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桥梁耐久性的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桥梁耐久性问题应有未雨绸缪的思考,因而对其进行研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应格外予以重视。其本质是在注意到“量”的同时,必须注意结构物“质”的飞跃和发展。如果在现在的大规模建设中,不认真考虑结构耐久性问题,势必给将来带来不良的苦果。所以在这里本文针对桥梁耐久性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桥梁设计;耐久性差;原因
  
  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的要求。
  
  一、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桥梁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
  
  二、桥梁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1、施工和管理水平低
  国内外多座桥梁的突然破坏与倒塌,已使工程界对桥梁安全性问题倍加关注。一般的看法认为当前的工程事故主要是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所导致。对于短期内发生的诸如突然破坏与倒塌,多是由于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典型的问题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等;也有个别桥梁存在诸如榆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的管理问题,更是对桥梁安全造成致命的损害。
  而大量的桥梁在远没有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时,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病害与劣化;特别是一些桥梁在只使用了几年、甚至刚建成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这也与施工质量低下有重要关系,典型的问题有钢筋保护层不足及目前广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严重的构件开裂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水泥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养护不当及预应力施加不合理等)。这些施工上的缺陷虽然短期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会对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危害。
  2、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不够完善
  在承认施工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这些都削弱了结构耐久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不少桥梁、虽然满足了设计规范的强度要求,仅用了5~10年就因为耐久性出了问题影响结构安全。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
  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不同的设计对象都会对结构体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构造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应由设计人员解决的各种问题、规范更新得再快也适应不了新认识、新技术、新材料快速发展对结构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三、桥梁设计耐久性的改进方向
  
  1、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在大跨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构造上(也即设计上)的缺陷。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2、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
  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疲劳损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钢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由钢结构疲劳引起的钢材开裂案例较多,亦有不少因疲劳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例子。近20年来,疲劳损伤的研究已进入混凝土结构,但对于使用期受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研究还需加强。
  对疲劳损伤的研究不仅仅指对整个结构而言,事实上桥梁结构常常由于某些关键部位的局部疲劳失效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例如斜拉桥拉索锚固端的疲劳损害。
  3、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
  汽车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车流量超过原设计;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
  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桥梁安全性和耐久性不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外,要从桥梁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和构造的角度做好耐久性的设计。同时需要研究疲劳和超载对于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著名的手机通信运营商Vodafone公司在CeBIT2008上对外发布了一项正在研发之中的网络服务技术——代号为“Otello(奥赛罗,以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奥赛罗》命名)”的手
摘 要:美术教学能对学生进行美育,发现和挖掘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渗透,积极开展趣味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作品解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9-0096-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
砌体的裂缝可以说是房屋的病脉,裂缝的出现与房屋体型、结构类型、构件的布置,材料的性能都有关系,通过对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调查,分析砌体结构房屋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在分析压煤村庄传统搬迁思路的不足之后,提出了与动态复垦相结合的分阶段“先补后占”压煤村庄搬迁新理念,并结合压煤村庄的补地数量模型和占地数量模型,构建了“占地-补地”
李奇安是一个注重文化涵养的画家。他的涵养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人格的涵养,一方面是艺术表现的涵养。
知识链:知识型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知识为中心,形成围绕知识的投入-知识的转化-知识的创新的无限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都被一条无形的链联系起来,这条无形的链就是知识
目前温室大棚常用镀锌圆钢管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规格很多,且没有详细的选择参考。选取Ф25mm×1.5mm、Ф25mm×1.8mm、Ф25mm×2.0mm、Ф32mm×1.5mm、Ф32
贯穿于1853年的第一块表,1917年的“banana”香蕉弧形腕表,30年代的防磁腕表和珍珠(Pearl)腕表,80年代的木质腕表(Wood)和岩石(Rock)腕表,直到今天高科技的钛金属触摸式(T—Touch)腕表。
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数据不灵、贸易手段单一。通过云技术把农产品各类分布化资源虚拟为"云"后进行管理,能克服供应链多主体的多面差异。首先给出"供应链云"视角下的农产品电
休闲农场是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开展的主要场域,也是休闲农业永续发展的典范。结合永续发展理念,对台湾休闲农场展开全面分析,从旅游吸引力维度探寻其资源开发、体验产品设计和