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生物学中有较多的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生物观点以及生物结论等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的或者局限性的方面,换句话说这些知识处在动态的发展中,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动态生物知识观,来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功建构,可以有效的帮助同学们学习生物实验和实践、掌握生物学科方面的相关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动态知识观 核心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时候,可以渗透动态生物知识观,可以是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冲突情景,达到同化顺应的效果;可以在课堂上帮助生物知识生物规律的实用性,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剖析发现生物规律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的学习生物知识。
一、创设冲突情境,同化顺应
在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时,引导学生掌握生物概念以及由概念形成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冲突情景促进同学们对于生物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到达学生能够主动建构概念体系,主动探索模糊性词句。
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其关系的时候首先涉及到了一个概念“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指的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所形成的形态和结构都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的时候一对进行联会,当然这不包括三倍体或者奇数倍的生物细胞,因为他们会发生紊乱,进行联会的染色体会分开,然后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这样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外一条来自父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理解,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回答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它们是否是同源染色体?然后再说出理由。这样的提问使得同学们对于“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一般相同”这句话产生了动摇,所以,可以引导同学们这样考虑,在减数分裂的时候,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否进行联会?再进一步的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否具有同源区段以及非同源区段?这样就可以巧妙地提醒同学们对于理解概念,“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中的“一般”两个字的重要性了。
在高中生物中常常有这样的动态知识点,比如说一些概念中会出现许多模糊性词句:“主要”、“一般”、“大概”、“可能”等,对于这些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同化和顺应这些认知结构,把握好概念性问题的外延。
二、理解规律适用,承上启下
在高中生物中有很多知识虽然复杂,但是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很多规律也是生物学家通过大量的生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些规律和结论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生物中的规律可以自己进行摸索和探究。只有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就能运用其解决好生物钟的实际问题。
在讲解《基因的本质》的时候,我先领着同学们对上几节学过的《遗传因子的发现》等做了回忆,因为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的内容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所以两者之间的规律要引导同学们进行认真的思考。首先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画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图,初级卵母细胞、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分裂中期、刺激卵母细胞的各种相关情况,以及卵细胞内染色体以及基因的组成图。然后我请同学们回答这个过程与前几节所学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什么?同学们有点迷糊,接着我又进行引导,想想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一个卵母细胞会产生几个卵细胞,同理的,2个呢?n个呢?那么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与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有什么区别?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和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吗?这样,在我一系列的提问下,同学们明白了同源染色体和同一条染色体上面都有着非等位基因,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在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练习旧知识,在新旧知识的掌握基础上对规律实用性理解到位。只有当原来所学过的知识被现在所学的新知识激活后,就可以承上启下的建构起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联系。
三、剖析发现过程,与时俱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知识常常需要不断地剖析和发现其过程,教师在解释一些生物规律和结论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断地剖析科学家对于这个知识的发现过程,让高中生能够沿着生物科学家探索过得生物世界的路径,在本质上研究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讲解《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同学们展示了生物科学家对于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并且对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做了相关的补充,目前已知的遗传物质有14种,同学们就很好奇有哪些,我解释道在1783年的时候,生物科学家帕瓦扎尼设计一个实验,同学们了解了关于酶的概念,接着我用多媒体给他们展示了在1836年生物科学家施旺首次提取出酶,后来相应的生物科学家去研究其相关的物质,很多实验证明很多酶都是蛋白质,但是也有部分是RNA,于是同学们了解到当时的科学家将酶作为了遗传物质。现在课本上是这么对酶做定义的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同学们明白了因为生物科学一直在发展,所以不能直接将有机物改成蛋白质或者RNA,这样更好的培养了同学们对于动态的生物知识观。
通过对于生物科学的剖析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以及一些生物观点的发展过程,这对于动态的生物知识管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究性。
生物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面对复杂的或者不确定的生物环境现实的时候,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同化顺应生物动态知识,创设相关的冲突情景,承上启下动态生物知识理解生物学规律的适用性,可以与时俱进的剖析发现生物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
[2]曾文俊.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动态知识观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05(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动态知识观 核心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时候,可以渗透动态生物知识观,可以是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冲突情景,达到同化顺应的效果;可以在课堂上帮助生物知识生物规律的实用性,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剖析发现生物规律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的学习生物知识。
一、创设冲突情境,同化顺应
在对高中生进行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时,引导学生掌握生物概念以及由概念形成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冲突情景促进同学们对于生物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到达学生能够主动建构概念体系,主动探索模糊性词句。
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同学们学习其关系的时候首先涉及到了一个概念“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指的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所形成的形态和结构都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的时候一对进行联会,当然这不包括三倍体或者奇数倍的生物细胞,因为他们会发生紊乱,进行联会的染色体会分开,然后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这样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外一条来自父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理解,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回答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它们是否是同源染色体?然后再说出理由。这样的提问使得同学们对于“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一般相同”这句话产生了动摇,所以,可以引导同学们这样考虑,在减数分裂的时候,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否进行联会?再进一步的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否具有同源区段以及非同源区段?这样就可以巧妙地提醒同学们对于理解概念,“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中的“一般”两个字的重要性了。
在高中生物中常常有这样的动态知识点,比如说一些概念中会出现许多模糊性词句:“主要”、“一般”、“大概”、“可能”等,对于这些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同化和顺应这些认知结构,把握好概念性问题的外延。
二、理解规律适用,承上启下
在高中生物中有很多知识虽然复杂,但是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很多规律也是生物学家通过大量的生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些规律和结论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生物中的规律可以自己进行摸索和探究。只有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就能运用其解决好生物钟的实际问题。
在讲解《基因的本质》的时候,我先领着同学们对上几节学过的《遗传因子的发现》等做了回忆,因为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的内容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所以两者之间的规律要引导同学们进行认真的思考。首先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画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图,初级卵母细胞、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分裂中期、刺激卵母细胞的各种相关情况,以及卵细胞内染色体以及基因的组成图。然后我请同学们回答这个过程与前几节所学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什么?同学们有点迷糊,接着我又进行引导,想想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一个卵母细胞会产生几个卵细胞,同理的,2个呢?n个呢?那么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与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有什么区别?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和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吗?这样,在我一系列的提问下,同学们明白了同源染色体和同一条染色体上面都有着非等位基因,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在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练习旧知识,在新旧知识的掌握基础上对规律实用性理解到位。只有当原来所学过的知识被现在所学的新知识激活后,就可以承上启下的建构起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联系。
三、剖析发现过程,与时俱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知识常常需要不断地剖析和发现其过程,教师在解释一些生物规律和结论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断地剖析科学家对于这个知识的发现过程,让高中生能够沿着生物科学家探索过得生物世界的路径,在本质上研究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讲解《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同学们展示了生物科学家对于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并且对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做了相关的补充,目前已知的遗传物质有14种,同学们就很好奇有哪些,我解释道在1783年的时候,生物科学家帕瓦扎尼设计一个实验,同学们了解了关于酶的概念,接着我用多媒体给他们展示了在1836年生物科学家施旺首次提取出酶,后来相应的生物科学家去研究其相关的物质,很多实验证明很多酶都是蛋白质,但是也有部分是RNA,于是同学们了解到当时的科学家将酶作为了遗传物质。现在课本上是这么对酶做定义的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同学们明白了因为生物科学一直在发展,所以不能直接将有机物改成蛋白质或者RNA,这样更好的培养了同学们对于动态的生物知识观。
通过对于生物科学的剖析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以及一些生物观点的发展过程,这对于动态的生物知识管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究性。
生物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面对复杂的或者不确定的生物环境现实的时候,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同化顺应生物动态知识,创设相关的冲突情景,承上启下动态生物知识理解生物学规律的适用性,可以与时俱进的剖析发现生物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
[2]曾文俊.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动态知识观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