,为了使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性得到加强,应该将这些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量化和细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切实的工作,并且要落到实处,要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更加完备的责任制和奖惩制,让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章可循,而且对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做到违章必究,使得电网变电运维人员安全操作的工作责任心得到激发。
4.4 提高运维站管理技术
为了使管理人员的技术得到加强,变电运维站应该组织培训班,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开展技术讲座、操作规程都应该定期的组织学习,使得变电运行人员对他们责任范围内的现场布置、性能作用、结构原理、操作程序和系统连接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而且还要让他们拥有对设备进行一些维护和保养的能力;事故预想和反事故的练习要经常开展,不仅能使得变电运行人员应变事故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得到增强。还能使单位的公共财产得到保护。
5 结束语
电力系统是当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电网变电运维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直接就影响着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所以對电网变电运维站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