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半糖”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aox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现代人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有传统的“如胶似漆、夫唱妇随”,也有时下流行的“半糖夫妻”。何谓“半糖”?请看下面的例句:
  (1)“半糖夫妻”周末走鹊桥,大多是为了在关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中保持婚姻的活力。(《半糖夫妻如何能让婚姻甜蜜蜜》,中国金融网2007年12月19日)
  (2)但他同时也承认他并不赞同所有的年轻人都来半糖,半糖只是婚姻中的一种样式。(《中国新词汇身边原生态》,北方新闻网2007年11月19日)
  (3)“半糖”们大体有以下特征: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生活在发达大城市…总之听起来挺白领的。(《同城分居的婚姻:“半糖”主义夫妻日益流行》,中国网2007年8月1日)
  (4)“半糖男”埋头忙完一天的工作……“半糖女”还在和同事一起吃饭。(《“半糖夫妻”生活标签》,《西安广播电视报》2007年9月7日)
  “半糖”这个词来自台湾。在台湾人们非常流行喝珍珠奶茶,“半糖”最初就是指珍珠奶茶的甜度,即介于“很甜”和“不甜”之间的一种甜度。后来“半糖”被写入台湾的一首流行歌曲《半糖主义》,歌中唱道:“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其中的“半糖”不再表示饮料的甜度,而是指一种男女双方有各自独立空间的、甜而不腻的爱情。近几年“半糖”传入大陆,语义又有所变化,指夫妻在工作日独自生活、周末团聚的生活方式,“半糖夫妻”正是选择该生活方式的人。
  在词性方面,“半糖”是一个名词。在用法方面,“半糖”可以修饰名词,如“半糖男、半糖夫妻”等,还可以表示指称,如“‘半糖’们”。上述四例中,“半糖”充当的是定语、谓语、主语。
  在“半糖”出现之前,人们曾用仿译自英文“weekend couple”的“周末夫妻”来指代平时分开、周末相聚的夫妻们。“半糖夫妻”之所以战胜“周末夫妻”并流行开来,与其独特、含蓄的表义方式有关。我们先看语素“糖”。如果用“半”修饰作为食品的“糖”,要说成“半颗糖、半粒糖”,但“半糖”中的“糖”指的不是食品,而是先通过“糖”来隐喻抽象的“甜”味,进而用“甜”这种味觉来隐喻更为抽象的“(婚姻中)幸福”的感觉。我们再来看语素“半”。“半”在大多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中表示量的二分之一,如“半价、半个月”等。由于“半糖”中“糖”隐喻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因此“半”在此不表示量的大小,而是表示程度的高低,即介于平淡和强烈之间、恰如其分的“幸福”感觉。由此可见,与“周末夫妻”相比,“半糖夫妻”在表义上更加新颖、委婉,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除了用于情感生活外,“半糖”还出现了一些新用法:
  (5)半糖哲学之二:一半成熟一半幼稚,做人才有意思……半糖哲学之三:一半聪明一半愚笨,大智若愚最好。(《半糖先生》,http://lhj1965.tzblog.com/userl/lhj1965/archives/2006/43061.html)
  (6)写程序的时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要能入迷,还能迅速退出,尝到甜头就走,所以叫半糖程序。(《半糖程序》,http://blog.csdn.net/china2wto/archive/ 2007/08/23/1756745.aspx)
  上面两例中“半糖”意为“一种恰当、适中的处世方式或工作状态”,可见“半糖”的语义和使用范围还在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行条例》),允许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增设备的进项税额,这样不但降低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还改变了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由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的,同时也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上下文教学观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成了一线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  上下文是语言内环境,指语言符号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口语交际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交际中的上下文;从内容和语义层次看,它包括语音环境、语义环境、语法环境、语段环境、语篇环境和语体风格环境等。上下文具有制约与解释等基本功能。制约功能指上下文对语言应用所起的限制作用,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必须根据具体的上下文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常常遇到异形词问题,特别是每学年在辅导学生进行字形专题复习的时候。面对复习资料中异形词这一部分内容,有的教师感到茫然无措:该不该复习,该怎么复习?破折号前后两个词形该记哪一个,还是两个都要记?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为了做好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有关工作,又于2002年6月7日发布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笔者在高职院校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从分析当前高职
《网易数码报道》2006年4月6日有这样一段话:  (1)愚人节已经过去了,这个从西方流传至全球的节日带有浓厚的调侃气息和荒诞色彩,但却并不影响人们在这一天尽情玩弄各式各样的整人招数。无论是“蓄谋已久”的、还是“临场发挥”的,都能让被整的人无奈地苦笑,同时大家也都从中获得欢乐。笔者顺便想在这里问一句,你被整蛊了吗?呵呵。  “整蛊”是一个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词语,基本意思有两个,一是搞笑、搞怪
“咾嘙吥洅换”“牵祢de袏手”“wǎl.無S處”“oヤ帅愾⑩哫”,当你见到这些“奇文异字”的时候,请不要大跌眼镜,它们并不是什么神秘得不可解的事物,它们是网络上备受年轻人追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