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森林植被盖度增加。起到涵养水源、防止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防护林;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42-02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目标
鄂伦春旗2010年防护林工程建设面积1000.00亩,其中植苗造林1000.00亩;实施人工造林1000.00亩,增加有林地面积1000.00亩。
1.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实施人工造林1000.00亩,林种为防护林,其中植苗造林1000.00亩。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增加有林地面积1000.00亩,形成天然屏障,起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从而保护草场、农田、公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集中成片、规模治理的措施,加快地区水蚀土地的治理步伐,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防护林体系,实现治理效益综合化、最大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
1.3 项目建设期及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0-2011年。
1.4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0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
1.5 设计依据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DB15/T389-2003)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15/374-2002)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1.6 项目区基本情况
宜里镇位于鄂伦春旗东南部,地处东经124°10′-124°40′,北纬49°30′-50°10′之间,它北依大兴安岭林区,南濒松嫩平原。全区面积1016平方公里,经济辐射区近2万平方公里,地形沿大兴安岭走向由东向西渐趋低平,西北属浅山丘陵,东南呈漫岗起伏,海拔在300-45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山区小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平均湿度85%,日照数为2,439.1小时,无霜期为110天。
1.7 设计指导思想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依据,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部署,将新增造林投资集中用于关系民生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地方重视短期内治理有明显成效的区域。本着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林业为理念,以改善生态条件和生存环境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按照生态立旗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一切积极因素,遏制水土流失,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8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生态优先、注重生态效益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选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效果好的树种。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制止边造林边破坏的现象,要长期加强管护,保护好建设成果。
2 项目总平面设计
2.1 工程建设范围
项目区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建设工程总面积为1000.00亩。
2.2 小班勘测数据精度与可靠性
该工程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实地测量,数据精度完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可靠性高。勘察设计人员对小班的地类、土壤、植被等做了详细的调查,填写了小班调查表。
2.3 项目建设总体布局情况
项目区分布在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建设工程总面积为1000.00亩, 1个作业小班。
3 工程设计
3.1 建设任务与建设期
鄂伦春旗2010年防护林工程造林任务总面积为1000.00亩;对林木实施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和人工管护。
项目建设期为1年,2010年9月—2011年9月。
3.2 营造林设计
3.2.1 树种及林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适宜本地区生长树种----柳树,林种为防护林。
3.2.2 造林模式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鄂伦春旗2010年防护林工程的造林模式为营造柳树水土保持林。
3.2.3 主要造林技术措施
3.2.3.1 整地方式及规格
造林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规格直径40厘米深40厘米的圆筒形,整地在造林前进行。
3.2.3.2 栽植
采用人工植苗造林,坐水栽植,回填表土,分层覆土踏实,上覆心土至根茎2厘米左右,进行春季造林。
3.2.3.3 抚育管护
(1)松土除草
造林后抚育3年,穴周围50厘米内松土、除草、抚苗等抚育工作,三年抚育五次,按2、2、1式进行。
(2)管护措施
采用人工看护,防止进入林地放牧、打草和打柴。
3.2.4 施工组织设计
在造林工作开始之前,林业技术人员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要进行分工,以保证各造林环节不出现技术失误,同时对参加造林的人员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并进行分组,整地、运输、栽植、抚育各负其责,认真做好施工记录,保证造林质量。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
3.2.5 种苗设计
3.2.5.1 种苗规格
柳树采用2年生符合标准合格扦插苗。
3.2.5.2 需苗量测算
该工程总需苗量为17.50万株。
3.2.5.3 种苗供需平衡
鄂伦春旗境内苗圃2010年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柳树苗木需求。
3.2.5.4 种苗产地及检疫
苗木来源于鄂伦春旗境内苗圃。对造林使用的所有苗木,经鄂伦春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
3.2.6 用工量测算
根据内蒙古鄂伦春旗林业局《林业生产统一劳动定额》的有关定额及鄂伦春旗林业局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造林综合用工指标。工时费为100.00元/工日。
3.3 森林保护設计
3.3.1 病虫鼠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病、虫、鼠害等灾害实施防治措施。避免破坏生物多样性,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对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防控。
病虫鼠害主要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3.3.2 护林防火
在防火期内,护林员密切监视火情,开防火道,对靠近项目区内的火源要严加管护,做好防火工作。
4 工程投资预算
4.1 投资预算依据
现行的林业基本建设预算定额、营林生产费用定额和有关取费标准。
4.2 投资构成
工程直接投资成本:包括整地费、植苗费、苗木费、抚育费、检疫及病虫害防治费、管护费等。
其他投资成本:包括工程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与科技支撑费。
4.3 投资概算
经测算,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工程费23.20万元,占96%;其它费用0.80万元,占4%。
[关键词]防护林;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42-02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目标
鄂伦春旗2010年防护林工程建设面积1000.00亩,其中植苗造林1000.00亩;实施人工造林1000.00亩,增加有林地面积1000.00亩。
1.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实施人工造林1000.00亩,林种为防护林,其中植苗造林1000.00亩。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增加有林地面积1000.00亩,形成天然屏障,起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从而保护草场、农田、公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集中成片、规模治理的措施,加快地区水蚀土地的治理步伐,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防护林体系,实现治理效益综合化、最大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
1.3 项目建设期及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0-2011年。
1.4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0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
1.5 设计依据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DB15/T389-2003)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15/374-2002)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1.6 项目区基本情况
宜里镇位于鄂伦春旗东南部,地处东经124°10′-124°40′,北纬49°30′-50°10′之间,它北依大兴安岭林区,南濒松嫩平原。全区面积1016平方公里,经济辐射区近2万平方公里,地形沿大兴安岭走向由东向西渐趋低平,西北属浅山丘陵,东南呈漫岗起伏,海拔在300-45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山区小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平均湿度85%,日照数为2,439.1小时,无霜期为110天。
1.7 设计指导思想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依据,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部署,将新增造林投资集中用于关系民生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地方重视短期内治理有明显成效的区域。本着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林业为理念,以改善生态条件和生存环境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按照生态立旗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一切积极因素,遏制水土流失,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8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生态优先、注重生态效益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选择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效果好的树种。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制止边造林边破坏的现象,要长期加强管护,保护好建设成果。
2 项目总平面设计
2.1 工程建设范围
项目区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建设工程总面积为1000.00亩。
2.2 小班勘测数据精度与可靠性
该工程测量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实地测量,数据精度完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可靠性高。勘察设计人员对小班的地类、土壤、植被等做了详细的调查,填写了小班调查表。
2.3 项目建设总体布局情况
项目区分布在鄂伦春自治旗宜里镇。建设工程总面积为1000.00亩, 1个作业小班。
3 工程设计
3.1 建设任务与建设期
鄂伦春旗2010年防护林工程造林任务总面积为1000.00亩;对林木实施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和人工管护。
项目建设期为1年,2010年9月—2011年9月。
3.2 营造林设计
3.2.1 树种及林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适宜本地区生长树种----柳树,林种为防护林。
3.2.2 造林模式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鄂伦春旗2010年防护林工程的造林模式为营造柳树水土保持林。
3.2.3 主要造林技术措施
3.2.3.1 整地方式及规格
造林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规格直径40厘米深40厘米的圆筒形,整地在造林前进行。
3.2.3.2 栽植
采用人工植苗造林,坐水栽植,回填表土,分层覆土踏实,上覆心土至根茎2厘米左右,进行春季造林。
3.2.3.3 抚育管护
(1)松土除草
造林后抚育3年,穴周围50厘米内松土、除草、抚苗等抚育工作,三年抚育五次,按2、2、1式进行。
(2)管护措施
采用人工看护,防止进入林地放牧、打草和打柴。
3.2.4 施工组织设计
在造林工作开始之前,林业技术人员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要进行分工,以保证各造林环节不出现技术失误,同时对参加造林的人员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并进行分组,整地、运输、栽植、抚育各负其责,认真做好施工记录,保证造林质量。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
3.2.5 种苗设计
3.2.5.1 种苗规格
柳树采用2年生符合标准合格扦插苗。
3.2.5.2 需苗量测算
该工程总需苗量为17.50万株。
3.2.5.3 种苗供需平衡
鄂伦春旗境内苗圃2010年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柳树苗木需求。
3.2.5.4 种苗产地及检疫
苗木来源于鄂伦春旗境内苗圃。对造林使用的所有苗木,经鄂伦春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
3.2.6 用工量测算
根据内蒙古鄂伦春旗林业局《林业生产统一劳动定额》的有关定额及鄂伦春旗林业局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造林综合用工指标。工时费为100.00元/工日。
3.3 森林保护設计
3.3.1 病虫鼠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病、虫、鼠害等灾害实施防治措施。避免破坏生物多样性,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对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防控。
病虫鼠害主要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
3.3.2 护林防火
在防火期内,护林员密切监视火情,开防火道,对靠近项目区内的火源要严加管护,做好防火工作。
4 工程投资预算
4.1 投资预算依据
现行的林业基本建设预算定额、营林生产费用定额和有关取费标准。
4.2 投资构成
工程直接投资成本:包括整地费、植苗费、苗木费、抚育费、检疫及病虫害防治费、管护费等。
其他投资成本:包括工程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与科技支撑费。
4.3 投资概算
经测算,工程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工程费23.20万元,占96%;其它费用0.80万元,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